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儿衣内搭窝”揭的不仅是大学生的短

4月6日中午,武汉科技大学汽车学院车辆专业男生王洋在寝室阳台收衣服,却发现黑色裤子里有个鸟窝。王洋这才想起来,这裤子已经挂在外面两周没管了。“男生都这样啊,做内务都是能拖则拖。”王洋说,他每天上完晚自习后要去健身房健身,回来后就不想洗衣服了,脏衣服攒上一周,到周末用洗衣机一搅。“高中时,我也是每周末带所有脏衣服回家给我妈洗。”对王洋同学的遭遇,男大学生们普遍表示理解。同学李杰表示:“我都是至少攒一个月洗一次袜子,最多的一次,我一天洗了四十多双袜子。”(4月8日荆楚网)

这位被冠以“最懒”的武汉大学生两周不收衣服,以至于鸟儿真的在衣服里做窝了,这看来有些不可思议。而事实上,这位王洋同学还算不上“最懒”;两周不洗衣服,与那些一个月甚至一个学期不洗衣服的大学生比,只能是小巫见大巫。数年前,国家邮政局官员曝料,因快递业的便捷,当时高校的快递业务中有很大一部分来自学生把积攒一段时间的衣服寄回家去,家里洗完后再通过快递寄回来。与其说这项新业务是快递业的新商机,倒不如说是对家庭社会教育的莫大讽刺。真是“千里寄脏衣,父母无怨洗,待到何年时,才能有出息”。

1 2 3 下一页

的确,“鸟儿衣内搭窝”甚至“寄脏衣”,有把大学生的懒惰“标签化”之倾向。虽然此现象肯定不是主流,却也值得警觉。据媒体报道,2012年汉口学院大一新生将自己军训后一个星期的衣物快递寄回家。同年,大连74岁的周奶奶收到刚上大学的孙女寄回来的一大包脏衣服和7双袜子让她帮着洗……这部分大学生的懒惰,显然不只揭了大学生的短。不是有媒体爆料有新入学的女生不知怎样洗内衣而急哭的稀奇事儿吗?父母不重视孩子从小独立生活,而是溺爱包办一切,显然是问题的关键。应试教育当然脱不了干系,除了课业、考试、升学,仿佛一切都是次要的。

据统计,中国3到12岁的孩子超过一半需在业余时间接受绘画、钢琴、英语、舞蹈等兴趣爱好教育,教育变成了“比赛”甚至“比拼”,美其名曰“不能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而美国中学生下午2点半放学,课后会游泳、打球或帮邻居照看小孩,修剪草坪,甚至挣零花钱。日本中学生下午3点放学,之后多数是社团活动,如打棒球等。韩国高中生下午放学后一般要赶着去服务场所打工,以锻炼自己,否则会被人嘲笑。中国的中学生平均每天6点钟(甚至更早)起床准备上课,每晚10点左右下自习,每天12节课,平均每个周末只能休息一天,且就这一天还要补习文化课、做作业、弹钢琴、学绘画、上英语班等。同时,每天还要被老师和家长监视……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鸟儿衣内搭窝”,乍一听觉得挺稀奇,可仔细想想也属正常。一份中美孩子家务对比清单很能说明问题。中国7到12岁孩子的家务是艺术培养、做作业,而美国孩子的家务是打扫卫生、洗衣服。有一项调查显示,中国人的教育支出占所有家庭支出的35.2%,高居全球第一。无论哪个地方,满大街都是培训班、英语班、兴趣班、补习班,中国家长为孩子在教育上投入确实不少,但投入和收获并非总成正比。遍地的“兴趣”班,真是孩子们的感兴所在吗?

清朝的刘蓉在《习惯说》中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即是我们常说的“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为孩子着想没错,但急功近利就会使教育变味。不少人抱怨,这是中国育人和人才选拔机制的败笔,这当然有一定道理。但教育子女的第一责任人是家长,连自理都谈不上,还敢奢谈自立和自强?孩子学会什么才能在社会上立足,怎样才算过得幸福,天下父母、教育决策者、学校乃至已到了成人年龄段的大学生,都该反思。(南方网刘天放)

上一页 1 2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