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论】大学的使命与担当
中国高校之窗
大学的宗旨和目标、内涵和定义,为时人热议,也多有争议。尽管如此,少大楼而多大师,是人们对大学的共识和期待。
可是,关于大学在当下如何将培养大师和涵养文化的目标内化为自觉追求,是一个更为迫切的现实命题。迟海波、刘文建著《大学文化自觉的现实追寻》(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出版),从文化自觉的角度,诠释了大学的使命、担当,从大学的人文精神与国家文化战略、现代化建设等的关系上进行理性的思考,虽不失粗略,却有意义。
作为论著,学理性是应有品格,要求作者对论题作深入的辨析考证、理性的爬梳综合。现代大学教育凡100多年历史,其文化是一个综合性体系,包括精神文化、制度文化、物质(环境)文化。而在这个体系中,人是主要因素,所以大学文化是人才文化,本质上是人的文化自觉,体现了传统文化精神的继承和现代性的教育理念发展综合的过程。该书认为文化自觉是影响大学发展的关键,并对此进行了论证。作者指出,文化是社会族群的精神纽带,犹如空气之于人一样不可须臾分离,特别是一所大学,更应当是人文渊薮,文化的属性和文化的传播叠加发酵,其意义自不待言。如何将文化自觉转化为动能,体现出管理者的能力,也是对现代教育者的考验。
现实的切入,使该书较为鲜活,也有一定的操作和借鉴意义。首先,一方面从时下建设文化强国的历史视野,论及现代大学文化自觉的多重意义,提出不仅要打造校园文化,也要注重吸收地方文化特色,寻找加强文化建设的多元功用。在各种参差的大学体系中,地方性与中央部委的区别,综合的与专科的不同,文化的建设和指引也差别不一,但殊途同归,都应该利用优势文化,依附地方特色文化的生动性、可感性,深入人心,促进大学文化精神的凝成与发展。另一方面,从国家的文化使命与大学的责任担当的高度,本书分析了文化自觉与社会发展中的同步共振,诸如文化安全、意识形态的核心价值观等。其次,在校园文化的建设、人文心理的培养等方面,论著综合分析与个案举例结合,运用具体实例和数据,展示出论述的多侧面。从守护传统文化的立场,对时下文化建设中影响大学文化自觉形成的诸多负面因素、流俗文化的负面现象,进行严正辩驳和批评,显示作者期望正能量高扬的拳拳之心。
(责编:郝孟佳、熊旭)
中国高校之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