突出养老体系建设 增进老年人福祉(2)

《规划》要求,全国老龄办、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各地的指导、督促,及时检查并向国务院报告工作进展情况。这位负责人表示,全国老龄办将联合民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等指导、督促各地区、各有关部门制定《规划》实施方案,分解落实《规划》提出的主要任务和目标指标,及时出台相关配套政策措施。同时,用好督查“利器”,采取综合督查、专项督办、日常监督等方式,就《规划》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强化问责问效,推动《规划》顺利实施。

延伸阅读:代表委员热议:老龄社会,我们该做些啥?

当前,我国已进入人口老龄化快速发展期,截至2015年年底,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已达2.22亿。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继续提高退休人员基本养老金标准,养老话题也引发代表委员热议。

老有所依:探索异地就医结算等更好制度

今年两会,全国政协委员李宏塔提交了建议提高农村及城市居民基础养老金标准的提案,“要让老年人具备独立生活的经济能力,这是解决养老问题的前提。”

如今,选择异地养老的老人越来越多,异地就医是他们的刚需。海南省副省长李国梁代表介绍,几年前,海南就主动与各兄弟省份接洽协商,启动异地就医结算。去年底,国家跨省异地就医结算系统启动,海南成为首批接入国家平台的省份之一。

老有所养:推广医养结合等更多方式

“随着我国进入老龄化社会,养老机构设施不足开始凸显。”广西水利电力勘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农卫红代表说,目前国家已出台推进居家养老的若干意见,开展居家和社区养老服务改革试点,并建设了一批老年福利服务中心。在此基础上,政府应加强对居家养老服务工作的投入、管理和监督,建设覆盖面较广的社区(村)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并大力推广“医养结合”养老模式。

易连军代表是黑龙江齐齐哈尔市诚信失能老人护理院院长,从事养老事业10多年的她,有着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易连军也觉得,应推进“医养结合”的养老模式,“失能老人护理难度大、任务重、成本高,要推进医养结合养老模式,并对医护型养老机构给予大力支持,这样有慢性疾病的失能老人即使住在养老机构,医疗费用也能享受到医保结算。”

全国政协委员翁华建建议,从两方面关注老年人健康问题:一是在前端扩大健康生活方式的干预半径,比如慢性疾病的管控、防治;二是在后端一旦发生大病手术住院,在住院后和术后康复方面进行专业的康复和护理。

广西百色高级中学教务处副主任冯碧红代表说,互助养老是我国探索养老方式多样化的有益尝试,互助养老讲究的是普通居民间相互帮扶与慰藉。

老有所乐:丰富老年人的内心世界

“在中国人传统观念中,居家养老无疑是社会主流。”李宏塔说,“居家养老不是说在家什么都不做,而是还需用更广阔的内容去丰富老年人的内心世界。”

“为老年人提供关怀的同时,也让老龄人群继续挖掘、发挥自身价值,这对于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有帮助。”翁华建说。

有专家建议,我国养老产业也要推进供给侧改革。由于养老产业前期投入大、回报周期长,需要在金融机构支持下,加大对政府购买服务和民营养老服务业的投资支持力度,推动养老相关事业共同进步。

(人民日报记者吴勇、杜一菲、宋飞、王云娜、陈亚楠、方圆报道)

胡晓义委员:老龄化提出挑战但我国有能力应对

新华社北京3月9日电(记者李亚红、吴雨)“每天有24000多人进入到60岁。”中国社会保险学会会长胡晓义委员9日在全国政协十二届五次会议记者会上表示,老龄化不是洪水猛兽,应对招数是有的,办法是有的,关键是落实。

胡晓义介绍,我国去年比前年60岁以上人口增加了886万人,老龄化的钟声越来越紧迫,提出了很多重大挑战。

他说,我国养老保险基金收支平衡略有结余,但也确实存在两个突出的结构性矛盾。一是养老基金的地区分布不平衡,有的地方出现了当期支付缺口;二是老龄化加剧,未来养老基金支付压力可能会越来越大。

但他同时表示,我国有条件、也有能力妥善应对老龄化挑战。政府采取了很多有针对性的措施:实施全民参保计划扩大覆盖面;改善抚养比;进一步提高基金统筹层次;进一步完善缴费和待遇支付政策让群众更加了解多缴多得的机制等。此外,我国还增加财政投入,部分国有资本充实社会保障基金,还有通过投资运营来增加收益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