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乐队学院联合世界一流演奏家,培养中国交响乐的未来(附视频)

2月底,上海乐队学院3位学生受北德广播易北爱乐乐团邀请,进行了为期三周的德国汉堡之旅,在恢弘的易北爱乐新厅和北德广播青年交响乐团同台演奏。才过去1个多月,就迎来了易北爱乐8位首席演奏家的上海之旅。4月12日起,演奏家们在上海乐队学院为学生们教授德奥曲目。除专业课与重奏训练外,还开设了工作坊及大师课,最后以4月15日、16日两场同台演绎的音乐会压轴。

北德广播音鼓首席斯特凡?柯里斯被学生们亲切地称为斯老师,他正在为上海交响乐团演奏员一对一授课。

?

高强度的训练和实战让学生们承受了巨大的压力,他们的进步也让首席演奏家们感到欣慰。目前,上海乐队学院与北德广播易北爱乐乐团为期5年的教育合作期进入第2年,双方的互动正在全面展开。

?

中提琴手巴桐,是此次赴德交流的3位学生之一,如今已经从上海乐队学院毕业,在上海交响乐团担任职业乐手。和北德广播青年交响乐团一起排练和演出的过程中,巴桐发现,即使乐团里都是12-18岁的青少年,他们的团队意识,以及严谨态度也都让人惊叹。“在国内,我们似乎更加注重自己的演奏,但他们却总是在相互交流和督促,帮助彼此提高。” 小提琴手武奥列和巴桐一起前往了汉堡,他认为,这来自于两个音乐教育方式的差异。“我们从小接受的训练中更注重演奏技术,他们更注重对声音的聆听和对音乐的理解。”

乐队学院学生、上交演奏员以及北德广播首席共同排练施特劳斯《变形》。

?

依托上海交响乐团的国际“朋友圈”,上海乐队学院还和纽约爱乐乐团、悉尼交响乐团、新加坡交响乐团、香港管弦乐团等国际一流乐团进行教育合作,纽约爱乐乐团的首席乐手们,每年会来上海4次,对学生们进行高强度训练和实践。上海乐队学院执行长何大耿介绍说,德国有良好的学徒制教育传统,学生跟着职业乐团职业演奏家进行训练,但不获取学位,最具代表性的就是柏林爱乐的卡拉扬乐队学院。而美国,则是在以曼哈顿音乐学院为代表的专业音乐学院完成学位。上海乐队学院结合了两种教育体制,学生们跟随职业乐团训练和演出,同时也能获取学位。“我们正在汲取双方的成功经验,致力于更有效地培养中国交响乐的未来。”

?

经过几日的相处,易北爱乐乐团首席演奏家罗兰·格吕特连连称赞上海乐队学院学生的专业水平。在他眼里,中国年轻乐手技术过硬,理解能力也强。也许一开始对德奥作品的风格还捉摸不透,但在职业演奏家的带动下很快就进入了状态,一起去领悟音乐的精髓。“特别是同台演奏的机会,对他们尤为重要。和他们并肩演奏,胜过千言万语的教导”。格吕特认为,虽然德国有更深厚的古典乐传统,但中国有更悠久的历史和文明。他开玩笑地说:“几千年前你们已经有宏伟的宫殿和精美的瓷器时,我们或许还在用手吃肉呢。”在他看来,音乐没有血统之分,艺术需要相互交流碰撞。

乐队学院学生、上交演奏员以及北德广播首席共同排练施特劳斯《降B大调组曲》,张洁敏指挥。

?

易北爱乐乐团团长阿西姆·多夏尔告诉记者,易北爱乐乐团和上海乐队学院正在商讨未来增加对青年指挥家的培养计划,同时为学生们提供更多和乐队同台演奏的机会。双方达成共识,不仅要培养专业的乐队演奏员,更要培养学生的领导力,让他们带动更多年轻人开拓交响乐的未来。去年上海乐队学院首届毕业生中,就不乏学生进入职业乐团成为声部首席或副首席。

?

和世界一流乐团首席演奏家面对面交流的好机会,也吸引了音乐院校师生和职业乐团演奏员的参与。上海乐队学院还常常邀请兰州、内蒙古、新疆、广州、成都、西安、香港等地的专业学生和年轻乐手参与到这样的短期教学项目中,让优质教育资源得到更广阔的辐射。

?

