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之所指,即路之所向”——高校毕业生大学生服务基层见闻

过完年,有人收拾行囊去了北上广深逐梦,也有人远离家乡来到艰苦的基层扎根。在转型的时代,不少大学生却像涓涓细流,随时代洪流投向广阔的基层。他们历经磨难,也不熄理想的火光。

今年春节期间,刘晓帆短暂回到武汉和家人团聚,然而他心心念念的还是云南蒿枝坝的孩子。

从东部沿海到西南边陲,从发达的城市到贫苦的农村,从未来的建筑设计师到特困村“村官”,东南大学建筑学院2013届本科毕业生刘晓帆在人生的多个重要节点上做出了不同寻常的选择。

2013年9月,刘晓帆辞去苏州市设计院待遇优渥的工作,志愿赴云南省彝良县荞山镇官房村蒿枝坝小学支教一年,期满时几百位乡亲前来送行,深受感动的他决定留下来。他成了官房村大学生“村官”,也成了“蒿枝坝的守望者”,还是微电影《闪亮的青春》的故事原型之一。

“心之所指,即路之所向。”刘晓帆说,他想过充实有意义的人生,不喜欢设计院按部就班的生活,在中央举全国之力开展扶贫攻坚工作的大背景下,他希望与时代同频共振。刘晓帆爱听《The Road Not Taken》(《未择之路》)这首歌,黄色的树林里分出两条路,他向多数人所没有选择的那条小径昂首走去。

据教育部预计,2017年应届毕业生人数将达795万。目前,我国已有数十万高校毕业生到基层艰苦行业和艰苦岗位就业创业。东南大学学生处副处长宋健刚说,近年来,该校大力推进大学生“村官”计划,涌现了以刘晓帆为代表的一批优秀大学生“村官”。“他们在基层了解国情、熟悉民情、锻炼才干,以所学所长带领群众共同致富,以中国梦激扬青春梦。”

何意百炼刚,不过自坚强。江苏南通市崇川区观音山街道党政办工作人员顿文聪说,自研究生毕业以来,他一直尝试在基层“听”懂中国。“我是河南人,在崇川工作,刚进街道,首先想的是必须学好当地方言。”于是,他上班时向同事请教、下乡时仔细倾听、下班后收看本地方言节目,3个月后他就基本能听懂当地方言了,这帮助他快速地融入了当地社会。

南京大学同宿舍舍友宗旗和毕晓春毕业后选择了不同的方向。在山东省东营市做“村官”的宗旗说,刚来时可谓豪情万丈,可现实很“骨感”,很快产生了挫败感。后来他才渐渐意识到基层无小事,人生贵在磨砺。在江苏无锡洛社高级中学高一某班任班主任的毕晓春,工作虽简单、重复,有时也觉得乏味,但仍希望永不平庸。“逆行”向基层,奉献千万家,两人殊途同归。

“工作这半年来,我挨过骂、流过泪,总是忙得浑身湿透,但依然热爱这份工作。”南京医科大学2016届毕业生杨培誉如今就职于常州某医院,她说始终记得第一次给患者打针时的紧张,第一次看到新生儿分娩出来时的喜悦,第一次被患者表扬时满满的成就感……

国家行政学院教授竹立家认为,大学生留在基层挥洒青春才智很好,流动到其他岗位同样可以建功立业。要让人才“留得住”,同时也“流得动”。这要求疏通流动“出口”,完善流动机制,提供制度保障,实现大学生“村官”良性流动、有序流动。

南京师范大学本科生辅导员汤乐说,流得动是构建大学生“村官”工作长效机制的重要环节,是激发大学生“村官”队伍整体活力的根本动力。“这几年有的学生主动要求休学赴西藏支教,有的放弃保研奔赴地震灾区……他们已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的命运紧紧相连。”

作为南京市选调生代表,朝天宫街道汉西门社区党委书记陈繁认为,基层是参天大树的厚实根脉,根深方可枝繁叶茂花满天。基层也是人生剧目的原初舞台,用心演绎才能成就精彩。“青年学子将在这里补上人生重要的一课——国情教育和苦难教育。”

?

3月23日上午,在全国就业工作座谈会期间,人社部组织部分省份举行东北等困难地区劳务对接协作行动签约仪式,人社部部长尹蔚民、副部长张义珍出席仪式。

为帮助东北等地区缓解就业压力,人社部于去年10月会同有关部门,部署开展了东北等困难地区就业援助工作,具体包括十一项专项帮扶活动。劳务对接协作行动是其中一项,通过发挥人社系统职能作用,利用地区间劳动力供求方面的互补优势,组织天津、上海、江苏、浙江、山东、广东等省市人社部门,与河北、山西、辽宁、吉林、黑龙江等困难地区开展劳务对接,帮助有转移就业意愿人员跨地区劳务输出。

行动实施期间,输出地将以去产能中失业人员和长期停产停工企业职工为重点,确定劳务输出对象和转移就业需求。输入地将选择部分用工需求较大的城市,组织企业定向筛选和开发岗位,并提供公共就业服务和就业创业培训、社保补贴、创业担保贷款等政策支持。输出地和输入地协同配合,通过联合举办现场招聘、远程在线招聘活动等方式,促进人岗匹配,达成就业意向。此外,为帮助劳务输出人员尽快适应岗位要求,输入地将有针对性地开展各类技能提升培训,对有意愿的初高中毕业未能继续升学的劳务输出人员,还将组织参加企业新型学徒制培训,提升其技能水平。

人社部要求,各有关省份要组建工作专班,明确责任分工,加强信息对接,精心筹划组织,确保劳务输出工作平稳有序推进,帮助有转移就业意愿的人员早日实现就业。(王宝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