架起课堂到职场的桥梁

本报记者 卞 晔 实习生 程济安

在第二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江西科技师范大学一举收获2银2铜,奖牌数在全省高校中列第一。佳绩并非偶然,作为全国首批高等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之一,该校充分利用培养职教师资、普教师资和应用型专门人才的传统优势,持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学生创新创业不断结出硕果。

案例一:100%就业率的产教融合班

“不夸张地说,药学院不存在就业问题。”该校药学院院长郑鹏武说。连续五届毕业生100%的就业率。说起学院的九州药业班,郑鹏武自信满满。

作为一个2004年才成立的“年轻”院系,药学院的办学从一开始就谈不上有优势资源。如何为学生就业开出一条道来?从办学伊始,学院就瞄准市场对药学科技人才的需求,四处走访知名药企,力争合作,浙江的九州药业公司就是其中一家。郑鹏武说:“最开始只是送学生去实习,没想到有学生就留那儿工作了,企业也很认可,这样一来双方的合作才逐渐拓展到科技合作和共同办学上。”2010年,学院与九州药业公司达成合作办学协议,双方共同成立首届九州药业班。

除去赴企业实习,该班还有四大特点:组建之初(学生大二时)校企双方共同挑选学生、双方共同派员授课、增设针对企业需求的定制课程、学生毕业后企业吸收就业。在郑鹏武看来,该班之所以连续保持100%的就业率和良好的企业反馈,离不开定制课程和企业派员授课。在该班,“大型仪器分析”“化工设备”“有机合成实验”便是针对企业需求的定制课程。不仅如此,每学期企业还会派2至4名工程师和高管来校授课。

“第一届共有12名毕业生,过去4年了,目前还有9人在九州药业,其中4人已经是企业中层管理人员或骨干。”曾任首届九州药业班班主任的王平告诉记者,尽管学生一毕业大多是从基层岗位做起,但特殊的教育背景让他们比一般普工具有先天优势。

正是受到九州药业班的启发,此后,江西科技师大主动对接区域经济发展人才需求,推进校企深度融合,陆续成功举办30多个产教融合特色教学班。如今,该校已与省内外400多家企业和单位建立了人才培养合作基地。

案例二:拿下银奖的“帛道坊”

“帛道坊——以夏布为特色的麻纺类设计者集约平台APP”,是该校在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中收获银奖的项目之一。参赛回来后,已有数批风险投资人来校了解该项目。

“帛道坊”到底有何特色?凭何在海量的APP参赛项目中脱颖而出?“核心竞争力就是我们的设计。”团队成员之一、该校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大四学生毕涛飞说。

四合院图案的桌旗、素雅简约的禅茶服……一件件中国风的服装和家居用品,加之夏布特有的古朴质感,让人看后印象深刻。以产自江西的夏布为原材料,制成各式生活衍生品,是“帛道坊”团队的核心创意和产品。

在大赛中,毕涛飞承担了演讲和答评委问的任务。作为一个尚未落地的项目,针对评委提出的今后打算如何开拓市场的问题,小伙子至今印象深刻:“好在大三上过这类课,也跑过市场,所以比赛时表现还行。”毕涛飞认为,这得感谢学校的三位一体分流培养模式。

原来,该校大学生在跨入大三时,都会面临职教类、普教类和应用类方向的选择。“尽管专业不变,但各自方向的授课内容却互有差异。”江西科技师范大学教务处副处长徐艳翻开该校《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向记者解释,以汉语言文学专业为例,学生进入大三后就面临着这三个选择方向,而在应用类一栏,“汉语言文学”后面则括弧标注了“文化创意方向”。“也就是说,如果学生选择了应用类,那么他大三大四的课程很大一部分都是文化创意类的课。”徐艳告诉记者,从2011年试点至今,三位一体分流培养模式已覆盖全校76个本科专业中的65个专业。

毕涛飞就读的服装与服饰设计专业,在大三同样有职教类和应用类两个选择方向。“当时我就想今后找项目创业,所以选择了应用类。”正是由于这个选择,毕涛飞在大三就学习了市场营销、市场调研、工业制版等课程。“这些知识和经历不仅帮助了我参赛,也让我对今后做好‘帛道坊’更有信心了。”毕涛飞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