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三大规律与实践思考
作者:兰州财经大学 解慧娟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指出:“做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要因事而化、因时而进、因势而新。要遵循思想政治工作规律,遵循教书育人规律,遵循学生成长规律,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这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指明了方向,明确了思路。
深刻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三大规律
思想政治工作规律。思想政治工作的基本规律是指在马克思主义指导下,适应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需要,通过社会教育、社会环境影响、社会实践活动、人的自我修养,不断提高人的思想政治素质的循环反复的过程。思想政治工作的具体规律被归纳为:主客体认同的规律、思想转化递进规律、知行统一规律、物质利益本源规律、综合手段协同规律等。遵循思想政治教育的规律要求,就必须始终坚持实事求是,坚持先进性与广泛性相结合、教育与管理相结合,解决思想问题与解决实际问题相结合、精神激励与物质激励相结合,思想政治教育与科学文化教育相结合。
教书育人的规律。主要是指学校教书和育人之间的内在统一关系。这个内在辩证关系表现在三个方面:教书是手段,育人是目的,教书归根结底是为了育人;育人是通过教书实现的,应该寓育人于教书之中;教书和育人密不可分,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教书中有育人的成分,育人中有教书的蕴含。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理论课经过多年建设与发展,已成为在高等学校贯彻教书育人原则的重要媒介。思想政治理论课偏重于立德树人。它与高校的各专业课程是相辅相成,互相补充,但又起着思想引导,理论武装,信念启迪,人生指引,精神鼓舞的作用,是其他专业课的功能所无法替代的。
学生成长规律。大学生的成长过程具有阶段发展、时代发展、个性发展、矛盾发展四大规律。以阶段发展规律为例,大学各年级学生的要求都不一样,从大学低年级到高年级,是一个从个性化向社会化转变的过程,是一个探索真理和探索人生不断结合的过程,是一个对未来目标从模糊到逐渐清晰的过程,是一个社会责任感从初步建立到不断强化的过程。以个性发展规律为例,当代大学生个性心理面貌出现三大转变,即从闭锁转向开放,从依赖转向独立,从关心书本转向关心社会。从矛盾发展规律来说,大学生随着年龄的增长和知识经验的积累,面临的就业压力、恋爱问题、未来发展的矛盾与困惑也在不断积累,这就要求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要以人为本,以缓冲学生的心理压力为职责,以学生的未来发展为着眼点,以尽可能帮助学生解决各种实际问题为依托,提高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实效性。
遵循三大教育规律,改进高校思政教育
适应大学生的心理需求,构建崇高精神家园。高校要把理想信念教育和引导放在重要位置,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价值观和人生观。要认真抓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建设,把这类课程建设成为大学生增强理论素养,助大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帮大学生回答人生和理想问题,使大学生具有宽广的视野和知识底蕴的课程。加强公民意识教育,公民意识教育是现代社会重要的精神基础,能够使人形成正确的权利与义务观念,学会与他人平等相处,切实尊重他人的权利。
夯实基本功,提高思政教育效能。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要坚决捍卫社会主义意识形态,透彻理解和自觉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并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的政策水平;熟练掌握、深入理解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观点,以科学的方法论为指导进行有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具备高尚的职业道德,严谨治学,在道德、人格、心灵等方面做教育对象的楷模;具备扎实的理论素质和掌握尽可能多的工作技能。
尊重大学生多样选择,构建立体的思政教育体系。要根据当代大学生媒体或信息渠道选择多样性的特点,构建适应新形势的思想政治教育载体系统。思想政治教育媒介,除了广播电视、报纸杂志等传统媒体外,还表现在电子信息等方面,如网络、多媒体、微信群等,要适应新媒体的发展,根据大学生的特点开展各种校园文化创建活动。
体现人的全面发展要求,重视大学生素质教育。充分调动大学生认识与实践的主观能动性,让学生学会做人、劳动、审美,避免应试教育带来的片面性弊端,促进学生的生理和心理、智力和非智力、认知与意向等因素全面而和谐发展,使学生整体素质得以不断提升。
[责任编辑:秦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