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游泳课”不要让清华大学孤军奋战

清华大学2017年全校教职工大会举行,会上传出消息,从2017级本科新生开始,游泳将与毕业绑定。新生入学后将进行游泳测试,不会游泳的学生必修游泳课,通过者才能获得毕业证。(3月27日《北京日报》)

会游泳才能毕业,竟是清华的老校规。清华大学体育部主任刘波介绍,早在90多年前,清华大学就提出不会游泳不能毕业、不能留洋。此后,由于学生规模扩大、场馆有限等因素而中止。如今清华大学重拾老校规,从表面上看是一种校规的回归,实质上却意义重大。主要表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首先,对个人来说,游泳是必备的生存技能。从长远来看对学生有利,而且游泳的锻炼效果比较好,有助于提升耐力,且在水中运动,引起关节肌肉的损伤比较小。近年来,学生体质严重滑坡,中学校里的“胖墩儿”愈来愈多,学生的近视率与日俱增,大学新生成了“玻璃脆”,军训时候则出现“遍遍倒”,某高校仅两周军训期间,近3500名学生累计看病超过6000人次……在这样的大语境下,大学生“必修游泳课”是对学生体质的一种亡羊补牢之举,更是对中小学重智轻体一种纠偏。

其次,对生命安全来说,这是一种未雨绸缪的积极保护。我国是一个自然灾害频发的国家,洪涝灾害时有发生,学生有必要进行游泳锻炼,掌握这项生存技能,有助于自救和救人。据中国疾控中心公布的数据显示:我国每年大约有8万名儿童因伤害死亡,超过该年龄组传染病和慢性病造成死亡的总和。溺水是导致我国儿童伤害死亡的首位原因。为了避免溺亡事故的发生,最好的办法就是让儿童学会游泳。

最后,对社会来说,清华大学拒绝“旱鸭子”:会游泳才能毕业,确实具有标本意义,值得全国各地大学及中小学学习、借鉴和推广。游泳活动若能普及,它必将大大提高全民健身意识,带动中小学生游泳锻炼的积极性。其实,关于游泳的教育,在国外早已形成模式:在法国,政府规定,由学校与游泳场所联合对初中以下不会游泳的学生进行教育;在日本,游泳是大中小学在校学生的必修课;在德国,游泳已成为一种普及的儿童体育教育。

总之,推广游泳,增强国民体质是一项持久而艰苦的任务,笔者希望它不要成为清华大学的孤军奋战。

文/林日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