毕飞宇:作家要走进生活

几乎所有人都没有想到,这么一份在南京大学等高校课堂上与学生谈小说的讲稿《小说课》出版了之后,竟然火了。全国各地的讲座、邀约都抛向了毕飞宇,近期热议的央视节目《朗读者》也邀请这位作家走上朗读的舞台,于是向来低调的毕飞宇在大部分邀约婉拒不成的情况下,近期频繁走到台前。

近日他接受记者采访表示,对于近期大众空前的阅读、朗读热情,毕飞宇坦言:“求知愿望和审美愿望永远是正确的,哪怕是为了装门面。”

关于作品

二手永远没有一手的好

提起新作《小说课》,毕飞宇坦言,这原本只是他在南京大学等高校课堂上与学生谈小说的讲稿,出版社整理出版之后,他本以为主要读者应该是大学中文系的老师与学生,却没想到在中学语文老师间最受欢迎。书中,毕飞宇 分析解读古今中外名著 经 典,写小说逾 30年的他,有 意识 地规避了学院派的方法,而是从一个实践者的经验出发,试图去厘清一流作品之所以成为一流的原因,及伟大作家之所以被称为大师的门道。“我这个《小说课》,最大愿望不是让你们去读这几篇小说,而是提供阅读方法。”毕飞宇是这样读小说的,毕飞宇通过他进入文本的方式的示范,希望能对年轻人起到帮助作用,“所有讲稿都不是鱼,而是渔。我最愿意跟大家交流的是捕鱼的方式,而不是来吃鱼。”在毕飞宇看来,二手、三手的东西永远没有一手的好,“尤其是审美,一定要到源头去找,比方说《红楼梦》,永远不能用听别人讲替代阅读。”

毕飞宇在书中彻底消解了艺术创作的审美主义,“即使有些东西我们的语言无法准确阐释,但艺术创作一定不是巫术,是人类的心智完全可以掌控的东西。”毕飞宇反对艺术家自我神话,“一谈起艺术一切要靠天分,没这么玄乎。人人都有天分,只不过没有挖掘出来。”

关于朗读

他在世界各地留下朗读故事

在近期引发诸多关注的央视节目《朗读者》,也邀请了一些作家走上朗读舞台,毕飞宇也在近日参加了节目的录制。近期,《朗读者》《中国诗词大会》等节目的火爆,同样也带动了阅读的推广。而提及朗读的回忆与经历,毕飞宇告诉记者,他的大部分阅读经历发生在欧美,不过却在世界各地都留下了朗读的故事,或幸福或震撼。

在印度,是毕飞宇感受最幸福的一次阅读经历。“我那年得了亚洲文学奖之后,印度请我过去。”在出版社牵线下,当地一位阅读爱好者邀请毕飞宇参加晚宴,让毕飞宇没想到的是,吃饭吃到一半的时候,家庭中一位成员起身说写了一首诗,立刻在桌边朗诵,“如果中国家宴上做这个事,会认为做作,在场所有人会感觉不舒服。但接下来家庭所有人按照顺序都开始朗诵,轮到我的时候,我说我没带书,他们立刻拿出了书,所以我也朗诵了。”在这次朗读中,毕飞宇感受到了作为一个小说家的光荣感。在德国,毕飞宇在2006年参加了一个系列活动,“一对母女从头跟到尾,我到哪个城市她们跟到哪个城市,女儿只有七八岁,专门让女儿来听我读汉语。临别时,她们送给我一个大盒子,里面是一颗水果糖。”而毕飞宇在回国后回赠了一本新华字典和成语字典。

在法国,一位80多岁的法国老太太,找到毕飞宇,“这个听了一辈子音乐读了一辈子小说的老太太将我带到了他们当地的老年大学,我给他们朗诵了一段。”

在挪威小镇利勒海默尔,毕飞宇留下了最震撼他的阅读故事。“在这个只有三万人的城市,一年有60多个作家节,到了晚上,整座城市所有酒吧都有个作家在上面朗诵,有的一个人读,有的配乐读,有的男女多读,一人一张椅子,整个酒吧安安静静的,整个城市里到处都是作家的声音。”作为作家,毕飞宇即使在街上仅仅收到一个点头微笑,如今回忆起来也甚是动人。

关于阅读

快补并不是一个好方式

随着最近两年参加的社会活动,毕飞宇感受到了阅读的回暖。“尤其是80后、90后年轻人,拥有了空前的阅读热情。我在上海的时候问过一个年轻人,最近几年你为什么对自己的阅读如此在意。他说,知识欠缺、语言审美能力欠缺,特别渴望在这时候补充知识强化自己的审美能力。他说,最大的动因是交际,不想在交际的时候露怯。”在毕飞宇看来,这是目前阅读成为热潮的根本原因,而主力军就是80、90后职场年轻人。“我并不认为这是一个好原因,但也不是坏原因。求知愿望和审美愿望,永远是正确的,哪怕是为了装门面。”但毕飞宇也有一个担忧,“快补也许不是一个好方式,想要用‘二十讲’‘三十讲’解决知识体系的问题,解决一个唐诗问题解决一个《红楼梦》问题,是不可能的。”而毕飞宇如今愿意给大众讲小说、站在大众前朗读,是因为他觉得中国的作家并没有真正走进人们的日常生活,这个走进并非仅仅是出现在电视屏幕上而已。“如今走进日常生活的是图书,而不是作家,这对读者和作家都是不利的。在挪威,你随时走进酒吧见到作家,你可以跟他们聊天,中国作家和读者没有构成日常互动的关系,但其实互动对双方一定都有好处。”毕飞宇说道。王婕妤

毕飞宇

毕飞宇,男,1964年1月生,江苏兴化人。著名作家、南京大学教授、江苏省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作协第九届全委会委员。1987年毕业于扬州师范学院(现扬州大学)中文系,20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小说创作。著有《毕飞宇文集》四卷(2003),《毕飞宇作品集》七卷(2009),代表作《哺乳期的女人》 获首届鲁迅文学奖,《玉米》 获第三届鲁迅文学奖、英仕曼亚洲文学奖,《平原》获法国《世界报》文学奖,《推拿》 获得第八届茅盾文学奖。

书名:《小说课》作者:毕飞宇出版社:人民文学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