岗位匹配成我市大学生择业就业关键

据统计,今年我市高校及高技、中专、中技毕业生达5万人左右。虽然有如此大的就业总量,但依然存在“招工难”和“就业难”矛盾并存的局面,每年都有成千上万的青年想要冲进公务员队伍、大型企业和事业单位,而职数庞大的中小微企业却少人问津。

随着市场经济迅速发展,就业形势由简单的用工单位单向挑选就业者转变成就业者和用工单位双向选择、互相匹配,不仅是岗位“挑人”,更是人挑岗位,在这个过程中,我市大学生究竟持何就业观念?如何提高具体岗位和就业者个人能力的匹配率?这些问题已成为各界人士密切关注的焦点话题。

大学毕业生“待定族”群体逐年壮大

市就业服务管理局局长傅金钟介绍,在我市大学生群体当中,近年来“待定族”(指处于失业状态且不急于求职和求学的大学毕业生)和“慢就业”(大学生毕业后不急于就业)的现象越来越突出。

“待定族”中既有对未来有所计划的准备创业、准备参加公务员(课程)考试、参加技能培训的大学毕业生,也包括不急于就业增加阅历的群体。记者了解到,在“慢就业”群体中,有的是理性就业,慢慢考虑人生道路;有的则是逃避就业压力,或者对前途一片茫然。“待定族”和“慢就业”的出现,反映了大学生就业观的改变,他们的选择也比以前更多,很多大学生也在更多地考虑职业长期发展和就业质量。

“‘待定族’和‘慢就业’并不意味着不就业,而是一种灵活就业模式。随着经济的转型升级与社会变革,新型的就业模式正在逐渐形成,毕业生灵活就业的比率将持续保持在高位。”傅金钟说。

专业不对口加剧就业矛盾

受国家“互联网+”、“大众创业、万众创新”、“中国制造2025”等宏观政策的影响,互联网金融、软件it等信息服务业、高端智能装备制造、教育咨询等新兴领域和重点行业招聘需求加大。一方面,受学生欢迎的优质就业岗位数量的减少,导致毕业生想找到一份满意的工作难度加大;另一方面,受企业欢迎的优秀毕业生往往会得到多个就业机会,导致企业招聘到优秀毕业生的难度加大。

据揭阳招聘网、百城招聘有限公司负责人介绍,目前,在我市人力市场中,it、互联网、通讯、电子等行业仍然是校园招聘的主体力量,这些行业的招聘量都处在前列;医疗、教育培训、咨询等行业的需求相对平稳。对于就读哲学、文学、法学等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来说,寻找适合自己专业的岗位则比较难,建议就读这些专业的高校毕业生树立信心,提升技能,拓宽就业视野,放低姿态,接受就业可能与专业不对口的现实,肯从基层做起,从而积累宝贵的工作经验,提升竞争力。

选择就业重在志趣

据记者调查了解,在我市大学毕业生中,就业志趣各异,有的想留在珠三角等地就业创业,有的则考虑回揭阳发展。

对于毕业后的走向,正在广东金融学院读大三的黄锐朝毫不犹疑地说:“首选当然是公务员。”他说,如果能考取公务员,就无所谓纠结留在广深等大城市还是揭阳了,但是如果考不上,则更希望留在广深两地的广告传媒、互联网公司等大企业发展。

祖籍揭阳产业园磐东、现就读华南师大的王逸娜正在准备考取上海同济大学的研究生,她说,选择同济大学是因为毕业后想选择到上海外企工作,上海虽然竞争压力非常大,但考研的过程就是她自我增值的一个过程。

在东莞读会计专业的陈泽娜认为一二线城市虽然发展机会比较多,但是压力也很大,而且生活节奏非常快,回揭阳考取公务员是她的第一选择,如果没能考上,她希望在家乡找到一份财务会计类的工作。

(编辑:张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