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州开元观考古有重大发现 发掘出明清时期圣道

根据国家文物局《关于荆州三观开元观环境整治项目的批复》的要求,为配合环境整治项目,开元观内于近日启动了考古发掘工作。

昨日,记者在现场看到,通过前期工作,开元观中轴线上一条明清时期“圣道”已逐渐显现出来。

据考古发掘现场负责人陈成介绍,目前已发掘出的“圣道”分为三段,包括山门与雷神殿之间、雷神殿与三清殿之间、三清殿与祖师殿之间。“圣道”为大殿隔成三段,贯穿起来,正好位于开元观中轴线上,由南向北,道宽1.4—2.5米,初步推断为明清时期的砖石混铺道路,属开元观考古发掘重要发现,在类似古建筑考古发现中也非常罕见。其主要作用是用以朝圣的,也是道教建筑中的礼制布局,以中轴线贯穿, “圣道”将主要建筑物串联起来,呈现出古朴之制。

其中,在山门与雷神殿之间的圣道上,还发现了一个直径约为1.9米的坑,初步推测是过去放香炉的地方。在三清殿、祖师殿前,连着前阶的地方,发现了两个结构一致的“月台”,据推测是古人祭祀的地方。

另外,在考古发掘过程中,也出土了不同时期的遗物,包括明清青花瓷残片、有“雍正通宝”字样的铜钱,以及明代印有“成化年制”的瓷器残片。

随着考古发掘工作的逐步深入,还将发现新的古代遗存,将对“圣道”及其它古代遗存状况和保存环境进行客观评估后,编制相应的文物保护展示设计方案,利用现代技术手段,既能保护文物,又具有观赏性。

《明清家具承具》特种邮票1套4枚

随着当前经济的发展,中国古典家具收藏也得到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明清家具材质考究、工艺精湛,是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典范,也是当前的收藏热点。为了展现明清家具的魅力与弘扬传统文化,中国邮政于2012年6月9日发行《明清家具承具》特种邮票1套4枚(上图为其中一枚)。邮票选图分别为明代黄花梨夹头榫平头画案、清代黄花梨透雕螭纹方桌、明代黄花梨高束腰石面方香几、明代铁梨象纹翘头案,面值均为1.20元。邮票图案以带有历史感的古旧黄色为底,主图展现此四种家具影像,邮票两侧配以“明清家具承具”字样和体现家具具体名称的文字。古朴简约的设计样式能更好传达邮票所表现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也能更大程度发挥邮票本身的艺术性和文化性,体现明清家具“国家名片”的传播价值。据悉,这已不是明清家具第一次登上邮票,早在2011年6月20日,中国邮政就曾经发行过《明清家具坐具系列》特种邮票。

由共勉编著、黄山书社出版的《明清家具式样图鉴》一书,以清晰的体例、深入浅出的文字对中国古代家具的沿革发展作了一次历史性的回顾,重点介绍了明清时期的床榻、几、案、桌、椅、凳、架具、屏风等家具。还选取丰富的图片,便于传统家具收藏爱好者识别鉴赏。(文图/ 温镇杰)

邱志杰在此间拥有艺术家、策展人、评论家、教师等多重身份。作为是当今最活跃的艺术家之一,他在日前启幕的“梦笔生花”文人书画作品群展中直言,书法是道,那个东西不是谋生用的。

尽管众多文人均曾发表观点称汉字绝非仅仅一种文字的存在,书法也有所谓艺术价值之外的更多内涵,但随着当代社会的进一步彻底数字化,所谓“人如其字”的传统判断愈来愈显抽象遥远。

对此,邱志杰笑言,“如果有人向你求爱,用手机按了一段短信发过去跟拿手写的小楷写的,打动你的程度应该是不一样的。”

这位艺术表达上颇为执着的艺术家直言,“可能在中国把写字说成艺术是贬低了书法,书法是法,书法是道。”

在中国美术学院任跨媒体艺术学院教授的邱志杰说,“书法是关于做人,是关于精神境界的东西,俗和气都有,那个东西不是谋生用的。应该像每一个人会用筷子一样,能力就是带在一个人身上的一种风格和能力,跟走路的姿势比较相似的一种状态。这些东西对我来说是基因,埋在体内。”

