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水共治最前线|党委书记钱晓芳一行考察「最前线」——五水共治主题实践活动开展情况

3月23、24日,中国美术学院党委书记钱晓芳一行赴武义、永嘉等地考察中国美术学院「最前线」——五水共治主题实践活动。教务处、学工部、专业基础教学部相关负责人等陪同考察。

武义篇:

钱晓芳一行赴实践活动现场考察指导

学生们为河工画像

永嘉篇:

钱晓芳一行赴实践活动现场考察指导

学生们为河工画像

写生现场

点评作品

部分作品

此外,中国美术学院「最前线」——五水共治主题实践活动正在浙江省多地全方位深入开展中。

瑞安篇:跟着河长去巡河

中国美术学院学生跟着河长去巡河

3月25日上午,温州市治水办联合瑞安治水办、瑞安安阳街道办事处、温州网开展「跟着河长去巡河」活动。镇级河长、村级河长、街道居民、学生志愿者以及安阳街道各单位代表共500多人,分成30支队伍,探访17条河道。其中,有一支特殊的学生志愿者——中国美术学院师生,背着画板、带着相机,跟着温瑞塘河安阳段乡镇级河长蔡永杰巡河。

河边对话

宣传五水共治 中国美院巡河现场绘画创作

众人拾柴火焰高,五水共治就是「吾」水共治。作为城市一员的我们,该如何参与到「五水共治」、「剿灭劣V类水」中呢?中国美术学院师生给出了一份自己的答卷:利用手中的画笔描绘治水一线的河长、河工、护水志愿者,描绘这些平凡工作岗位中不平凡的事迹,并通过展览展示浙江的青山绿水,呼吁更多的人争做亲水、爱水、护水的宣传者、守护者、参与者、监督者。

中国美术学院学子黄蓉接受采访

黄蓉是中国美院大一学生,是个宁波妹子。第一次来温州,也是第一次参与「跟着河长去巡河」活动,她表示,以前只知道河长是管一条河,这次跟着河长巡河后就比较了解河长的工作了。虽然不知道这条河原先的面貌,但现在看起来还不错。水面比较干净,也不臭。

中国美院学生罗诗琳是个广西妹子。她说,平时很少关注身边的河流,也比较少参与五水共治的一些活动。只记得自己家门口那条河从开始可以游泳、洗衣服、挖贝壳吃到现在脏臭,感觉还是蛮痛心的。这次跟着河长巡河,创作,感觉挺好的。通过创作,后续开画展,宣传五水共治,这也是我们参与五水共治的一个举动。

中国美术学院学子在绘画创作

此次中国美院师生参与「跟着河长去巡河——瑞安站」活动,也是响应省委省政府的号召,结合该校开展的「最前线——五水共治」下乡采风活动。中国美院教师邵蓓艳表示,这次活动有千名学生参与,浙江每条水系都派一支队伍下去,让每个学生画出自己眼中浙江的青山绿水、治水新貌和动人事迹。这次有三个班87人来到温州,搜集「五水共治」一线的素材。

中国美术学院学子作品

巡河结束后,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部教师尹骅写下这样一段巡河日记:这次带学生下乡参与「五水共治」的创作写生活动,这是一次很有意义的活动。学生从课堂到乡村,真实地体验五水共治最前线,从画河长、河工到跟着河长去巡河,看到河道淤泥清理,从内心深处有深切的体会,对艺术创作会有更大的帮助,创作更生动的河长、河工的形象,描绘更好的美丽乡村。

仙居篇:一幅水秀山青的国画折页

中国美术学院专业基础教学部主任曹晓阳和于墨、陈超历、叶维亮4位导师带领的90名大一新生前往台州市仙居县下乡实践。

仙居之行第一站是位于神仙居脚下的淡竹乡下叶村,永安溪支流在此地穿境而过,境内水秀山清,无工业污染,有「天然氧吧」之称。得天独厚的好山好水,使得当地民宿经济迅速崛起,远道而来的师生就在一家名为「淡竹记忆」的古朴民宿住下。

仙居县淡竹乡下叶村

「五水共治给了我们艺术创作的主题,给了同学深入生活,深入社会的契机,是当下社会转型升级中一项重要举措,背后可挖掘的创作素材十分丰富。」带队导师曹晓阳说,「一开始,同学会觉得‘五水共治’与教学结合有难度,我们就逐步引导学生,刚到仙居,当地治水办就带学生走了绿道,100公里长的步行栈道沿着永安溪铺设,学生在绿水青山中切身感受到环境对人的影响。来到淡竹乡下叶村,大家对这个体验更深了,与当地的治水组织对接后,发现很多有意思的地方,我们计划用20左右时间在仙居开展采风创作。」

