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大学生真正认识到懒惰的危害

4月6日中午,武汉科技大学汽车学院车辆专业男生王洋在寝室阳台收衣服,却发现黑色裤子里有个鸟窝。(2017年4月8日新华报业网).

大学生裤子内搭鸟窝了,这事件出现让百姓相当惊愕,这裤子在外面挂了多长时间呢,居然能够让鸟搭窝并且还产下蛋来,看来没有十天半个月,这样的怪事怎么会出现。

大学生懒,如果说学习辛苦也就罢了,可是大学生学习并不是很辛苦,每天有大把大把的时间,你们到底在干什么呢?洗条裤子应该说很不易,为什么不易,因为你们懒,不愿意做,如今洗了,却让鸟儿相中搭窝了,真正是尴尬。当然你们还说不上太懒,懒得男生居然会出现四十多天洗一次袜子的事件,四十多天攒一大堆袜子,这一洗就得一天来的,想一想这袜子堆放在宿舍内,时间长了会不会发霉呢?宿舍内的空气会好吗?

再者就是,大学生不会洗衣服,应该有很多衣服穿脏了,会不会扔掉呢?这种现象肯定会存在,这样的事件频发,应该造成多大的浪费呢?很多大学生都来自农村,他们的父母还以为他们上大学,一直在努力学习,对于他们相当心疼,只要他们要钱,哪怕自己手里没钱,也会努力去借找,怕的就是儿女们上学受到委屈,而如今大学生却不珍惜父母的血汗钱,懒惰成性,这样的学生素质怎么会如此堕落了呢?

应该给大学生上上思想教育这一课了,应该给他们补上做人勤快这一课了,尤其是在未来,他们如果还懒惰下去,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工作中其面对的困难是相当大的,他们懒惰了,不仅仅在生活上会影响家庭感情,同时在工作中更会缺乏开拓进取的精神,更会影响他们的就业求职,因此高校应该给学生们补上这一课了,不能再让这样的事件继续下去了,这毕竟太影响当今大学生形象了,太影响高校素质教育的形象了。

总之,一句话,当代大学生要勤快,要努力,要有奋进精神,希望今天相关新闻报道后,能够触动大学生的思想,让他们能够行动起来,做好自己应该做的事。同时能够引起全国高校的注意,在平时的教学中,多注重抓学生的思想素质教育,让学生们真正认识到惰性的危害,让他们也能够及时改正错误,让当代的大学生,不仅仅能够有知识,其思想素质更高尚,其做人更有回报精神。

作者:苗凤军

据重庆晨报报道,一名学生通过校园贷款借取800元,短短二十天之后,竟然被迫还款20万。如果说,还有什么比这种校园贷款更加吃人不眨眼,恐怕还真的难以想到。

近年来,学生因向校园贷借款而背负上巨额欠款的新闻屡屡被爆出,学生因还不上欠款辍学自杀的事件也时有发生。也正因为如此,才将校园贷款屡屡推上风口浪尖之上。但是,平心而论,这并非是校园贷款的原罪,真正导致这些问题发生的是那些放贷款的人。因为某些人的恶意发放高利贷,以及利用学生的懵懂无知,让借款的学生一步步落入他们事先设计好的陷阱之中。

校园贷本是一种学生助学和创业的贷款平台,可以说是一种帮助学生更好读书和生活的组成力量。但在现实生活中,校园贷却成为高利贷的重灾区,因为学生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意识,以及他们本身处于弱势的群体,让学生深陷校园贷的泥沼之中。不管是天价的高息,还是此前的裸贷风波,都预示着校园贷到了非整不可的地步。

针对校园借贷乱象,在2016年教育部办公厅、中国银监会办公厅发布了《关于校园不良网络借贷风险防范和教育引导工作的通知》。但这些工作的重点,主要在于教育和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消费观念等,并没有改变学生需要消费,需要贷款的途径。如果只知道一味的教育,而不规范校园贷,恐怕也难以真正的杜绝高利贷深入校园的情况发生。

年利率高达百分之一千三,这样的校园贷款自然是不受法律保护的。但是,这些贷款人士能够安心放出这样的天价贷款,自然不缺乏讨要欠款的手段。对此,相关部门更需要制定更完善的处罚手段,提高违规放贷的犯罪成本,并进一步加大对于校园高利贷的监管力量,以此来保证学生的利益。

