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化产教融合 青岛各职校探索现代学徒制试点

原标题:当学生职业发展有了定位导航

如何深化产教融合,始终是职业教育首要思考的问题。前不久,青岛市现代学徒制试点工作推进会召开。作为助推产教融合的一项重要举措,学校在探索现代学徒制的过程中有哪些体会,学生和企业又有怎样的感受呢?

学生 距离职业兴趣更近一步

本周,刘怡与其他23名同学就要去山东众邸便利生活有限公司旗下的连锁店“拜师学艺”了,这是她期待已久的一件事,也是她报名加入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重要原因之一。

刘怡是青岛商务学校2016级连锁物流专业的一名学生,三月中旬,学校与众邸公司联合举办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学生面试选拔,包括她在内的47名同学投递了个人简历,最终有24名学习能力较强、沟通能力较好的同学被选拔出来。

是什么吸引刘怡报名的呢?她告诉记者,三月上旬,众邸公司相关负责人曾走进课堂,从展店情况、盈利水平、单品管理、物流管理、职工发展等方面介绍公司情况,学校也介绍了现代学徒制的项目情况,她当时听了就感觉很切合自己的兴趣点和发展需求。刘怡说,首先,她从小性格外向,喜欢参加各种实践活动锻炼自己,如果加入试点班,她将有更多机会参加实习;其次,由于父母在连锁超市工作,受他们影响,她对经营方面的内容特别感兴趣,希望将来从事这方面的工作或者是创业,如果加入试点班,她可以接受从员工到班长再到储备店长的培训以及师傅手把手的指导,这样她就能在学校课程的基础上更加系统地学习经营相关内容,同时如果将来想留在公司就业也是可以的;另外,由于喜欢表达和与人交流,她认为自己能在经营实战中更好地施展拳脚。

由于在连锁物流专业已经进行了半年多的学习,对自己的专业相关发展有一定规划,所以刘怡说她的选择是经过理智考量后做出的,而且父母也支持她的决定。

企业 人才出口与入口有了“适配器”

如刘怡所说,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同学拥有更多实战机会,并且可以接受从员工到班长再到储备店长的培训,这其实对应了现代学徒制试点中“推进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这一核心内容。试点合作的校企双方根据技术技能人才成长规律和工作岗位的实际需要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和教材、设计组织教学和考核评价等。职业学校承担专业理论和基础技能教学,企业通过师傅带徒形式,提供技术含量较高的岗位,承担专业实践教学。

山东众邸便利生活有限公司董事长徐增森告诉记者,公司的经营业态与学校的连锁物流专业有诸多切合之处,对于共同制订人才培养方案有很大的施展空间。他说,在公司内部,原本就有一套针对不同岗位员工的系统化培训教材,对于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同学,公司会结合学校专业教学内容,在原有培训教材的基础上为同学们提供针对性培养。他举例说,公司物流系统庞大,同学们除在终端店铺参加系统培训外,还会到公司物流中心进行学习。

至于刘怡提到的将来可以留在公司就业,这对应了现代学徒制试点中的“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徐增森说,从公司角度而言,如果从社会上招收员工,员工入职后要从头培养,公司需付出大量时间成本、培训成本及工资成本;而现代学徒制试点班的同学在就读期间就可以接受相关培训并进行实战演练,将来毕业后可以直接上岗,这对公司而言是很大利好。从学生角度来说,试点班同学经过公司系统培训之后,最终要通过店长资格考核,拿到相应证书,这意味着他们在终端店铺中拥有相应的从业资格。“当然了,进入试点班并不代表同学们将来必须留在公司就业,还是要秉承双向选择、自愿原则。”他说。

学校 人才培养定位更加精准

由于“工学结合”可以让学生更好地掌握技能本领、“招生与招工一体化”可以为学生未来就业增加一重保障,现代学徒制试点班在不少学校的学生中都有较大吸引力。

“我们现代学徒制试点班招生比普通班招生更严格。”青岛烹饪职业学校教务处主任刘德枢说。他告诉记者,一方面,学校合作的试点单位是香格里拉、威斯汀、远洋大酒店这些高星级酒店,这些酒店不但具有较好的社会声誉和影响力,而且长期与学校保持就业用工上的合作,试点班的同学经过现代学徒制培养之后,基本都可以留在这些酒店工作,因此希望加入试点班的同学比较多。另一方面,试点班同学不仅要在校内学习技能基本功和菜品制作,完成学校要求,还要到酒店参加专业技能培训、企业文化学习、外语学习以及酒店特色菜品的制作,学习任务较重,这对学生来说也是一个考验。“普通班同学一个学期要学三四十道菜品,相比之下,试点班同学要学的菜品比之多出一倍。”他举例说。

青岛交通职业学校副校长王彭述告诉记者,学校的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汽车整车与配件营销专业分别与青岛成达集团、青岛众和汽车销售集团有限公司开展现代学徒制试点合作,这两家企业从规模、行业实力及影响力来说,对汽车相关专业学生都有很大吸引力,再加上目前该行业人才缺口很大,岗位数与毕业生人数比例将近7:1,所以学生对加入试点班有较高的积极性。他说,与接受通识化培养的学生相比,试点班学生在学习通识化内容的基础上,要学习更多贴近企业标准及具体要求的知识和技能。“人才培养定位更加明确精准。”他说。

□青岛日报/青岛观/青报网记者 王沐源

[编辑:帛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