从兰州大学走出的14位两院院士【图】
13、陈发虎
“当选为院士,意味着多了一份责任与担当;在做好自己教学科研的同时,应该更关心国家大事,尽自己最大的努力为西部地区社会、生态可持续发展做点贡献!”
1996年入选国家“百千万人才工程”,2002年获国家基金委杰出青年基金,2002入选中国科学院“百人计划”,2004年被聘为“长江学者”特聘教授。曾获首届甘肃省十大杰出青年科技奖,2005年获全国先进工作者称号。先后开展了西部黄土地层与黄土气候学、晚第四纪气候快速变化、全新世干旱事件、干旱区湖泊演化和西风区湿度变化等的研究工作。
主要成就:主要从事干旱-半干旱区的环境变化研究,在兰州大学建立了具有国际竞争力、稳定的地学研究群体。先后开展了西部黄土地层与黄土气候学、晚第四纪气候快速变化、全新世干旱事件、干旱区湖泊演化和西风区湿度变化等的研究工作。
14、张人禾
“国家重点实验室与国家973项目要在中尺度暴雨研究上有创新性突破,必须组建中尺度观测基地。”
1982年2月毕业于兰州大学地理系气象专业并获理学学士学位,1987年7月和1991年9月在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分别获得理学硕士和博士学位。2001年9月起任中国气象科学研究院院长。现任国际“气候变化及其可预测性”研究计划太平洋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气象学会气候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等职。
主要成就:主要从事热带大尺度海气相互作用、亚洲季风的变异、ENSO与亚洲季风的相互作用方面的研究,主持和参加过十余项国家和部委级等的研究项目。提出了热带大气和海洋中的赤道Rossby波相互作用产生的耦合波在ENSO事件中的重要性,指出了非线性热带海气耦合系统中的自激振荡现象在ENSO循环中的重要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