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动预告 | 航天英模景海鹏、陈冬走进复旦大学

他们历经严格训练,成为中国航天员;

他们登上神舟飞船,往宇宙空间探索;

他说“只要发令枪一响,我可以立即冲刺。”

他说“国家需要我,

我有义务、有责任勇敢地站出来,

接受祖国的挑选。”

他说“人的一辈子,

是用大大小小的梦想串联起来的。

梦想的实现并不简单,

但只要自己不放弃,

肯定有实现的一天。”

他们是景海鹏、陈冬。

太空上的生活怎么样?

如何攻克难关飞上高空?

在荣耀之后、挑战面前,

他们还会想再翱翔高空吗?

4月17日下午,

英雄航天员将走进复旦,

和我们分享他们的太空故事。

人物介绍

景海鹏

景海鹏是承担“神舟七号”、“神舟九号”、“神舟十一号”载人航天飞行任务的英雄航天员。作为中国首批航天员的他,2008年9月25日随着“神舟七号”出征太空,2012年6月16日乘坐“神舟九号”飞船顺利升空进入预定轨道,发射圆满成功。2016年10月17日,“神舟十一号”成功发射,与陈冬共同执行“神舟十一号”飞行任务。

1966年农历九月,山西省运城市东杨家卓村唯一一户姓景的农家添了新丁,孩子的舅舅为他取名“海鹏”。未曾料想,日后这个孩子真的犹如鲲鹏,将天空当作了自己施展的舞台。

景海鹏年少时,家庭十分困难,兄妹三人的学费来源仅靠父母微薄的收入:白天挣工分,晚上捆扫帚。景海鹏还差点因此辍学。在兄妹3人中,景海鹏是家中老大。他性格内向,不太爱说话,但他从小喜欢体育,尤其热爱打篮球。因为个子不高,老师说他不能当主力。但是,不服输的他,找一切机会上场。直到现在,他仍然是航天员中的篮球“钢铁前锋”。

与“航天员”身份的结缘,离不开篮球这项运动。高中时,景海鹏代表所在的安邑中学去运城中学打篮球比赛,在运城中学宣传栏里,他第一次看到了飞行员的照片。回到家中,他兴奋地向父亲比划:飞行员的头盔是这样的,护镜是那样的。 景海鹏说,“自己真的非常喜欢飞行员的服装,看起来很威武。” 他告诉父亲:“我要当飞行员。”

1984年,空军在运城招考飞行员,景海鹏报了名。但是由于身体原因,他落选了。后来,景海鹏转入解州中学补习。转入之后,景海鹏学习更加用功。最早进教室的是他,最晚离开教室的还是他,两三个星期都不回家。另外,他特别注意锻炼身体。最终,他从那里成功考上了河北保定航校(今中国人民解放军空军航空大学)。

热爱航天事业、不忘祖国培养之恩的景海鹏,通过自己不懈的坚持和努力,换来了太空飞行49天、绕地球753圈的出色表现。通过一次次圆满的完成任务来报效国家、回报社会。

陈冬

陈冬现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航天员大队三级航天员,在2016年10月17日7时30分发射的“神舟十一号”载人飞船中首次参加载人飞行。2016年11月18日,“神舟十一号”返回舱顺利着陆,陈冬返回地球,之后被授予“英雄航天员”荣誉称号并颁发“三级航天功勋奖章”。

1997年,陈冬以优异成绩被长春飞行学院录取。在这里,他逐渐适应了另一个角色对他的塑造。新训时,有一次,因为被子没叠好,陈冬的被子直接被班长扔了。一开始陈冬比较抵触,认为被子叠成豆腐块实在没有必要。直到教导员告诉他:叠被子实际上是一种军人意志和作风的锤炼和养成。“当班长,让我懂得了什么是责任;在军校,我懂得了什么叫军人的责任。”随着时间的延伸,他肩上的责任越来越重:从飞行学员到飞行员,从飞行员到现在的航天员。

2012年,远在洛阳的高中班主任姚志强思念爱徒陈冬心切,在洛阳晚报以《姚老师“想念你”》为题登报寻找陈冬。姚志强老师哪里知道,为了实现飞天梦想,陈冬正在航天城全身心地投入训练,整整6年,几乎把自己和外界隔绝。6年,说短不短,说长不长。“这是一段长跑,又是一段短跑,你不仅需要耐力,还需要爆发力。”陈冬直言,他又回到了高强度的学习时代。

所幸,学习是他的长处,恰好他又有不达目的誓不罢休的钻劲。两年时光,“有了入定状态”的陈冬再次找到学霸的感觉——他顺利通过8大类58个专业课程的所有考试。

“他的入选是一个必然。”在航天员系统副总设计师黄伟芬的眼里,陈冬各方面都很优秀、全面。从初选到定选,陈冬在同批航天员中成绩都是第一。他的融会贯通能力有时候让教员吃惊,他对完美的追求连景海鹏都赞叹不已。

4月17日下午13:30,

光华楼东辅楼202吴文政报告厅,

他们二人将来到复旦大学。

与复旦学子们分享自己的心路历程,

畅谈他们对理想信念的坚守,

和对使命责任的担当。

讲座信息

时间:4月17日13:30—16:00

地点:光华楼东辅楼2楼吴文政报告厅

请大家提前15分钟入场

转自:团团在复旦

编辑:王木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