衡水王守忠:立足地方 办人民满意的大学—衡水学院创新发展之路

中国网中国视窗讯 3月27日,《中国教育报》刊登了河北衡水学院校长王守忠的文章《立足地方 办人民满意的大学——衡水学院创新发展之路》。全文如下:

衡水学院坐落在河北省东南部的衡水市,2004年升为本科,学校现有教职工1410人,其中,专任教师1067人,在校生1.2万余人。

衡水市是革命老区,是冀东南抗日中心地带经济欠发达城市。作为衡水市仅有的本科院校,衡水学院的发展长期受制于地方财政压力。升本以来,衡水学院在人财物受到极大限制下,趟出了一条“立足地方办大学,服务社会谋发展”的路子,积极主动对接地方政府需求,整合和利用地方资源,提升办学条件,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打造一流本科教育,培养一流应用型专门人才。

大学与地方政府关系的创新

“高等教育必须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是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之一。大学体现这一规律的状况如何,核心的问题是大学在实现基本职能的过程中,如何准确定位、创新与政府部门之间的关系。

全方位参与政府部门决策,成为政府部门全方位合作伙伴。地方政府部门的发展决策事关地方经济社会的繁荣发展,必然需要广泛调研和多方咨议。衡水学院积极主动参与衡水市政府部门会议,分学科与市直各单位对接,为政府部门提供学科支持,对地方政策进行论证分析,主动承担社会责任、政府部门责任。近年来,衡水学院积极组织研究队伍,在地方政府部门的邀请或委托下,承担了衡水市“十二五”发展规划的主要编制研究工作;衡水学院研究地方的科研成果成为衡水市“十三五”规划制定的重要依据,在一定程度上,学院成为政府部门的一个智囊机构;衡水学院承担的“衡水湖湖滨带植被恢复及植物景观生态学研究”成果被衡水市政府部门采纳,为衡水湖湿地公园建设,节约资金达900余万元;衡水学院承担的河北省社科规划基金项目“富有潜力的文化产业——对武强年画的考察”提出的建议,被武强县政府部门采纳,于2007年建立了公园、年画一条街,对传承和繁荣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武强年画作出了贡献;2016年学校又为建设衡水大学城提供了可行性论证和建设方案、为衡水市开展供给侧改革提供思路、提出建议;在衡水市“大健康、新医疗”产业发展规划(2016-2020)中,依托衡水学院建设“健康产业园”,打造集健康教育、健康产业研究、康复、养生、健身、培训于一体的现代化产业园。学校学者提出的相关建议,成为河北和衡水引领生态文化、打造董子故里的重要依据。像这样的事例不胜枚举,可以说,衡水学院已经成为地方政府部门决策离不开的亲密“伙伴”。

主动对接政府部门需求,提供对应的科研支撑。近年来,衡水学院发挥自身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优势,立足地方政府部门需求,研究衡水、服务衡水。在科研方面,学校的特色体现得很清楚,立足衡水首先就要研究衡水,对衡水的政治、经济、文化、产业进行全方位的研究。近年来,专门研究衡水地域经济、文化的课题就达500余项,既锻炼了科研队伍又提高了学校的影响力。衡水市水务部门、环保部门、农业部门、文化部门、衡水滨湖新区管委会等主动与学校签订了几十项合作协议。这样做,政府部门受益、学校受益、社会受益。在2014年衡水湖国家湿地验收中,学校的科研成果作为主要材料,对衡水湖湿地的验收顺利通过功不可没。2016年8月,学校作为课题承研单位,参加了衡水市政府机构召开的衡水文脉调研情况汇报会,对衡水市打造特色文化品牌,助推文化提升提出了建议,受到政府机构领导的高度肯定。在人才培养方面,学校为地方各行各业发展培养了数万名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人才培养特色体现在把地方的需求融入到人才培养方案中。从2012年衡水承办国际马拉松赛事以来,衡水学院积极承接这一赛事,从裁判员到志愿者,全方位服务这一赛事,受到衡水市政府部门的高度赞赏。

此外,从2006年以来,学校连续6年承办“国培计划”和“省培计划”,项目培训4850人;举办衡水市教育干部培训班5期,参训1844人;学校还承担了饶阳县国税部门中层培训、衡水市技术监督部门员工培训等咨询和培训服务。在主动对接地方政府部门需求上初见成效,衡水学院为衡水市的后续发展奠定了一个良好的基础。今后,立足地方,服务社会,将成为学校长期坚持的办学方向。

