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首批校级优秀博士生论文获表彰

图片说明:毕业生正在参加上海交通大学2017年研究生毕业典礼

东方网记者刘晓晶3月26日报道:今天,上海交通大学举行的2017年研究生毕业典礼上,该校首批14篇校级优秀博士生论文获得者及导师获得表彰。

据了解,为了激励博士研究生专注于高水平、创新型科学研究,鼓励导师对博士研究生的指导和培养,建立崇尚学术、勇于创新的氛围和导向,进一步提高博士学位论文质量,上海交通大学于2016年底首次开展校级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活动。上海交通大学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遵循“科学公正、注重创新、质量优先、宁缺毋滥”的原则,每年评选一次,每次入选的论文不超过15篇。

本次校优博论文指导老师,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教授,中国科学院院士颜德岳认为,开展校内优秀博士学位论文评选,对于提高博士生科研水平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他表示,博士学位论文质量是检阅博士生教育成果的重要标志之一,评选优博论文既是对高质量博士生研究成果的肯定,也是对导师加强博士生指导和培养的鼓励。

颜德岳院士指导的学生,上海交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2016届博士毕业生黄平的论文《基于两亲性药-药缀合物的纳米抗肿瘤药物》,入选此次校优博论文。其研究首次提出了两亲性药-药缀合物(Amphiphilicdrug-drugconjugate,ADDC)的新概念,并通过自组装构建了一类用于癌症治疗的新型药物自输送系统,为解决纳米药物研究领域的关键问题提供了新思路。

该论文在化学领域顶级期刊J.Am.Chem.Soc.发表,同时还被《Nature》旗下著名评论期刊《SciBX》列为癌症治疗领域一周中最为重要的研究成果进行了专题亮点报道。黄平的研究成果发表后引起了国内外科学家的广泛关注,目前该论文他引108次,并被选入(WebofScience)ESI高被引论文。

本次校优博论文作者,上海交通大学机械与动力工程学院2017届博士毕业生郑旭表示,开展校优博学位论文的评选,不仅是对入选学生潜心科研的肯定,也将对在读博士生起到有效激励作用。自2011年9月5日收到导师“欢迎加入课题组”的短信,到2016年9月6日通过博士学位论文正式答辩,郑旭度过了无数个辗转难眠的夜晚,既有对实验失败的反思,也有为研究进展的期待。

这次能够入选首批校优秀博士学位论文,郑旭认为最重要的是得到了导师——上海交通大学制冷与低温工程研究所所长、教育部太阳能发电及制冷工程研究中心主任王如竹教授的悉心指导。

“王老师十分关心学生的科研进展,每一两周就进行一次讨论会。记得一次组会上我提及无从下手金属基类沸石分子筛的涂层技术,不曾想王老师记挂在心,并帮我找到相关文献进行指导,我也因此攻破了这个壁垒。王老师还悉心指导学生的科研论文,我的第一篇英文论文,大到数据图表,小到文字标点,他都认真阅读,任何细节都不放过。”郑旭表示,在王老师的指导和支持下,她还多次获得参加国际学术会议的机会,和全球同行切磋交流,培养国际化视野,了解国际前沿技术。

上海交通大学研究生院常务副院长兼校学位办公室主任王亚光告诉记者,希望通过优博论文评选,建立崇尚学术、勇于创新的氛围和导向,激励博士生潜心从事原创性的科学研究,鼓励导师对博士生的悉心指导和精心培育,进一步提高学校博士学位论文质量,增强学校博士毕业生的国际竞争力。“获奖论文应具有较强的创新性,具有较高的理论水平或较好的应用前景,取得的成果应达到国内同类学科领先水平或国际先进水平。”王亚光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