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在青高校将超50所 家门口就能上名校
2020年在青高校将超50所 家门口就能上名校
2017年4月4日 来源:青岛早报
市第十二次党代会报告提出,构建开放灵活的终身教育体系,引进国内外优质教育资源,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一甲子的等待,山大与青岛再续前缘。去年,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正式启用,首批1000余名学生正式在新校区上课。按照规划,今年山大济南校区的6个学院将会整体搬迁到青岛,学校二期建设工程也将启动。目前岛城的高校“朋友圈”仍在不断扩大,未来岛城学子将会享受到更多优质高等教育资源带来的福利。
校区宿舍24小时热水
王逸伦是山东大学青岛校区法学院法学专业大一学生,作为青岛校区首批学生,她成了新校区建设的见证者。2012年12月8日教育部批准了《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规划建设方案》,校园规划总用地3000亩。自此,青岛校区建设就步入了快车道,教学楼、学生公寓、博物馆等相继建成。去年9月份,青岛校区迎来首批1000余名新生。
3月31日上午课间休息时,记者见到了王逸伦。“高考志愿的填报,完全是我自己一个人选的,我以文科见长,喜欢法学和汉语言文学。山东大学作为一所综合性大学,文科专业实力很强,就选了这所学校。”王逸伦说,填报志愿时,她就想到可能要到青岛校区读书,幸运的是,最终结果跟自己预想的一样。
“说实话,刚到青岛校区时,心里非常激动,学校的条件非常棒。”王逸伦说。宿舍里24小时有热水、有独立卫浴,宿舍楼里还设有自习室。学术氛围也很好,经常有一些重量级人物过来讲座。“学校社团文化传承很好,线上跟济南校区的学长沟通交流,他们都会主动解答问题。”王逸伦说,前两天,她还主持了学校知兰传统文化节。
本科学生也有自己的导师
记者采访了解到,从2016级新生开始,山大青岛校区试点试行本科生导师制,促进师生交流,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指导与帮助。导师工作侧重于三个方面:引领学生掌握大学学习方法,确立专业思想;指导学生制定学习规划及发展规划;帮助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基本上每10名学生对应一个教授或者副教授,他们有的在济南校区,有的在青岛校区。老师和学生经常做一些线上交流,学生也可以发邮件或者打电话单独咨询。”王逸伦说,在她看来,本科导师制可以更好地帮助自己明晰未来专业方向。
双学位学习为出国做打算
“法学院和外院各15人组成一个30人的班级,我们利用5年时间学完法学和英语专业的所有课程,最终可以拿到法学学士和文学学士的学位。”王逸伦说,之所以选择英语专业的双学位,主要还是想为将来出国留学做打算。未来几年,她会首先考虑学校的对外交流项目。如果专业比较对口,大学也还不错,她想到国外的大学看一看,感受一下国外的大学生活。“如果学校的交流项目不合适,自己可能就会考雅思、托福等,寻找出国留学深造的机会。”王逸伦说,选择出国留学,并不一定是要留在国外工作或者生活,现在毕竟是一个开放的世界,大学生应该具有世界眼光和视野。
记者采访了解到,今年山大济南校区的生命学院、信息学院、计算机学院、环境学院、法学院、政治学与公共管理学院等6个学院将会整建制搬迁到青岛,青岛的各类教育资源也将会更加丰富。“这几个学院整体搬迁过来后,我们就可以享受到更多优质教育资源,各种学习的机会也就会更多。”王逸伦说。
国内高校纷纷抢滩青岛建校区
我市提出,到2020年在青高等教育机构(含军事院校)总数增加至50所以上。近年来,我市出台多个文件,在资金、政策、人才、土地和校区建设等方面出台优惠支持政策,从制度设计上“筑巢引凤”,吸引了一大批国内高校的到来。截至目前,已经与市政府签约来青的高校达29所,其中已经运行的高校有13所,包括山东大学青岛校区、西安交通大学、天津大学、复旦大学、大连理工大学、四川大学、吉林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上海财经大学等。可以说,这两年来,我市“大腕儿”云集的高校“朋友圈”已雏形初现。
将来,我市将继续推进高等教育更好更快发展,继续做好高水平大学引进工作,重点推进山东大学、中国科学院大学、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海洋大学等5所高校青岛(黄岛)校区的建设工作;加快推动同济大学、西北工业大学、西南交通大学等高校打造以研究生培养、科学研究、成果转化、国际合作四位一体的新型高等教育机构。我市还将推进在青高校内涵发展,制定实施在青高校“双一流”建设方案,加快推进在青高校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建设。实际上,原有驻青高校也在不断拓展办学“版图”,青岛大学将建设胶州校区,青岛科技大学济南校区和中德校区也相继建成或者动工建设,青岛农业大学平度校区已开工建设。
关于山东更多的相关文章请点击查看
特别说明:由于各方面情况的不断调整与变化,华禹教育网(所提供的信息为非商业性的教育和科研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内容的真实性,仅供参考,相关信息敬请以权威部门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