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工大“十三五”规划专题访谈之师资队伍篇(图)

核心提示:学校青年教师发展计划京华、青百、日新人才中,另一方面借力《北京工业大学高端人才队伍建设计划(试行)》文件中的第四层次人才计划,依据高端人才队伍建设计划。

清华大学校长梅贻琦曾说:“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无独有偶,美国著名教育家、哈佛大学前校长科南特先生说:高校的荣誉不在它的校舍和人数,而在它一代又一代素质优良的教师,一所学校要站得住脚,教师一定要出色”。可见古今中外,人才始终是高校的“第一重要资源”,高等教育竞争的本质在于师资力量的竞争。近期,笔者围绕如何更好适应国家和北京市战略发展需求,不断增强学校人才队伍建设的前瞻性、针对性和可持续性,采访了北工大人事处处长乔俊飞。

主持人: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北京市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学校的人才队伍建设现状如何?面临的主要困难有哪些?

乔俊飞:未来五年是科技发展的又一个机遇期,既是建成创新型国家的冲刺阶段,又是北京举全市之力建设科技创新中心之期,更是统筹推进双一流计划的五年建设期。而科技发展的核心要素是高端人才。

目前学校有教职工2956人,其中专任教师1601人,其他专技486人,管理567人,工勤302人。其中全职在校工作且人事关系在我校的高端人才共26位,第一层次2人,第二层次14人,第三层次10人。现有高端人才数量占比偏低,难以支撑我校18个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的建设任务。

在建设创新型国家、北京市建设科技创新中心和统筹推进“双一流”建设的背景下,结合我校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要求,当前师资队伍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是:高端人才体量不足,难以形成集聚效应;青年人才储备不足,长远发展后继乏力。

究其原因,高端人才体量不足源自平台吸引力不足。为了加快高端人才队伍建设,学校出台了《北京工业大学高端人才队伍建设计划(试行)》文件。针对青年人才储备不足的问题,学校出台了青年教师能力提升计划,为校内青年教师提供精细化的发展路径。另一方面借力《北京工业大学高端人才队伍建设计划(试行)》文件中的第四层次人才计划,增加青年人才的入口,吸引更多的有潜力、尚未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的青年人才应聘我校。

主持人:请您详细说说学校高端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出台背景、意义和作用

乔俊飞:为了响应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和“双一流”建设计划,全国各地高校都在人才队伍建设方面提前布局,一方面吸引外部人才,扶持优势学科;另一方面稳定内部人才,激发个体活力。已逐渐形成人才的跨国、跨省、跨校流动态势。人才争夺战日趋白热化,近年来,北京高校相继出台有特色的引才举措,如提供住房或购房权、提供200平米左右的实验、办公用房等。高校人才队伍建设如同逆水行舟,不进则退,形势非常严峻。值此国内高校人才格局重组之际,为确保学校未来可持续发展,在广泛调研清华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北京交通大学、北京理工大学、苏州大学、广东工业大学等兄弟院校人才队伍建设情况的基础上,我校出台了《北京工业大学高端人才队伍建设计划(试行)》。

该计划坚持精准引才,将待引进高层次人才与我校重点建设的学科的匹配度作为门槛条件。同时要求四个层次入选者必须全职在校工作且人事关系在我校,高待遇与高标准、高要求挂钩,每年都有严格的考核任务,未完成考核任务者,不予兑现质量薪酬。为激励青年人才不断进取,该计划规定第三层次薪酬执行至45岁,第四层次薪酬执行5年。为激发校内未入选国家级人才计划的教师的活力,尤其是大于45岁的校内教师,在学校现在岗位聘任的基础上,后续将打通二岗教授与年薪制人员之间的通道,以业绩匹配考核任务并兑现相应待遇,建立能者上庸者下的机制。最终在四个层次的人才选拔中均实现内培和外引的融合对接,达到政策制定时“吸引一批,稳定一批,激励一批”的初衷。

高端人才队伍是建设高水平大学的核心力量,为学校的学术声誉和办学实力的提高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据统计,近五年来我校的高端人才已获得1个国家工程实验室、2个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创新研究群体项目、牵头获得2个国家“973”项目。此外,还获得了一批国家科技进步奖、国家重大、重点研究项目。这些关键性指标,对提升学校整体竞争力具有

高端人才队伍建设计划出台以来,应聘者的数量和质量都得到了明显提高,扭转了我校人才队伍建设的不利态势。依据高端人才队伍建设计划,我校已新增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1名,“优青”后备5名,高端人才队伍正在逐步壮大。

主持人:围绕青年教师的成长学校有什么样的举措?

