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仁彪:中国大学需要进入国际舞台 更需要服务国家发展

人民政协网北京3月10日电(记者 修菁)“最新公布的中国高校进入国际基本科学指标数据库(ESI)排名前千分之一的学科数,结果显示,入选的高校73%集中在化学、工学和材料学科上,这说明我国高等教育在行业、学科专业领域存在严重的结构性失衡,希望在这一轮‘双一流’大学建设上,通过激励、扶持、评估等机制和标准,让更多的中国高校通过特色学科建设走向国际一流、进入国际舞台,同时通过这些一流和特色学科,服务于国家的发展。”

全国政协委员、中国民航大学副校长吴仁彪,所在的是一所行业特色特别鲜明的大学,提到“双一流大学”建设,他直言不讳地说,很关注如自己学校这样的特色学校,能否在新一轮评价体系下,算是“一流”大学。

“我们学校主要学科是有关空管调度、地勤指挥以及相关服务保障的学科。这些学科国内其他院校没有,我无法横向比较,只能和国际上的一些航空大学相比。现在国家还没有出台相应的评价细则,但我认为有特色学科,这个学科在国际上有影响力,就应该评价为一流的大学。”

吴仁彪建议,国家出台对于高校的学科评估办法时应该考虑分层分类,“分层分类越细,评估对象越是具有可比性,越容易突出特色。比如现在在交通运输工程一级学科下,有铁路、公路、民航、水运和管道五种交通运输方式的相关学科,这五种运输方式都放在一起是不好比的,所有的理工科学科使用同一个评估标准也是不科学的。”

在吴仁彪看来,教育事业最终要服务于一个国家的发展。“国家下这么大力气来扶持高等教育,同时需要高等教育为国家发展各领域提供强有力的支撑,所以搞‘双一流’建设,也要把‘扶优’和‘扶需扶特扶新’相结合,优化重点发展学科的结构,把‘双一流’建设和特色发展引导相结合,引导全国高校在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中争创一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