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摔玻璃杯了,教务处爸爸喊你投票

今天上午,复旦教务处的微信公众号发出了一个推送,调研大家“关于期中退课制度”的看法和建议。

截止统稿时,此推送最下方的投票数据:

其实早在去年召开的复旦大学第四十五次学代会,就有代表对我旦的退课制度有了相关的提案,调研了一百余位本科同学(主要以大二为主)对退课制度的看法和观点,也采访了教务处的老师,同时比较了国内外的大学的退课制度的不同安排,提出了自己的改进的意见建议。

借此机会,周报君与你分享学代会代表调查的干货:

(超级长,信息量大,先深呼吸十秒)

本科学生怎么看退课费?

1.受调查中,50%左右同学曾有过退课经历,有的在退课上的花费较多。

你的期中退课次数?

本科至今退课总支出?

2.绝大部分同学并不知晓退课费的去向。

在现有退课制度下,你是否知晓退课费的去向?

3.大部分同学支持公示退课费去向,并支持将退课费用于科研经费、学生社团活动资金以及学校基础建设等。

你希望对退课费做怎样的处置?

4.在退课时间和费用方面,大部分同学认为费用不合理,有一部分同学认为时间也不合理。

你怎样看待复旦大学本科生退课费用(130元/学分)

和退课时间(期中,通常为第8周)?

5.认为现有退课费用和时间不合理的同学们大多希望减少或减免退课费用以及延长退课时间。

你认为合理的退课费用是?

你认为合理的退课时间是?

6.总结来看,同学们都希望退课政策有所改变。

你希望退课制度做出怎样的改革?

(1→5数字越大代表意愿越强)

该矩阵题平均分:3.2

延长退课时间,提供免费退课学分数的限制,高出限制续缴纳高额退课费最受到同学们的支持。

提案组据此认为,从学生利益角度出发,若是暂时无法做到免费退课,那么公示退课费去向也是不错的选择。

国内外其他高校期中退课体系?

类型1:自由又任性

清华大学:

从2015年3月16日开始实行退课不收费的政策。前八周为退课时间,可任意免费退课。所退课程,一旦删除,不可再选。

为了配合秋季学期开始的学分绩改革,清华大学从本学期开始实施新的退课政策,将学期退课周期增加到八周,且退课免费,但网上退课结束后不再接受手动退课。从下学期开始,为了避免学生中出现个别恶性“囤课”、大量退课的现象,将采取相应的制约措施,初步确定的是将退课信息显示在成绩单上,还在商议中的措施有:对抢课、退课过多的同学采取相应惩戒措施,如折损其“人品系数”,使之在选课抽签阶段占一定劣势。不过,本学期是政策初实行阶段,所以退课信息不会显示在成绩表上,也不会对下学期的选课有影响。

北京大学:

从2016年3月起开始执行不再收取退课费。退课安排分为网上退课(第八周至第九周);手工退课(第九周)。

美国伊利诺伊理工大学:

在课程进度进行到60%之前,学生可以直接在系统中选择退课,不用缴费且没有标记。在课程进度60%之后退课,该门课程记为fail。

美国佐治亚大学:

8月18日开学,8月22日补退选结束。中期退课需获得教授批准前往教务退课。10月23日前退课会有W标注,不影响学分绩。10月23日之后退课,会记WF,即挂科,并计入平均绩点。

类型2:不实行中期退课

(此处还需说什么……)

教务处怎么说?

据提案组谢卓燕同学采访教务处退课事务分管副处周向峰老师的记录转写

学校退课费设立的初衷,一方面是希望同学选了一门课就要认真对待,所以在两周的试听结束之后有一个制度的压力。因为不允许重修覆盖,复旦大学的课程制度在某一方面来说还是很严格,要求很高的。但是也要给学生一个宣泄学业压力的出口,就是期中退课制度。另一方面,期中退课也是为了防止学生囤课。期中退课制度是一个经济上的补偿和约束机制。

考虑到合理的退课情况,教务处也在政策上做出了调整,比如说转专业退课不收费。但是相应的压力机制是必须的,而且可能力度需要大一些。教务处也考虑过类似北大提出的扣除选课意愿点改革意向、建立选课的信用机制,但退课太多的选课可能会受到影响,而且这些机制约束力不够大。

