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高校泼水节”遭遇“缺水季”

4月12日,云南省内首场“高校泼水节”,在云南工商学院举办。学生拎着水桶,在校内互相嬉戏的画面,随之在网络传播。然而,云南工商学院此举却招致供水紧张的邻校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师生质疑,该院副院长杨添富公开表示,在周边学校供水不足的情况下举办泼水节,“非常不理解,也很痛心”。(4月14日《新京报》)

一边是供水紧张,停水已成为生活常态,一边是欢天喜地,大盆小桶狂欢泼水——鲜明的对比,极其不协调的场景,让云南工商学院成为了社会关注的焦点。许多网友表示,过泼水节是痛快了,但也得想想周边学校的缺水之愁啊。

尽管云南工商学院及时进行回应,表示他们举办泼水节用的是中枢循环的水,这些水平时都是用来灌溉的,并不能直接饮用,而且都围绕着池塘开展活动,没有网上所说的浪费水现象。但是,在周边学校看来,觉得云南工商学院举办的“高校泼水节”有些不地道,正如云南师范大学文理学院副院长所说:在周边学校供水不足的情况下举办泼水节,“非常不理解,也很痛心”。

其实,“泼水节”最为傣族最重要的民俗节日之一,其意义相当于过春节。我们也可以设身处地的想一想,这么重要的民俗节日,不过是不可能的。并且还有一部分是来自南亚东南亚的学生,他们也有过“泼水节”的民俗。可问题是,当“泼水节”遭遇“缺水季”,作为教书育人的高校,更需要将节约用水的意识灌输给广大师生,并付诸实践和行动。

在这个意义上,“泼水节”怎么过、采取什么样的形式过是值得深思的。毕竟,民俗节日、民族传统都是值得尊重的,但尊重不一定是墨守成规,更应该移风易俗、与时俱进。为此,有网友建议:在用水困难时,校方应该采取一些措施,引导大家象征性地“小泼”,或只是用树枝蘸水相互祝福一下等等。

事实上,在整个事件中,我们更应该反思的是:到底怎么做,才能尽快恢复正常供水?停留在道德谴责层面,自然远远不够。不解决根源问题,摁下葫芦还会起来瓢,缺水现象难免会反复出现。那么,我们究竟怎样才能做到既治标又治本呢?政府的责任,是“对症下药”,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步伐;供水单位和高校的责任,是共同协商,调整供水方案、采取相关措施;每个人的责任,是支持节水、参与节水。

必须要厘清的是,“泼水节”本身没有错,更与缺水现象的出现没有必然的联系。但也要看到,当“泼水节”遭遇“缺水季”,举办“高校泼水节”确实有些不合时宜。

长江网网评员:郭元鹏

编辑:张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