仙居当地治水办带领采风团走绿道

接地气的淡竹乡「河小二」

淡竹当地是水源保护地,水秀山青的地方开展五水共治,更多的是通过多维的结构管理来调节,在淡竹,除了河长、河工外,还活跃着一支民间自发的「河小二」队伍。

学生采访当地「河小二」,了解详细情况

15位河小二由当地受过高等教育的青年人和民宿老板组成,甚至不乏海归,河小二下设在淡竹乡乡团委旗下,每周二,他们都定期在青年俱乐部聚会,商讨各种公益环保话题。这支青年志愿者队伍在旅游高峰时期,又分散到各个角落,无偿为游客服务。

于是,采风团队的师生就围绕这个线索展开调研。图媒专业的学生跟踪当地的青年俱乐部,针对河工河长、河小二展开创作:今天的青年人如何看待环境问题,如何参与到五水共治的工作中去,他们的切身体验,围绕一个个鲜活的河小二的故事,展开参与治水的叙事。

同学们走进民居,对当地居民做调研

设计专业的学生,针对当地的民宿经济做调研,探讨人水共生的关系;

导师叶维亮带同学调研

造型专业的学生主要跟踪6名由当地退伍军人组成的护溪员,他们的工作是防止挖沙、炸鱼,展开救援等,这样,学生下乡采风的内容就一下变得实在起来。

护溪员

曹晓阳说,「我们把学生分组,围绕各自关注的点,访谈的对象,产生各种各样的话题,每天晚上都要分组探讨,这种学习方式也是对学生最好的艺术引导。这种思考就不局限在学生手头技艺的问题上了。技艺就到了具体的社会里面去了。艺术要直面现实,直面现实的目的不是画笔对社会有多大的直接帮助,而是通过画笔,影响了每一个个体的人。因为五水共治最后是从每一个个体到人心的改变。当身处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树立起这个保护的意识,我们的环境自然就好了。」

调研后,治水写生小组讨论

画笔下的「河小二」

导师于墨给图媒专业的学生布置下一个课题:「我把联系电话给学生,这些一年级的学生自发跟河小二联系。河小二的概念接地气,他们不是高大上,也不同于治水的一线工人,就是一个民间公益组织,我让学生用传统的中国画折页来表现河小二的工作,生活,让他变成我们老百姓自己身边的故事,是每个平凡人都能展开一段自我的人生叙事。」

导师于墨为学生讲解

从自己出发,做好3米行动

出发采风前,几位导师就将此次下乡作为对学生艺术立场的培育,以及育人的活动,因此发起了3米行动的倡议。

写生中

「画画的孩子出门,有时候颜料水到处倒,画笔随处洗,废纸乱扔,自己就会产生很多垃圾。3米行动就是每个学生管理好自己身边3米的距离,不但把自己产生的垃圾带走,还要清理好自己身边可见的垃圾,从每个人自身做起,每个平凡人都能意识到这点,环境自然就好了。」曹晓阳说。

导师陈超历带学生写生

当地的环境影响了每个人,在美丽干净的环境里面,这种保护环境的意识就产生了。五水共治今天在淡竹是平凡的事,是常态的事,是深入到生活方方面面的事,采风队伍到这里采风,就是乡里的一员,3米行动也从大家自身做起。

好山好水才有我们的好民宿

民宿经济崛起,淡竹当地人纷纷在自家办起了民宿,尝到了甜头,年轻人回来了,村里老人幸福指标也上来了。导师陈超历分享了他的故事:「我前两天写生都路过一间老屋,与屋主老人聊天,我说乡里大家搞民宿都搞的这么好,你不羡慕吗。」老人说;「我家条件差一些,看到乡里民宿经济搞起来,我也很欢迎,我今年把自家的鸡多养一点,到了杨梅成熟的时候游客多起来,就可以把我的鸡卖出去。」

下叶村的民宿一条街

好山好水与当地人切身相关,环境的好坏已然成了当地发展的立身之本,每个身处在环境中的人,和环境紧紧地捆绑在一起。

「我原来在外地做建材生意,现在回到家乡搞民宿」,淡竹乡民宿协会会长徐文武告诉记者,「原来协会成立以前,村里有20多家民宿,现在发展到了近百家,客源主要有台州附近的,也有杭州、宁波地区的,旺季慕名而来的外地游客越来越多。

手绘下叶村地图

「大家让我做会长,领个头,我们的协会主要做一些推广联络工作,建立一个平台,目的是大家共同发展致富。」徐文武回忆,两年前,村里的生活污水是直排的,直接排到附近的河里,如今当地政府通过五水共治,对各家的排污管道改造,现在污水都是统一排放处理,河道也更加清澈了。淡竹乡唯一一家铸造企业,去年也已搬迁到工业区。「以前大家只知道争夺利益,抢夺环境资源,现在乡里搞民宿经济,大家真正体会到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这句话,如今环保意识增强了,大家要共同来维护这一方山水。」