能否像清华一样,退课记录在成绩单上显示?这就面临一个解释的问题,比如要申请出国交流,总要解释自己退课的理由。采用选修课P/NP给成绩的方式,来缓解部分因为成绩退课的情况,甚至是仅延长试听周,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调研。学分制度的改动是非常大的制度改变,要改变计分方式是个庞大的工程。而延长试听周,学生的流动对教师教学上回产生多大影响和不便,也需要向教师调查。

教务处认为用经济的约束来代替其他的影响更加符合复旦“自由”的校风,虽然要交退课费,但是不需要有其他的压力。如果改革必须进行普遍调查,改革的提出者和推进者需要向全体学生负责。

有人质疑既然已经缴纳过学费,而且从占用教学资源来说,学期过半相当于只使用了一半的资源,退课费仍旧为130/分是否合理?周老师解释:“问题在于如果你选了这门课,别人就不能选了,所以相当于占用了其他人的教学资源,这一点是要做出补偿的。”

在2005年制定方案时,退课费130元和300元(留学生)的金额是这样计算的:每个学年的学费基本都没有变化,中国学生正常完成四年本科专业培养计划(不含二专二位)学费共2万块,学分140个左右,相除后取整为130;留学生计算方式相同,学费不同而结果不同(据教务处,留学生学费近年上涨但退课费保持不变);重修多修的学分都按照此标准收费。因为退课费当时已向物价局报备,倘若退课机制改革,只能在费用取消或费用不变中选择一种,否则“乱收费”的帽子可能被不明真相的人扣在校方身上。

退课费无论数目多少,都不归入教务处,而是由财务处用到学校建设中。周老师表示可以向财务处申请要成立一个退课费的专项的基金。

提案组给出的改革建议

从政策出发点看,公立大学中学生缴纳的学费和财政经费(来源于税收)分担生均成本,所以理论上学生应该对被浪费的财政经费有所补偿。但是实际上,财政经费拨款而非学生学费才是学分成本的主要来源,因此退课费按照学费定价,本身也只是一种象征性的收费,因此定价为130元/学分的退课费本质上仍然是一种学杂费用而非对其浪费的资源的补偿。

另外,主管学费定价的相关部门在对北京大学与清华大学进行调研之后,将其退课费用定性为“乱收费”,这意味着在目前中国的学年制收费和学分制改革的过程中仍然存在着冲突,复旦大学退课费也有被指责为“乱收费”的风险。

另一方面,根据调查,大部分学生仍然愿意倾向于经济上的约束而非在成绩单上显示退课记录。另外,如果仅仅只是在成绩单上加上退课记录,这仍然不能对退课过程中造成的财政资源浪费做出补偿。

此外,提案团队也注意到的是复旦大学的大部分课堂是全开放的,这意味着没有选上课的同学仍然可能通过旁听的方式(实验课除外)获取学习资源并跟上课程进度。

因此,协调同学的意愿以及综合考虑教务处对于退课约束机制的考量,提案团队提出了以下改进方案:

1. 将退课费用明确定性为对浪费的财政经费的补偿。作为一种约束和补偿,建议将财政经费也考虑进退课费的收费计算,适当提高退课费。同时,财务处公示退课费具体的去向,以落实其真正起到对浪费的资源的补偿的作用。

2. 考虑到接受调查的同学中百分之五十以上的同学有退课的需求,但退课的同学中大部分同学只退课了一门,说明退课1门是客观存在的需要。考虑到填写问卷的同学大部分是14、15级的同学,所以建议给每个同学在大学中1-2门免费退课的机会,超出规定门数则需要交纳更高费用的退课费(具体的费用计算如第一点建议)

3. 期中退课后空余出来的名额,在经得授课老师同意后,同学可以手工补选课程,并且缴纳一定的补选课程费(费用比退课费低,主要是行政费用)。这一点可以做到有效利用学校在期中退课之后多出来的教学资源。

对于退课,你的声音是什么?

本稿由学代会相关提案修改而来

谢卓燕、程图展、强郁文、陆颖娴 | 提案组鸣谢

教务处投票| 点击原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