视频采制:蒋迪雯 视频剪辑:王清彬 图片摄影:蒋迪雯?图片编辑:曹立媛(编辑邮箱:)

得知音乐家谭盾获得威尼斯双年展终身成就奖,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第一时间在其上海的工作室采访了他,那时他刚从在阿布扎比举行的“全球文化领袖峰会”归来。

工作室墙上并置着两张乐谱,是谭盾受德国巴赫学院委托所创作的《复活之旅》乐谱中的两页,看上去更像是两张画作。一页上,五线谱形成一个圆环,音乐没有开始和完结,变得不可预知;另一页是小提琴和大提琴的二重奏,五线谱交织成一个十字架。谭盾说,这是两张声音的地图。在这里,音乐被转化为视觉艺术。

屋子的角落,一架钢琴一套编磬相对而立。另一个角落放着两辆自行车。谭盾蹲下来,手指随意拨弄车条,竟发出不同的音调。难以想象,自行车竟能变成一件乐器。中与西,古老与现代,都在这个小天地里和谐共存。威尼斯双年展官方公告中称,将终身成就金狮奖授予谭盾,正是表彰他长期以来扎根于传统却又极具当代性的创作。

谭盾工作室摆放的编磬。 吴桐 摄

拥有超过百年历史的威尼斯双年展肯定了谭盾所创作的《秦始皇》《马可波罗》《茶》等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并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歌剧作品,肯定了他用水、石、纸、陶演奏的“有机音乐”所产生的环保价值和时代意义,以及他在《卧虎藏龙》等电影音乐创作方面的贡献。

今年秋天,谭盾将赴威尼斯哥尔多尼歌剧院领取终身成就奖,并在当晚的演出上指挥意大利托里诺交响乐团演出,其中一部作品是他的交响协奏曲《马可波罗》,这部作品也将在今年第34届上海之春国际音乐节谭盾《水上天上心上·丝绸之路》音乐会上演出。

在谭盾工作室,他手指随意拨弄自行车车条,竟然出现不同的音符。?吴桐 摄

?

对话谭盾:中国传统文化给了我一把钥匙

?

上观新闻:2015年,您在第56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馆开幕展上海展展出了作品《活在未来》。它展现的是古老的女书文化,为什么名字却叫“活在未来”?

谭盾:女书的存在,让我思考,为什么这些母亲和姐妹,受到男尊女卑的封建压迫,流过那么多泪,但她们创作的女书那么美,她们唱的歌那么纯净?我想,就是因为她们活在未来。就像母亲把孩子带大要经受很多的困难和压力,但她们却是最幸福的人。所有人都应该要有活在未来的态度。《活在未来》通过行为、音影、视觉对女书进行全面的展示。这种全新的呈现,让深邃的中国文化可以和当下的世界产生连接和互动。这些神秘的古老语言里隐藏了很多创造未来的DNA。

我想,是中国传统文化给了我一把钥匙,打开威尼斯双年展的大门,打开思想的大门。在我收集、挖掘、保护传统文化的过程中,总是会有很多崭新的概念生发出来。

谭盾和谭维维合作的《中国故事》在海外演出,呈现老腔、哭腔、水腔和秦腔。

?

上观新闻:上世纪80年代,威尼斯双年展首次邀请中国参展,我们展览的是剪纸和刺绣。到90年代初,开始有了一些来自中国的前卫艺术家们亮相威尼斯。这些年来,威尼斯双年展对中国和中国艺术家的想象和期待,有什么样的改变?

谭盾:其实,中国在世界的舞台上能够展出什么,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我们中国人对世界的看法和对自我想象。我们的剪纸和刺绣之美足以让世界瞩目。仅仅是刺绣,我们就有苗绣、湘绣、侗绣……统统精美无比。但80年代,我们的视野还不够宽广,对传统与未来的想象也比较局限。到了90年代,通过威尼斯双年展,世界可以看到当时中国人的思考和想象,可以闻到中国正在发生什么,更具备了当代性。

威尼斯双年展是不同国家的人思想、血液和精神展示的天地。你看中国艺术家徐冰用废弃的钢铁做出的凤凰。全世界的人围着这只凤凰看了6个月。只是看到凤凰吗?是看到中国人几千年来思想变迁的过程。我想,世界对中国的期望值,比我们自己的估量更高。不仅仅是简单的物理性的参与,也不仅仅是要了解这个文明古国,更多的期盼是:可不可以站出来,站高一些,用老子、庄子、孔子的智慧,去引领世界的潮流。

?

上观新闻:上个月,您的《色彩交响乐:陶俑》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首演,为中美合作的《秦汉文明》大展揭幕。有报道提到,您跟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年轻人一起,谈为什么未来需要过去,世界需要中国。您和他们说了些什么?

