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大学生村官出路需要给点压力

“让优秀大学生村官当公务员,政府应该着重关注大学生村官的出路问题。”今年全国两会上,安纯人委员呼吁完善大学生村官制度,许给大学生村官一个未来。

自2006年中央八部委号召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基层从事支教、支农、支医和扶贫工作后,大学生村官进入大范围试验。十年探索,大学生村官在加强基层组织建设、提高农村精神风貌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不仅促进了农业农村发展,还缓解了就业压力。

但是,大学生村官并非都是精英。他们到农村去的目的千差万别,而从农村出来后走向何方,是他们要共同面对的问题。首先,村官对很多大学生来讲是权宜之计,其聘用方式注定干不了一辈子,要在体制内继续存活,就必须参加各类考试,以求得“身份转正”;其次,初出茅庐的部分学生挤不进决策圈,梦想经历骨感现实的残酷考验;再次,部分地方大学生村官被有关部门借调频繁,他们在基层锻炼磨砺的时间少,名为村官实为部门所用,久而久之惰性十足。

当然,很多地方出台政策力挺大学生村官。比如,多数地方出台政策,在大学生村官范围内定向招考公务员、事业干部、乡镇副科级领导等,许多出类拔萃的大学生村官脱颖而出,有的直接成为了领导干部;再如,有的地方出台文件明确要求提高大学生村官工资福利,完善“五险一金”基础保障,甚至规定连续服务三年以上并进入村两委班子的优秀大学生村官可以考察进入事业干部编制等,这给大学生村官提供了大量的“转正”机会,可以说福利多多。

然而,现实中有些大学生村官心高气傲,工作时常不在状态,能力不足、素质不高且不思进取,有的人针对性考试考了数十场都进不了面试,素质委实让人汗颜,尸位素餐大有人在。更甚者毫无建树下,混到了“工资照常领、优秀照样评”的程度。

所以,解决大学生村官出路问题,不能简单考虑给福利政策许一个未来,还必须较真碰硬给压力。首先是提高大学生村官入职门槛,提高能力素质质量;其次是实行优胜劣汰的进出机制,严防扎堆尸位素餐;再次是科学制订大学生村官职业规划,限期转业转移。唯有如此,大学生村官才能进出通畅,大学生村官制度才能历久不衰。

(供稿人:苏牧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