菏泽学院有望北扩至市长城路

本报讯(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邵建国)3月26日,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采访了解到,牡丹区北城办事处又有俩地块现已启动棚改征收丈量工作。不久的将来,菏泽学院将北扩至市长城路,市解放北街也将被打通。

3月26日,虽然是周末,但牡丹区2017—44号、45号地块房屋征收指挥部的工作人员却分组入户展开丈量工作,这是展开此项工作的第二天。由于居民比较配合,工作人员首日便完成了470余户房屋的丈量。

据两项目相关负责人介绍,3月24日上午,2017-44号、45号地块征收丈量动员大会召开,安排部署了相关工作,提出争取5天时间内圆满完成丈量任务。会议结束后,各工作组将《致牡丹区2017—44号、45号地块房屋征收范围内被征收人的一封信》和牡丹区2017—44号、45号地块房屋征收补偿方案(征求意见稿)等材料,发放至被丈量房屋所有人手中。4月24日前,被征收房屋所有权人可就征收补偿方案向征收部门提出意见和建议。

2017-44号地块位于菏泽学院以北、长城路以南、解放北街以东、新牡丹路以西,属于牡丹区北城办事处文苑社区,占地约500亩,涉及居民约1100户、3500人。

2017-45号地块位于大堤以北、大学路以南、解放北街以东、青年北路以西,属于牡丹区北城办事处艺苑社区,占地约250亩,涉及居民约420户、约1470人以及北苑小学、附中和华瑞油厂,而北苑小学和附中未在此次丈量计划之内。

两项目相关负责人向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表示,目前,2017-44号、45号地块开展的是丈量摸底工作,何时签协议、拆除、建设等还不确定。不过,在谈到这两个地块棚改的意义时,他们列举了一些好处,例如,44号地块可实现菏泽学院的北扩,市解放北街将被打通;45号地块将建设商住一体的现代化住宅小区,将大大改善居民的生活条件、提升城市面貌等。

本报讯(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姜培军)记者昨日从市气象部门获悉,受冷暖空气影响,今天夜间到明天将有小雨降临菏泽,降雨过后气温将逐渐升高。

昨日天气晴朗,在灿烂阳光照射下,当日全市最低气温在5℃左右,最高温度升至17℃左右,不过今天夜间到明天将迎来小雨。

菏泽市气象台3月26日15时49分发布天气预报,今天,晴转多云,最高温度19度,最低温度5度,西北风3-4级;今天夜间到明天,小雨转多云,最高温度14度,最低温度7度,东北风转东南风3-4级;28日夜间到29日,多云,最高温度18度,最低温度4度,东南风3-4级转南风2-3级;29日夜间到30日,多云转阴,最高温度17度,最低温度9度,南风转北风2-3级;30日夜间到31日,多云,最高温度17度,最低温度8度,东北风2-3级;31日夜间到4月1日,多云转晴,最高温度19度,最低温度5度,南风2-3级;4月1日夜间到2日,晴,最高温度21度,最低温度7度,南风转北风2-3级。

春暖花开,气温持续升高,但昼夜温差较大,请广大市民及时关注天气预报,及时增减衣物,出行提前做好安排。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武 霈

阳春三月,乍暖还寒,蔬菜大棚里却是一派丰收景象,大片的清新翠绿映入眼帘,长势喜人。

早上7点钟,腿脚不便的许文学便心急火燎地赶到大棚里摘芹菜,细长翠绿的芹菜十分诱人,老汉舍不得让它烂在地里。作为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借着“扶贫”的东风,许文学成了扶贫大棚的“股东”,原本仅靠种地务农维持生活的他,将要收益拿分红了。眼瞅着自己要摘掉“贫困帽”彻底脱贫,纵然是腿脚不便,许文学也干得十分卖力。

这一排排耸立在地头田间的蔬菜大棚是菏泽高新区吕陵镇许寨村的扶贫项目,去年9月份,通过扶贫基金,投资920万元的60个扶贫大棚拔地而起,贫困户们很快便投入其中,依托大棚劳动就业、收益分红脱贫。