以目前形势观,书法确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愈发遥远。对此,邱志杰坦言,“即便它确实是在退出了,也不是那么要紧,大家都在开汽车,但还是有人骑马。今天奥林匹克运动会上有钢饼、标枪,这些项目也是从前日常生活中的技能,但是它们永远会存在,那是我们对古代奥林匹克的致敬。对于书法,即便最后当它退出实用的时候,变成精神层面上也未尝不可。”

一个多月前,第57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拉开帷幕,展览由邱志杰担任策展人。此番的中国馆邀请了当代艺术家邬建安和汤南南、皮影大师汪天稳以及苏绣艺术大师姚惠芬四位艺术家,呈现一个由“艺术家为艺术家策划”的展览。

当时有人问过邱志杰:“为何要把‘非遗’带到威尼斯双年展上去?”邱志杰说,他要带去的不是“中国当代艺术”,而是“当代中国艺术”,“不息”是关于“永生”的一种中国方案。

对此,邱志杰说,“最近在网上关于我上个月中国馆的策划,骂的乱七八糟,我用庙会的形式做展览,故意不用白盒子(指西方现代艺术展览公共空间的模式),有一些迷恋白盒子的认为是不能接受的。这是中国文化必须要展开的一场,我们纪念碑不是一个皇帝坐在马上,我们的纪念碑是摩崖时刻,用一千年形成一个展览。”

邱志杰称,“中国馆的策展方式是庙会、雅集、剧场的方式。雅集当然是文人场合里面,元宵节的灯会,我们有一套大众可以共享的机制,这套机制里面戏剧、绘画、书法、雕塑、游戏各种艺术浑然一体,形成一个互相交融、互相纠缠的现场。”

回到书法话题,这位艺术家直言,“书法小到临刻,大到通过字体统一整个国家,是中国视觉文化的逻辑,这就是为什么我们要重提它在整个社会中的组织力。”

6月26日上午,敦煌研究院“佛学研究中心”在莫高窟举行揭牌仪式。图为敦煌研究院“佛学研究中心”揭牌仪式现场。 张时铭 摄

26日上午,敦煌研究院“佛学研究中心”在莫高窟举行揭牌仪式。旨在为中外学者搭建一个以佛学研究为主的国际化人文学术研究交流平台的该中心,将负责开展佛学理论、历史文献与佛学文化遗产相结合的学术研究,推动国内外佛学及相关学科学术交流和研究。

敦煌自古便是东西方文化的交汇点和积淀处,佛教正是从这里走进中原。千年以来,敦煌始终是中国的译经中心、写经中心和佛经的传播中心。在长期的研究积淀中,敦煌已经步入对佛学的深入研究阶段,经过充分的思考和酝酿,敦煌研究院“佛学研究中心”应运而生。

佛教信仰的力量让世界遗产地莫高窟,前后相继传承营建十多个世纪。敦煌研究院院长王旭东表示,我们不能仅满足于欣赏这些精美的壁画彩塑,而要让这些艺术背后的人文精神呈现出来;也不能只满足于这样一种艺术表现形式,要将其所蕴藏的佛教精神挖掘出来,为世界的和平和世界文化多样性发展做出贡献。

王旭东解释说,佛学研究中心不仅是一个平台,更是一个网络,希望这个网络可以连接起世界各地佛学研究的专家学者和佛教界的高僧大德,希望敦煌研究院的学者们把自己的学术成果和佛学研究,以及其他的文化研究结合起来,变成我们今天生活的信念。

王旭东说,衷心希望佛学研究中心可以架起敦煌和世界的桥梁,架起敦煌学和世界人文科学研究的桥梁,为保护、研究、传承和弘扬人类文化遗产作出贡献。

“国际佛教界对这一刻的到来期待已久。”世界佛教联合会副主席法宝法师表示,佛学研究中心的成立将为全世界的学者、尤其是青年学者以及那些希望深刻了解敦煌文化、佛教哲学与和平理念的和平爱好者们敞开了一扇大门。

法宝法师说,“新成立的敦煌研究院佛学研究中心将继承传统,并且在将来会成为世界一流的佛学研究中心。在这里,学者们将发挥他们的才能,传递他们的知识,同时他们也会成为世界和平的信使,为人类和谐相处的伟大使命贡献力量。”