立足地方,实现办学条件的创新

现代城市发展与大学发展的有机结合。当前,我国城镇化建设速度加快,北京清华同衡规划设计研究院院长袁昕认为,城市现代化也主要出现了以下三大发展趋向:城市治理理念与手段的数据化、信息化水平提升;城市经济与基础设施的智能化、绿色化程度增强;城市发展与公共服务的人本化、个性化特色彰显。衡水学院积极利用自身专业优势,开展了衡水市大数据建设,智能机器人、3D打印、大气污染防治、城市园林规划设计等多项符合城市现代化发展的项目和技术,抢占城市发展先机,获得优先权和更大发展空间。

整合地方资源为办学资源。立足衡水办大学,是学校的发展定位。换句话说,衡水有多大,衡水学院就有多大。近几年,衡水学院积极开拓实习基地,间接拓展办学条件。学院占地面积尽管不大,但是学校的视野范围大。总面积8815平方公里的衡水都是学校可以利用的教育教学资源。目前学校教学实习基地共有157个,其中混合编队、顶岗实习教学基地达70余个,华北面积很大的单体湿地——衡水湖、驰名中外的老白干酒酒业集团、养元集团、消毒剂生产能力达世界前列的河北冀衡集团、泰华地产、衡水菜鸟物流有限公司和创宇集团等地方知名企业都是学校的合作单位,为学校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提供了广阔的空间。

校企全面合作,解决办学资金问题。学校通过全面开展校企合作,克服地方投入有限的困境。近年来,学校与合作企业实施了校企共建计划,包括科技咨询、联合攻关、技术转让、成果转化、人才交流、设施共建等。比如,学校与河北冀衡集团开展了企业出资出地、学校出设备的教学科研基地共建。衡水老白干酒、六个核桃等著名饮品的尖端核心技术,都有衡水学院的科研成果。学校的科研团队在微生物、发酵、制取、量比控制和外包装等环节的研究取得了国内领先的研究成果。学校生命科学学院与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有限公司合作研发的覆盆子啤酒,已于2007年5月在河北衡水九州啤酒有限公司成功实现产业化生产,年销量1.2万吨。在衡水湖国家湿地保护研究方面承担了一系列研究课题,取得了显著的社会经济效益。在技术应用利用方面,冀衡集团冀衡化学有限公司、衡水老白干酿酒集团、河北钢铁衡板公司、河北宝力工程橡胶有限公司、河北龙港集团、衡水华强玻璃钢有限公司等多家企业均受益于衡水学院的科研项目成果。仅2011年,学校10多位教师先后与华强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衡水市发改部门等7家地方企事业单位开展了十多项合作研究项目,在社会上引起了较大反响。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近五年来,学校先后被命名为“河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基地”“河北省生态文明建设与县域经济发展研究基地”,河北省董仲舒研究会也正式落户学校。此外,相继建立了“少数民族体育项目教学训练基地”“桥牌教学基地”“中国素质体育机器人培训基地”、河北省动物学实验教学示范中心、河北省电子信息工程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和河北省化学实验教学中心等九个重要的省级学术建设平台。学校起草完成的“董仲舒故里恢复”项目,得到了河北省主要领导同志批示。

培养一流人才

2015年10月24日,国家印发《统筹推进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总体方案》,要求坚持以中国特色、世界一流为核心,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支撑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服务经济社会发展为导向,加快建成一批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

一流大学、一流学科尽管是国家高等教育新的发展战略,但是学校认为,“双一流”的根本任务,就是培养一流的人才。而学校所理解的一流人才是:拥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身心健康,人格完善,有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专业技能优秀,为明确的人生目标发奋图强、不懈追求和努力的人。这才是真正的一流人才!所以,人人皆可成才,人人都可以成为一流人才。地方本科高校同样可以建设成一流的应用技术型大学,培养出一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

衡水学院升本以来,不断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先后推行学分制管理,实施本科教育提高班(本科教育提高班注重发掘学生潜能,实施个性化培养,有“文字速录”“高级口译”“艺术设计”“文学创作”“幼教技能”等专业)、专业作品制度、班会课程化、顶岗定点实习、实践周等制度。这些制度对提高人才培养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支持学生参加各种与教学联系紧密的竞赛活动,提高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学生在全国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全国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大赛、全国高校大学生艺术展演等大型比赛中,屡获殊荣。学校毕业生一次性就业率超过80%,多年位居同类高校前列。尤其是“播音与主持艺术”“社会体育”“英语口译”“高级速录”“学前教育”等专业的毕业生供不应求。

改革永远在路上,学校将继续撸起袖子加油干,推行学生自主学习、课程开放化、理论大学分、实践大学时,创新创业双融入,学生导师制等措施。相信这些制度的实施和推行,必将给大学生的培养和成长创造出个性化、人性化和良性化的环境,为国家培养出一大批一流的应用型高级专门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