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思政工作协同育人中心成立

当下,如何培养德才兼备、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怎样有效地为大学生整合教育资源、助力成长成才,办好人民满意的高等教育?在中国药科大学,这些都不再依赖于学校的“单兵作战”。4月7日下午,来自校方、政府、企业、家庭的近20名代表从该校领导手中接过聘书,正式成为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思想政治工作协同育人中心的首批顾问。这标志着该校倾力打造的“党政同心育才、目标同向育才、机制同建聚才、实践同步成才”的协同育人机制正式启动。

中国药科大学中药学院协同育人中心揭牌。

据校方介绍,该协同育人中心的建立,是中国药科大学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探索药学生行为养成和综合素质全面提升的有益尝试,也是进一步构建协同育人“大思政”工作机制的重要举措,它突破了传统育人机制,通过“政校协同育人、校企协同育人、家校协同育人”这一联动机制,搭建“自我育人、朋辈育人、学校育人、社会育人”四位一体的育人平台,进一步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和科学化水平,培养学生的“责任心、好奇心、进取心”和他们“自主学习、团队合作、表达交流”的能力以及“诚实、认真、勤奋”的素质,努力实现全员育人、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

该校中药学院大三学生何元毅坦言:“特别感动!有句流行语叫做‘谁的青春不迷茫’,有了老师、专家、前辈们的指导,现在我们的青春再也不用迷茫了。他们贴心的‘360度无死角’全程‘导航’让我们有了更明确的奋斗目标,现在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在下一阶段的学习生活中,小伙伴们一定会倾尽全力,不辜负所有人的期望。”

校党委副书记王正华为协同育人中心顾问颁发聘书。

成立仪式现场。

成立协同育人中心得到了该校领导、药监部门、医药企业、学生家长和广大校友的高度重视和大力支持。该校中药学院作为试点单位,在前期充分调研、积极筹备。学院组织实施了助力大学生综合素质提升的“远志计划”,该计划以“跑步强健体魄,读书文明精神,公益完善品德,专业拓展知识,实践提升能力”为愿景目标,系列活动中既有“阳春白雪”也有“下里巴人”,既高雅又接地气。活动自实施以来,学生参与“日日跑”项目的行程累积超过25万公里,408场读书分享会场场爆满,活动在社会上受到广泛认可,被新华网、江苏卫视、凤凰新闻等近20家国家级和省市知名媒体全方位报道,在校园中已打造出自己的口碑和品牌。

褚建中是该校中药学院的学生家长,他说,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让他感动和放心:“有人认为淌过高考这条河,家长和孩子都可以松口气了,但其实挑战才真正开始,我们所关心的不仅仅是他们的专业能力有多强,还有他们是不是能真正成为‘有爱’‘有为’‘有担当’的个体,他们是否能独自面对困难和应对挑战。中国药科大学协同育人机制的建立,把学校、家庭、社会的教育资源融为一体。我相信我们的孩子一定能成人成才,从未来众多优秀青年中脱颖而出。”

“高校思想政治教育作为一项基础工程、民心工程、希望工程和社会工程,关系高校为谁培养人、培养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中国药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副校长王正华表示,高校大学生是“可爱、可信、可为”的一代。如今大学生的知识体系和价值观尚未成型,情感心理还不够成熟,在成长的道路上尚需正确的引导和有力的扶持。协同育人中心的建立,就是在校内扎实推进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的基础上,又整合了政府、企业、家长等各类育人资源,全方位、精准化对接学生的需求,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位一体的协同育人新模式,助力每个“细胞”健康成长,服务于大学生成长成才。

中国药科大学校长来茂德表示,协同育人中心运行过程中,学校将会多措并举,比如定期邀请医药卫生主管部门领导为大学生作“健康中国”、“健康江苏”主题报告,请关工委老同志为学生们进行革命传统教育,请知名企业家和校友现身说法畅谈如何成为我国药学事业接班人,请家长为全面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建言献策,达到协同育人的目标。“大厦之成,非一木之功;大海之阔,非一流之归。加强改进高校思想政治教育,必须久久为功,绝非一朝一夕之事。”来茂德校长说。

“21世纪的竞争是人才的竞争,只有培养出一流人才的高校,才能够成为世界一流大学。”中国药科大学党委书记徐慧表示,立德树人是高校的根本任务。重视思想政治教育,是大学回归本质的需要,是办中国特色大学的内在需求,更是学校实现建设高水平研究型大学目标的现实需要。高校德育工作实际上是一个系统的循环生态链。校内不能仅靠辅导员班主任孤军奋战,校外也不能只靠家长单兵作战,校内需要各院系、各职能部门“小协作”,校外则需要广大校友、地方政府、企业、社会和家庭的“大协作”。把德育工作贯穿到日常的教学、管理、生活服务和社会实践当中,让德育工作真正成为可以看得见、摸得着、抓得住的“生命线”。这样高校内外“人人为教育之人、处处为教育之地”的良好育人环境便可蔚然成风。(姜晨 郑诗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