谭盾:没有过去,哪有未来?活着的人要呈现和想象未来,最大的根据其实就是过去。《色彩交响乐》是我天马行空的梦想。两千多年前,兵马俑被埋到地下去的时候,是彩色的,白色、紫色、红色、黑色……可是现在我们看不到这些色彩了。当中国的兵马俑放到美国大都会博物馆展出的时候,我在想,如何让音乐去还原两千多年前地下陶俑的色彩呢?

我们走近兵马俑,去拍摄缝隙里两千多年前流传下来的颜色,再通过声音去猜想和解剖兵马俑的颜色,最后以影像多媒体的形式呈现。就这样,我们让过去和未来通过声音和色彩连接起来。

这次《色彩交响乐》首演请来了茱莉亚音乐学院的学生们一起演出。我化身楚文化中的巫师,促成茱莉亚学院的年轻人们和两千多年前的兵马俑约会。这些生在互联网时代的年轻人,其实对过去的中国充满了好奇心。

通过《秦汉文明》大展,一下子让人穿越到古老而宏大的国度。这里不仅仅有古老的文化,还有深邃的哲学,可以对世界的发展产生很大的作用。我读《乔布斯传》,发现有许多中国哲学的影子。他可以用中国禅宗和老子观念来管理苹果公司。这就是世界为什么需要中国。

《色彩交响乐:秦俑》在纽约大都会博物馆首演。

谭盾在纽约大都会歌剧院首演的歌剧《秦始皇》,由世界著名男高音多明戈主演。

?

上观新闻:您一方面挖掘传统文化,一方面又从不拒绝现代科技。您怎么看待两者之间的关系?

谭盾:无论是在保护、挖掘的角度,还是再创作和传播的角度来说,跟科技拥抱是传统文化唯一的出路。比如马王堆出土的古尸,要分析它的构成和年代,没有科技的帮忙怎么可能?在今天,如果你忽略科技的话,我们的传统会毁在你的手里。我的《女书》《颜色交响乐》等作品都运用了现代科技。科技和传统,是天生一对,谁缺了谁都会没有未来。

?

上观新闻:即将在本届上海之春上演的《水上天上心上·丝绸之路》音乐会,会有您敦煌主题的新作进行世界首演。您对敦煌古乐的挖掘、保护和创作是如何进行的?

谭盾:我希望通过上海之春的舞台分享我对“丝路”这个概念的理解。丝路的“丝”,是我们常常讲的藕断丝连的“丝”,是形断意不断。这条无形的路上,不同的国度过去和现在存在着千丝万缕的联系,从心灵到梦想,肉体到精神的联系。“丝路”给我提供了自由的思考和无限的遐想。所以我希望把丝路变成海上的、天上的、地上的,更重要的是心上的丝绸之路。

我的敦煌计划,预计花十年完成,现在已经进行了两三年。我从敦煌壁画里寻找灵感,思考如何用那个时候的乐器演奏出来,在全世界寻觅从敦煌流失的原始音乐手稿。敦煌壁画里有4500件乐器,我去拜访各地的乐器制造者,尝试着去恢复其中的一些乐器。这次在上海之春的舞台上,我将展示4件从壁画里恢复的乐器,分别是敦煌反弹琵琶、唐代压脚鼓、敦煌五弦琵琶、敦煌古代奚琴。我想等我恢复到12件,就会有一支敦煌乐团诞生,去讲述一个没有任何人能讲述的中国故事。

两年前在大英图书馆,我追踪到了从敦煌流失的10世纪的《心经》全谱,那里有1500件手稿,其中记录着失散千年的敦煌遗音。第一次触碰到它们的时候,我的手是颤抖的,我闻到了宣纸的味道,闻到了当年作者的味道。我正在推动这些乐谱和舞谱的翻译,未来将以清唱剧和歌剧的形式在全世界演绎,让全世界听懂这个古老的中国故事。

?

上观新闻:无论在威尼斯、纽约还是墨尔本,您如何让古老的中国文明和这些生活在当下的世界观众产生联系,去感动他们。

谭盾:我就像一个配钥匙的锁匠,我希望打开很多的门。中国的艺术要让全世界的人都有共鸣,得有一把万能钥匙。怎么去配这样一把钥匙呢?比如敦煌这样一个中国故事,它传承的不仅仅是中国文明,更是世界的文明。我想讲的中国故事是人类的故事,我想传承的中国文明是人类的文明,它可以和威尼斯、纽约、墨尔本全都相关。当一种文化和另外一种文化的碰撞和交融,能产生新的驱动力,这恰恰是艺术最好的维他命。你必须要有广阔的视野,过硬的技术,还要有爱。因此,这把万能的钥匙也必须是一把心灵的钥匙。

?

(本文图片除署名外均由谭盾工作室提供?图片编辑:曹立媛?编辑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