当然,除了必要的打击校园高利贷以外,还需要进一步完善校园贷,让校园贷款能够处于可控的范围之类。需要相关规定的出台,需要引入正规的贷款机构,需要让学生能够正视自己的消费水平。保证每一个学生不受校园高利贷困扰,既需要严打相关违规放贷的机构和个人,也需要引入合理的贷款机构。疏堵相结合的治理手段,才是治愈吃人校园贷的良策。

作者:刘颂寒

近日,广州荔湾警方端掉了这个诈骗团伙,依法刑事拘留24名犯罪嫌疑人。据悉,该团伙共骗取受害人金额高达人民币265万元,警方现已破获该团伙所作案件51宗,及时为50多名受害人挽回经济损失58万元。令人难以置信的是,一些老人在发现自己上当受骗后,竟然不肯配合警方调查。其中一位72岁的老伯伯被骗后,因为担心儿子和媳妇责怪,不敢告诉家人也不敢回家,更不愿意揭发“业务员”。而另一位老人,其屋中堆满各种不同牌子的“保健品”。警方细问之下才知道,老人的子女都在国外,他平日无人照顾。虽然知道自己被骗,但老人觉得“业务员”比自己的儿女还亲,因此无论如何不肯报案。(4月9日《信息时报》)

对此类让老人参加免费健康讲座,对其关爱备至后骗钱的伎俩,早已不觉得新鲜了。打着各种幌子高价售卖假药和保健品,使不少老人受骗的案例举不胜举。可是,就是有不少老人仍然相信骗子,甚至自己被骗了还在替骗子着想。去年重阳节,四川彭州73岁老母亲状告两儿两女,出了要求按月给予口粮还要求儿女们逢年过节要“常回家看看”。今年2月6日,重庆市政府法制办公开发布了“关于征求重庆市实施《中华人民共和国老年人权益保障法》办法(修订草案)意见”的公告。上述文件中明确规定子女对于父母有“精神慰藉”的义务。这些都表明如今儿女确实在老人的精神和情感诉求上缺乏关心。

是的,老人受骗后不想报案,也不能把板子都打在那些孤独的老人身上。的确存在一时糊涂,上当后跺足捶胸的老人,却也存在着被卖保健品的骗子忽悠得舒舒服服,照顾得无微不至,直到被骗得很惨的老人。老人孤独,哪怕有个人找其说个话,唠唠家常,都会感到亲切。骗子正好乘虚而入,再加上些小恩小惠,缺乏关爱的老人一般很难抵挡。如今,在老人状告子女不孝的案例中,除子女不在经济上赡养老人或有极个别老人不讲理外,其余案例差不多都是老人状告子女不经常“回家家看看”的。这说明,老人生活孤独,其情感诉求被忽视已到了一个能够忍受的极限。

卖保健品的比儿女还亲,这就很不正常。除了老人缺乏儿女们的关爱体贴照料外,社会力量的关心也显得很乏力。有人说政府部门对此应该干预,但官方出手既受到人力的限制,又不能是长远之计,最终还是要靠儿女、亲属,以及社会力量的参与来解决。目前,我国老人的数量越来越多,都两亿多了,而且,将来的老龄人口数量会更惊人。本世纪我国进入老龄社会以来,老年问题不断,而买保健品上当受骗就是其中最突出的一个问题。老人孤独,缺乏情感关爱,而骗子正是找到了老人情感上的这个弱点,才屡屡得手。对此,就该从如何重视老人,尤其是孤寡独居老人的情感诉求方面入手。

有些子女想当然地认为,把老人送到养老院就万事大吉,总以“忙”为由少去看望。殊不知,就是养老院的护理人员再专业、再周到,也需要儿女的经常慰藉,也不如与儿女的到来能使老人更开心,那是一种亲情的互动;老人与儿女之间的真情,是什么都无法取代的。不少子女的确在物质上对老人有求必应,但出钱仅是孝老的一个方面而已。除了金钱,还有同样重要的温暖亲情。从广州这些老人被骗却不愿意报案这件事来看,反映的不仅是如何防止老人被骗的问题,子女对老人的情感满足问题,也反映出我国在如何抚养老人这个难题上所面临的另一个实际问题,即多元化的养老如何能满足老人情感诉求的问题。对子女不在身边的独居老人、孤寡老人、养老院养老的老人等,如何以情感和精神对其照料,这是值得全社会反思的问题。

作者:刘天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