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走访南宁部分高校 发现不少大学生热衷买买买

在广西大学东校园快递服务中心,前来取包裹的大学生不少。

广西某高校一名大学生购买了不少名牌运动鞋。受访者供图

关注大学生消费之变化篇

南国早报记者 程浩楠 蒋文跃 实习生 蒋小威 黄晓聪 文/图

编者按:今年全国两会,有来自广西的代表、委员提出关于规范大学校园小额信贷的建议,再次将校园网贷推上关注的焦点。2016年10月,南宁一大学生失联,他被指借款160万元。该生曾在QQ空间发消息称将自杀以死抵债,债主向警方报案,警方确认这名学生已经死亡。

据统计,近三年来,仅南宁市江南区法院便受理校园借贷案件近百件……网贷对大学校园的渗透,源于一些大学生对物质的过度追逐。而更大的背景在于,如今在校大学生消费方式和观念发生了急剧变化,提前消费和过度消费呈愈演愈烈之势。本报推出系列报道,希望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和思考。

女大学生的衣柜要有新款靓装,化妆包必备名贵唇彩;男大学生的口袋要有一包上档次的烟,聚餐时要来瓶价格不菲的酒……在越来越注重物质享受的当下,大学生的消费能力和消费水平也越来越高,不合理的消费结构日益凸显。校园外的花花世界,各种物质、游玩、游戏的诱惑,让自控力不强的在校大学生欲罢不能,深陷其中

1

借钱赌球无力偿还躲回老家

学生网贷问题引起区内高校的重视,始于去年南宁某高校一学生向同学借款100多万元后的消失和“裸条”事件(详见本报2016年10月12日A1叠5版)。 28岁的王美(化名)是南宁市大学东路一所本科院校的辅导员。她告诉记者,去年3月,她所在的学校也有一名学生突然失联,事后才知道该学生欠下一笔30万元的网贷,无力偿还,回老家躲了起来。这是一名研三学生,当时其家长致电学校学籍管理部门,提出休学一年的请求。 学生父亲向老师透露,儿子于2015年向多个网贷平台借款赌球,输了继续借,最后弄到无法收拾的局面。“负责研究生管理的老师告诉我,该学生在网贷失信后,频繁向身边多个同学借钱,所借金额都很大。”王美透露,借过钱的同学讨债时,发现该学生的手机和QQ均联系不上,于是向老师反映,学校才得知此事。 今年3月,该校老师再次接到该学生家长的电话,家长称儿子的休学期已到,不准备再回校继续学习,决定向学校提出退学申请。目前,学校已同意他的申请,退学手续正办理中。 因网贷休学的事件并非孤例。记者采访得知,2016年上半年,南宁市大学路一所高职的一名男同学向学校提出休学申请。老师得知的原因是,上大学后该学生谈了女朋友,出去吃饭、娱乐、旅游带来的花销较大,每月支出超过1500元,父母给的生活费不够用,为了面子向多个网贷平台借钱。随着利息的翻滚,缺口愈来愈大,由此经常接到网贷平台带有恐吓性质的催债电话,他已无法安心学习。

2

校外兼职只为买心仪消费品

3月17日下午放学,广西财经学院大二学生黄同学并未与同学一起去食堂吃饭,而是小跑着去了学校附近地铁站,用了约20分钟来到广西大学附近的农院路开始他的校外兼职——发传单。从下午6时开始到发完雇主递给的任务,他需要忙碌到晚上10时多,之后在附近简单吃一份快餐,又匆匆坐上公交往学校赶,在晚11时30分学校关门前回到宿舍。 发一次传单能挣50元。不过这种兼职不是天天都有,同学忙不过来才叫他去帮手。黄同学在学校有第二份兼职,这是个勤工助学岗位,一周上班6至8小时,加上发传单的收入,他一个月能挣近300元。如此花时间做兼职,并非黄同学的父母给的生活费不够。“我前段时间买了一部新手机,分期买的,每月要还钱。”黄同学说,包括手机的本金和利息,他每月要付200多元。 自从南宁地铁1号线去年12月全线开通后,南宁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工作处的雷老师注意到一个新现象:上下午放学后不少学生纷纷赶去乘坐地铁,到朝阳商圈或埌东的商业区做兼职。“男学生以在商场销售电器居多,女学生大多在服装店和奶茶店做。”雷老师说,学生们成群结队到校外做兼职,大多数是挣钱购买心仪的消费品。

3

近四成大学生每月开支超千元

借助网贷和兼职才能满足消费需求,如今区内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到底如何? 去年年底,网络流传一份“部分地区大学生生活费参考标准排行榜”,其中提到广西的大学生以月均704元排在第六名。该份榜单被本地媒体发至微博后,诸多大学生参与讨论,而最多的评论则是“你确定这不是半个月的伙食费?” 今年2月,调查机构麦可思研究院发布一份中国大学生消费行为的调查报告,结果显示,在校大学生每月平均开销为1212元(不含学费、家庭与学校间往返交通费)。家庭是学生生活费的最主要来源,94%的学生生活费由父母或亲戚提供,其次为打工兼职。被调查学生中,有超三成曾入不敷出。 结合该份研究结果,有媒体就广西大学生月均消费开展调查,200多名大学生参与回答,选择300~500元的占16%,500~1000元的占32%,1000~1500元的占31%,1500元以上的占近10%。这意味着有近四成大学生每月开支超1000元。有学生贴出自己2016年11月至2017年2月的消费账单,4个月时间,她光网购就花费了5320元。这让她不禁慨叹“读大学要是不克制,估计会饿死街头”。

4

追求高档商品“不择手段”

记者在采访中发现,大部分学生购物时对价格和质量的重视超过商品的品牌、档次和广告宣传,他们的消费由此处于理性区间,然而也有一定比例学生迷恋潮流消费和高档消费,从而引出了大学生消费状况的两大变化——消费方式多样化和对品牌的过度追求。 南宁职业技术学院的雷老师谈到,目前的在校生以1995后为主,虽还未融入社会,但眼光已不局限在课堂,不少学生在创业潮风气影响下,合伙在校外开店、投资做生意,有的甚至玩起了收藏。 大四学生李同学是篮球迷,平常非常关注NBA比赛。有喜欢的球星换了新款篮球鞋,他会第一时间了解情况,然后想方设法买下自己心仪的那一款,收藏球鞋渐渐地变成了他的爱好。前段时间,他给大学四年买的球鞋拍了一张合影——球鞋有近十双之多,颜色款式各异。每双球鞋的价格在1000元以上,少数限量款在1300元以上。 记者调查发现,如今大学生在校花费,除了老几样的吃穿住行花销、恋爱和旅游等开支,新潮的学生还要到健身馆健身、饲养宠物、玩cosplay或者追星等,严重的追星族还会到现场观看偶像出席活动,而来回机票和门票等开销,已不是普通大学生所能承受的。 在广西某高校,女生王同学说起化妆品如数家珍。她说,不同系列的化妆品,一般都会买几种不同样式不同品牌的来囤货。她直言,班上不少女生还特别钟意购买洋货。 和女生相比,男生的大额开销则多花在烟酒、玩乐以及电子产品上。南宁市大学路一高校男生表示,周围不少同学在用品牌产品,这让他很眼红,于是,他通过网筹购买到了心仪的数码产品,“我有个同学,本来没什么钱,但很想购买最新款苹果手机,说是砸锅卖铁也要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