据高新区扶贫办主任任治安介绍,因为贫困户缺少资金、技术、销路,所以采取了“劳力入股”的模式让他们参与,政府投资建设的扶贫大棚交给一家技术公司代运营,为贫困户提供农药、化肥、种子等一系列农资资金,并为他们培训种植技术,贫困户只需提供劳动力,便可以成为股东,与技术公司一起承担风险和收益。“贫困户承包了大棚,就像干自家农活一样卖力。有了挣钱的路子,就能帮助他们脱贫了。”任治安说。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了解到,今年53岁的许文学因为身体不太好,不能外出务工,通过务农种地,每年的收入仅仅2000元,还要奉养74岁的老母亲,家境十分窘迫。“现在承包了大棚,种芹菜、西红柿,估计一年的收入能达到两万元,这是之前从没想过的。”许文学一边摘芹菜,一边乐呵呵地说(如右图)。

据任治安介绍,像许文学这样承包大棚的贫困户已经有20多家,不用出钱、有人教技术、还不用操心销路,贫困户们积极性很高。根据销售利润,贫困户和技术公司按照四六比例进行分红,由于他们共同承担风险和收益,所以,贫困户干活都很积极。“除了芹菜大棚,高新区还根据当地特色建设了西红柿大棚、甜瓜大棚,这些扶贫大棚都是走的产业扶贫的路子,目前已经建设了135个,今年将计划再投资440个,覆盖44个行政村,让贫困户参与进来脱贫。”任治安说。

本报讯 (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 武 霈)三月份是结核病的高发季节,也是关注、宣传肺结核知识的关键时刻。牡丹晚报全媒体记者昨日从市疾控中心了解到,根据结核病发病率报告显示,山东省内,除临沂市、德州市外,菏泽属高发地区,而且,肺结核病仍是我市的主要传染病,近年来虽然得到有效控制,但发病率下降缓慢,每十万人就有40多位患者,且趋于年轻化,其中农村人口的发病率占80%左右。

据市疾控中心结核病防治科科长、主治医师陈秀英介绍,结核病依然是菏泽最主要的传染病之一,在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发病率较高,虽然现在已得到有效控制,不再谈“核”色变,但是,作为省内高发地区,在3月份的高发季节仍要注意预防。

“肺结核是一种通过呼吸道传染的慢性传染病,在密闭环境易传染,且治疗疗程较长。现在肺结核患者已经有老年人向年轻人发展的趋势,20岁至25岁的年轻人因活动频繁、生活压力大,发病人数有所增加,在所有患者中大约占10%。”陈秀英说。

据介绍,结核菌可能侵入人体全身各种器官,但主要侵犯肺脏,其中80%发生在肺部。传染性肺结核病人在咳嗽、咳痰、打喷嚏或大声说话时,会喷出含有结核杆菌的飞沫,这些飞沫被其他人吸入后就有可能造成感染。一般来说,结核病不会通过吃饭经口感染,但吃饭时对方咳嗽、打喷嚏、大声说话,也可以发生飞沫感染。

对此,陈秀英建议,对于结核病要重视,采取早发现早治疗的“规则疗法”,不规则治疗会导致肺结核患者得不到彻底的治愈,或治愈后复发率高;更严重者产生耐药性,一旦确诊为耐药肺结核,则治疗效果差,治疗时间长,治疗费用高。

“患病初期,会出现痰中带血、低烧、盗汗、食欲不振等症状,如果连续咳嗽两周,就需要提高警惕、进行检查了,检查治疗一定要到正规医院、诊所。”陈秀英说,为保证患者得到有效治疗,目前,我市每个县区都设有结核病防治所,一旦发现,即可转移治疗,且对于早期发现的普通的结核病患者而言,90%以上可治愈。

目前,市疾控部门正在开展进学校、进工厂的结核病防治知识宣传,以提高学生和工人对结核病的认识。同时,预防结核病的发生还要增强自身免疫力,避免去人口密集的公共场所,平日要休息好,多锻炼身体,屋内多通风,时常出去晒太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