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内留下一百万大学生创业就业

“同学们,请你们留在武汉、留在蔡甸,蔡甸将为你们的就业创业提供2亿扶持资金和200套房子……”这是武汉市蔡甸区长彭巧娣3月26日在“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宣讲会”上作出的承诺。在宣讲会场外,蔡甸区155家企业提供了2000个岗位。

此前的2月28日晚,“百万大学生留汉创业就业计划”宣讲活动在武汉理工大学举行,由此拉开了该计划的序幕。

武汉有着近80所高等学府,逾130万名在校大学生。但是,近年来人才流失的问题一直困扰着这座城市。

如今,一场持续5年的“留人大计”正在武汉进行。

人才流失引发关注

“到了深圳要是掉了钱包,你只要在大街上喊出我是武汉大学毕业的,不愁没有校友招呼你吃饭。”这是武汉大学流传的一个段子。

2015年,一份基于互联网数据的《大学生就业流向报告》显示,在最爱远距离迁移的学生中,湖北的大学毕业生首当其冲。前五大热门的跨省远距离迁移路线中,就有三条从武汉出发,分别是武汉到深圳(第一),武汉到北京(第二),武汉到广州(第五)。

武汉市人社局公布的数据显示,2013年,留在武汉的大学生仅为10.4万人,到2016年,有15万人。而过去4年武汉的毕业生“出走”人数虽有下降,但仍是人才输出地。

2月10日,武汉市领导与龙头企业家召开座谈会,湖北省委副书记、武汉市委书记陈一新与部分企业家代表座谈交流时,给各区出了个考题:力争5年内将100万大学生留在武汉。他还要求,各区抓紧研究举措,创新出台一系列吸引大学生留在武汉措施,并开展竞赛。

让大学生扎根立业

今年武汉市两会上,不少代表委员建议,升级金融扶持、就业补助、户籍准入等方面优惠政策,创造更好的条件和环境,让大学生扎根武汉、立业武汉。

“最近洪山区有关部门与我沟通,如何给毕业生提供租房补贴。”5年前,在武汉科技大学读研的佘福元创立了可遇青年公寓,专门租下房屋装修后租给白领。目前,公司已有3000多套房屋,租户超过3000余人。

洪山区有30余所高校,60多万名在校大学生,武汉大学、华中科技大学等高校都在辖区内。洪山区委宣传部负责人表示,让大学生留下来,政府要有“痛点思维”,就是考虑大学生留下来有什么难处,用诚意把大学生留下来,“除了吃住行,甚至还要帮他们相亲”。同时,还要有“链条思维”,让大学生不仅能够就业,还要有品质地在武汉生活。

武汉其他各区也纷纷表达了留人的决心。江夏区委书记王清华提出,将每年拿出1亿元大学生人才住宅基金,开创最优政策、最好服务、最多机会来留住大学生;黄陂区委书记吴祖云提出,该区连续3年每月发生活补贴,并给落户的高级人才专门发放安家费……

留住人才任重道远

事实上,近年来,依托“青桐计划”“城市合伙人”“创谷计划”等项目,武汉本土创新创业如火如荼,正在逐步成为中部人才回流的新高地。

在武汉东湖高新区的创业街,短短1公里的街道上,集中了近200家高科技创业企业、数千名创业者。武汉天使翼创业服务公司项目总监习春光说,创业者质量显著提升,与其合作的创业者中,海归教授、博士,北上广深的高科技顶级人才占了近一半。

当地企业人士介绍,2015年之前,武汉大部分毕业生或被动“掐尖”或自主“外飞”,本地公司常常“挖地三尺”找人才。那时,不少公司跑到北上广深重金求贤,却发现不少人都是“武汉造”。不过2015年下半年开始,形势发生了扭转,武汉一些初创企业开始拿到投资,顶尖人才开始回流。

有数据显示,从一线城市回流的年轻人正以每年20%的增长率增加,武汉已成为二线城市的“人才绿洲”。同时,每年留汉的大学生数量已经由2012年的8万人增长至15万人。

在当地政府官员眼中,优秀年轻人才是武汉的未来,5年留住100万大学生考验武汉的诚意和智慧,任重道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