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长学院】焦虑“作怪”,家长让娃早入学 专家:过早入学危害大,早慧不如“大器

□记者牛洁

核心提示┃日前,教育部办公厅日前发出《关于做好2017年义务教育招生入学工作的通知》,其中,“就读小学一年级儿童的截止出生年月由省级教育行政部门根据法律规定和实际情况统筹确定”的表述,被解读为小学入学年龄截止日期定在8月31日的一贯规定有可能会变动。

一石激起千层浪,文件一出,孩子应该早入学,还是晚入学的讨论,在家长中“热闹”起来。大河报记者走访发现,现实生活中,家长希望孩子早入学的情况占了大多数。对此,老师和专家认为,过早入学的隐性危害非常大,与其“少年早慧”,不如“大器晚成”。

【数据】孩子入学早晚对成长影响大

近日,中国青年报社社会调查中心联合问卷网,对2001名已有孩子的受访者进行了一项调查。结果显示,63%的受访家长认为,孩子入学年龄对日后成长发展影响大。

在家长眼中,哪些因素是判断孩子是否可以入学的标准?调查结果显示:选择“自理自律能力”的占57.6%;选择“心理成熟度”的,占57%;选择“身体发育程度”的,占50.9%。接下来是智力发展情况(48.2%)、日常沟通能力(34%)。一直作为“金牌”筛选标准的“年龄”排在了最后(31%)。

【现象】希望娃娃早入学

有意让孩子晚入学的家长并不多,希望孩子早入学的家长比较常见。

去年,郑州市各区适当放宽入学年龄,除航空港区是保证6周岁入学外,其他市内八区均保证六周岁四个月的适龄儿童入学。郑州读者杜女士告诉记者,按照去年的政策,今年女儿距离入学年龄“红线”差四个月,这让她觉得“很亏”。“亲戚、邻居同岁的孩子都可以上小学了,我女儿就落下了!”杜女士说,社会竞争太激烈,她想为女儿“争取时间”,“将来孩子考大学、考研、考博,路长着呢,早点上学,少许多后顾之忧。”

还有一部分家长之所以想让孩子早入学,是因为工作太忙,无暇照顾孩子,希望尽早把孩子送到学校,平衡精力。

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小学老师告诉记者,入学季前夕,有些孩子年龄低于入学标准,家长会托人说关系,希望孩子能够入学。因为不符合政策,他们会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帮助家长转变观念,“这几年,家长的想法在不断进步,但仍然有相当一部分家长希望孩子早入学,主动要求孩子晚上学的并不多见。”

【走访】让娃早入学,不少家长后悔了

读者李女士告诉记者,女儿小蕊上学的第一天,“一到学校门口就哭,抱着我不让走,跟她第一天上幼儿园一模一样,我好后悔。”

其后,老师反映小蕊接受知识的能力比同学差,渐渐的,李女士也发现,女儿写字速度慢,经常很晚才写完家庭作业。

读者刘先生的儿子阳阳比同龄人早入学半年,让刘先生心疼的是,儿子无法和同学们玩到一起,原本性格开朗的“小野人”,变得越来越沉默。阳阳接受知识的能力低于其他孩子,阳阳经常会在家里念叨“不想上学”。“我儿子是一个很聪明的孩子,但对小孩子来说,差半年真的不一样。”

“入学早对男孩儿的影响比女孩儿更大。”郑州市惠济区东风路小学副校长王中华说。

【观点】尊重规律是关键

入学早,可能会孩子造成哪些危害?对此,郑州市教育学会学习心理研究会首席咨询师王海勇系统分析认为,过早上学是过度开发孩子潜能,不符合客观规律,不利于孩子的心智、思维水平的发育;早入学孩子接受知识的能力较低,会让孩子产生挫败感和自卑心理;有些孩子年纪小,很难融入班级的“圈子”,不利其身心健康发展。

郑州中学附小石楠路校区辅导员宋李辛表示,小学是一个人打基础的阶段,如果孩子产生抵触心理,对今后的成长是十分不利的。

王海勇总结说,让孩子过早入学是教育误区,有急功近利的成分,潜在危害很大尊重孩子成长的规律,这也是教育的本质。

【建议】四条标准,测评孩子是否适合入学

采访中,家长和专家提到,小学入学年龄截止日期是一条“硬杠杠”,但每个孩子的情况各不相同,家长不要刻意推迟孩子的入学时间。“关键在于,在政策规定范围内,家长应审视孩子是否适合入学。”王海勇说。

依据的标准有哪些?他表示,要评判孩子的自理能力,看其对自己的生活是否有初步的管理能力,“有些孩子进入小学时,连上厕所等基本能力都不具备,显然是不太符合标准的。”要测评其认知能力,观察孩子对新知识是否有好奇心、喜悦感、接受能力以及是否有能力完成作业等。要测评孩子能否与其他小伙伴儿正常沟通、玩耍。测评孩子是否过于依赖父母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