旧校舍成了新地标

徐文武与带队导师叶维亮相熟,源于一年前,面对淡竹蒸蒸日上的旅游业,乡政府决定建一座游客服务中心,而项目就落在了美院叶维亮的规划设计团队。

「去年我们团队来到淡竹乡做了3个规划项目,一是针对当地的民宿经济发展,需要一个公共的游客服务中心,就改造了当地的一所小学校舍,现在还在完善中。二是设计了一间「研磨时光」咖啡吧;三是改造了乡里的一间土坯房,现在小学生很多都跑去县城就学了,乡里想做一所「蒙正书院」,对接受城里教育的孩子来到乡里有一种乡土文化的熏陶,比如我们在屋内做了一个小天井,让学生感受到‘天地’的概念,一面墙上有道裂缝,我们就顺势做了一个玻璃的暖房。另外,土坯房旁边是村里老人活动的区域,老人希望能建一个凉亭,我们就作了一个凉亭的休闲区域,一边是孩子学习的天地,一边是老人纳凉谈天的亭子,一老一少这种呼应的关系,其实都是从生活当中学习来的。」

导师叶维亮带同学考察他去年在下叶村的规划项目

蒙正书院

在叶维亮看来,中国的乡村建设经历过一段特殊时期,「设计就是规划,是为工业化服务的,把传统的农村改成全新的农村,以往的规划都是理工科式的,功能主义的,每个村规划千篇一律,路都是三横三纵,一条大路,两边房子,老房子拆掉重建。」而现在导师下乡做规划,乡政领导都有了很强的保护意识,更尊重村民的生活习惯,叶维亮边说边把他在淡竹的规划设计方案拿给大家看,「美院从2012年就开始着手开展乡村建设项目,包括我们后来参与了13座浙江省里的文化礼堂建设,也是想从传统在当下如何继承和复兴来做。」

「美院在传统的教学环节就很重视学生下乡,到乡村中去。」叶维亮记得,自己在读本科时期就一年两次去到乡村去采风,发现乡村的固有形态是跟当地的生活方式紧密联系在一起的。「我们的改造是紧紧联系到当地乡村固有的生活传统的,这也和当下说的文化自信紧密联系,都是从传统文化里面出来的。我们把学生不断地带到乡村,就是想让他们感受到传统的生活美学,让他们在未来的设计之路上把这种中国传统真正精华的东西理解和传承。」

因地制宜改造的暖房

从「千生画千工」到民宿地图

一幅幅鲜活的生活长卷

曹晓阳直言:这次美院下乡,学院统筹1500人出来采风,一年级占了900人,更看重的是对学生的艺术立场的培育。

曹晓阳表示,在育人和采风成果方面,他们列为三块来围绕五水共治这个主题:

一是五水共治关系到民生,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部分,他是美丽浙江的一部分。手中的画笔描绘美丽浙江,大量的速写、绘画来描绘浙江的好山好水,好人好家。

速写作品

二是要做一个「千生绘千工」的河工肖像展览,一千个学生画一千名河工肖像,千对千是落实到每个「人」的概念。

河工像

三是要做一本生活画卷的概念,按照中国传统的长卷模式,依着五水共治的主题缓缓展开,中国古代的《千里江山图》、《韩熙载夜宴图》、《清明上河图》,都是长卷的形式。通过学生手中的画笔,描绘出一幅幅生活的画卷,地方生活是怎么展开的,河小二是如何展开自己的人生故事的,来画出一幅一幅的生活长卷。

针对淡竹当地民宿经济发展迅速,导师团队还准备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调研,做一本手绘的民宿地图。「这本地图不止是手工的概念,他应该加上一点特点,随着地图的形成,也是形成民宿的共同体,才会真正对当地形成一种引导力,在对家乡好山好水的维护中,在发展经济发展过程中,对环境的保护达成共识。」

「古人依水而居,依水而建,古人对水的利用都是非常讲究的,而这种讲究,就是村民对一个村落共同体的一种精神取向,比如早上几点洗衣服,几点洗菜,都有一个相对自发的规矩,今天的人水之间,依然会形成这样的一种关系,上游对水源的保护,对下游是最好的贡献,表面看是一个民宿地图,不仅是我们为当地作出一个有意思的东西,另外村里也希望我们能从作品中挑出一部分好的作品,给当地做成明信片,来宣传仙居的好山好水。」曹晓阳透露,5月初,整个肖像的主题,会在美院做一个大型的展览,大家拭目以待。

部分学生作品

摄|申博 段卫东 等

部分来源|温州网 美术报

编辑|张同芳 廖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