乔俊飞:青年教师是北工大未来的希望。学校非常重视青年教师的入口控制和过程控制。

严把入口质量关,规范人才招聘模式。实施并完善《人才队伍补充与支持计划(试行)》,优化人才招聘模式,构建人才引进体系,严把入口质量关,明确招聘导向,强调过程监控。秉承建设国际化师资队伍、深化师资博士后制度、试行Tenure-track制度三大导向。将最优秀的青年人筛选出来,安排到最合适的岗位上,助力其快速成长。

多措并举,打造人才成长平台。学校遵循人才成长规律,制定并全面实施“青年教师发展计划”、教职工转岗聘任,规范职务评审,打造教职工成长平台。逐步构筑了“京华人才”支持计划、“青年百人”提升计划、“日新人才”培养计划、入校启动支持四个计划,突出分类发展、明晰职业成长路径,实现了对教师岗、其他专技岗、管理岗所有类别的青年教师的全覆盖。实施了岗位转换制度,允许教师岗、其他专业技术岗、管理岗相互转换,最大限度尊重青年教师个人发展意愿。建立了一系列青年教师教学能力培训和职业技能培训品牌,近五年培训了青年教师近700人次,提升了青年教师职业技能。

这些措施已逐渐显示出成效。以“青年教师发展计划”为例,学校青年教师发展计划京华、青百、日新人才中,已有2人入选“长江学者奖励计划”、 2人获得“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9人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优秀青年科学基金”。

主持人:学校在教师队伍的能力提升方面有什么举措和考虑?

乔俊飞:为提升整体教师队伍的水平,学校完善了培训工作体系,搭建了教职工成长发展平台。

学校高度重视教职工队伍建设,成立人才工作领导小组,加强对人才培养工作的领导,形成了以人事处牵头,党委组织部、党委宣传部、教务处、研究生院、学生处等部门共同参与的教职工培训工作管理体制,结合学校人才队伍建设规划和人才工作会议精神,构建和完善全方位、多层次的教职工培训与发展体系。学校成立了“北京工业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旨在提供以“教师发展研究”、“教师专业培训”和“教师教学咨询”为基础的教学支持与服务,满足教师个性化、专业化发展的需要,标志着学校师资培训与服务工作向常态化、系统化和特色化的方向发展。近五年来,学校达培训经费2000余万元,累积培训教职工达万余人次。

学校在教师队伍能力提升方面秉承“让每个人都有出彩的机会”的理念,各类培训及平台对不同年龄阶段、不同岗位类别的教职工实行全覆盖,着力于“让想做事的人能做事、做成事”。 实施了基础教学教师能力提升计划,面向承担基础课教学的一线教师,设计了特级主讲教师支持计划、高级主讲教师支持计划、优秀主讲教师培育计划一系列发展路径,辅以年薪制和项目支持。实施了学术休假制度,副高以上的青年教师,只要连续两个聘期内获得两次年度考核优秀或一次聘期业绩突出,就可以享受6-12个月的学术休假。出台《教职工转换岗位类型聘任办法(试行)》、《离岗创业人员管理实施细则(试行)》等文件,增强教职工创新活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促进教师全面发展。

主持人:围绕建设“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目标,学校在师资队伍整体布局方面有何考虑?

乔俊飞:学校围绕“国际知名、有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的建设目标,提出了“强高端、优结构、重改革、增活力”的人才工作思路,统筹规划学校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十三五建设,教职工总人数将提高至3200人,其中专任教师2100人,外籍教师100人,其他专技410人,管理600人,工勤190人。到2030年,我校教职工总人数达到3500人,其中专任教师2400人,外籍教师200人,其他专技450人,管理650人。最终建成一支师德高尚、业务精湛、与我校可持续发展目标相适应的一流师资队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