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理工大学与德国伙伴高校举行中德工程教育研讨会

尚七网4月6日讯 在北理工机械与车辆学院、国际交流合作处、教务处、留学生中心的共同策划与组织下,“中德工程教育研讨会”(Sino-German Seminar on Engineering Education - ‘New Stage, Creative Collaborations’)于2017年3月28日至3月29日在北理工国际交流中心顺利举行。来自亚琛工业大学、莱布尼茨-汉诺威大学、马格德堡大学以及康斯坦茨应用技术大学的德方工程教育与国际化管理专家和我校20余名教师代表参加研讨。北理工国际交流合作处处长唐水源、副处长邢清清、教务处副处长徐瑾、留学生中心主任汪滢、教育研究院书记庞海芍、学术期刊办公室副主任范春萍、宇航学院副院长武志文等和机械与车辆学院党委书记左正兴、副院长冯慧华、副院长何洪文出席了研讨会,会议由冯慧华主持。

邢清清代表学校在研讨会开幕仪式上致辞。她首先向前来参加本次论坛的德国专家表示诚挚的欢迎和感谢,在简要回顾了北理工与德国伙伴高校在人才培养、学术交流与科研合作方面的历史后,重点介绍了目前在本科生国际交流等领域内的合作情况以及未来深化国际交流的构想。

研讨会设“Engineering Education in University”、“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Future Collaboration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等三个主题环节,共安排有6个会议报告,涉及中德工程教育体系与主要模式、机械工程类专业课程体系与培养环节设置、学生实践创新及企业实习实施经验与模式、国际学生招生与管理等多个领域。

机械与车辆学院机械工程(全英文教学)专业责任教授张旭做了题为“Engineering Education and Student Exchange Programs with German Universities of BIT”的报告,详细介绍了机械工程(全英文教学)专业建设背景、课程体系设置方案、工程教育方法、全英文专业建设以及与德国大学的交换生项目的实施情况等。

莱布尼茨-汉诺威大学国际合作处主管Yin Wang女士的报告题目为“Learning Culture in Germany”,报告重点讲解了德国高校工科类专业课程类型与教学特点、教学公共平台与资源设置与利用方式,并对中德大学在工程教育方面的差异进行了对比分析。

康斯坦茨应用技术大学电子工程与信息技术学院教学副院长Gunter Voigt教授做了题为“Engineering Education at Universities of Applied Sciences”的报告,报告以康斯坦茨应用技术大学为例,对德国应用技术类大学定位、专业设置、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合作育人等进行了详细介绍。

在随后的“Management of International Students”主题报告环节中,亚琛工业大学国际处中国区主管Peter Hartges教授和马格德堡大学主管Diana Nikolaus女士的报告均从技术角度、操作层面对包括中国学生在内的国际交换生在德国的学习、生活情况与存在问题等进行了介绍和分析,给出了有针对性的意见和建议。

在“Future Collaborations in Mechanical Engineering”主题报告环节,冯慧华做了题为“Facts of Education, Research and International Cooperation in School of Mechanical Engineering”的报告,重点介绍了机械与车辆学院在专业与课程体系设置、学生实践创新能力培养等方面的特色,并汇报了学院优势科学研究领域与后期国际合作关注重点。与会人员就报告具体内容及中德工程教育相关问题进行了热烈讨论。

会后,在机械与车辆学院相关院领导与教师的陪同下,德方专家参观了中关村校区、良乡校区学生创新实践基地、本科生教学实验条件,并专程参加了与机械学院拟赴德交换本科生的交流互动活动。此次研讨会及相关活动的的圆满成功,加深了北理工与德国伙伴大学的相互了解与信任,为进一步拓展北京理工大学和德国高校在学生交换与联合培养、教师交流与科研合作的广度与深度提供了重要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