2015年以来,在与敦煌研究院的合作努力下,越来越多的世界顶尖佛学研究专家和高校学者来到了敦煌并取得了很多研究成果。美国木鱼计划创始人依法法师表示,“敦煌研究院能够把敦煌这个原本就世界盛名的地方,更实质性地提高到世界人文学术的舞台,相信佛学研究中心将成为一个重量级的全球佛学研究中心。”

根据规划,佛学研究中心未来将吸引国内外取得一定成就或有较强研究能力的学者来敦煌进行相关研究工作,并为学者提供配套服务和研究条件;制定佛学研究中心的工作规划、计划和政策的措施建议;开展与佛学研究相关的学术交流活动。(完)

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铜戴冠纵目面具被工作人员仔细的开箱放入展台。 梁犇 摄

来自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成都金沙遗址博物馆的138件(套)珍贵文物26日在济南开箱布展。《太阳的传说——三星堆、金沙遗址出土文物菁华展》将于6月28日至9月15日在山东博物馆一层3号展厅展出。

雄踞西南的古蜀国是中国古代中原周边地区颇具典型意义的“古国”之一,但史籍却鲜见蜀史之详载。三星堆遗址和金沙遗址的重大考古发现在很大程度上廓清了历史迷雾,充分证明古蜀文化是中国古代区系文化中具有显著地域政治特征和鲜明文化特色的典型代表,从三星堆到金沙,两大遗址前后辉映,共同构成了先秦时期长江上游文明的灿烂图景。

记者在山东省博物馆看到,1986年三星堆遗址二号祭祀坑出土的铜戴冠纵目面具被工作人员仔细的开箱放入展台,面具双眼眼球呈柱状外凸,向前伸出约10厘米,双耳向两侧充分展开,额铸高约70厘米的夔龙形额饰。

四川广汉三星堆博物馆馆员敖金蓉告诉记者,铜戴冠纵目面具通高82.5厘米、面具部分高31.5厘米、宽77.4厘米。该面具出土时,尚见眼、眉描黛色,口唇涂朱砂,其整体造型意象神秘诡谲,风格雄奇华美,在三星堆各类人物形象中颇显特出。

据山东博物馆典藏部馆员王冬梅介绍,本次展览荟集三星堆、金沙文物菁华,以青铜器(青铜制品)、玉石器为主,兼及金器、陶器等,包括人物与动物造像、眼睛形器、玉石礼器及金饰等种类,不仅彰显出古蜀技术文化与审美文化的特色,也是古代蜀国宗教文化之缩影。

“太阳崇拜系古蜀宗教文化的中心,三星堆与金沙遗址所出反映此种崇拜的大量器物、纹饰是有力的实物例证。”王冬梅说,太阳信仰深植于古蜀文化观念,对塑造其社会和文化心理产生了重大影响,此信仰一直延及东周,如“华阳国”、“开明王”等国家别名或族号也深深打上了这一信仰的烙印。三星堆与金沙遗址出土的这类器物,形式多样且意匠不凡,与那些或奇谲恢诡或工致精丽的古蜀国其他神器、礼器共同营构了一个光华普照、神秘梦幻的信仰世界。

据悉,日出东方,凤鸣朝阳,山东古老的东夷族群也流传着太阳的传说,从北辛文化时期器物上简单刻画的太阳纹,到大汶口文化阶段出现的八角星纹以及大口尊上所刻画的太阳符号都蕴含着这一传说的生动诠释,陶鬹及龙山文化的鸟喙足鼎,便是太阳崇拜与鸟信仰相结合发展到一定程度的生动例证。

25日,为纪念“七七事变”爆发80周年,卢沟桥历史博物馆首次全面对外开放。同日,北京市丰台区举行主题党日活动。作为主题党日的重要内容之一,卢沟桥历史博物馆展览包括历史之桥、科学之桥、艺术之桥、文化之桥、英雄之桥五部分,全面展现了卢沟桥的历史和影响。

近年来,丰台区依托卢沟桥、宛平城、抗战馆、抗战雕塑园等辖区特色文化资源,不断改造周边环境,修葺复建了宛平县衙、卢沟驿、兴隆寺及拱极营等建筑。为进一步做好卢沟桥、宛平城历史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丰台区正在积极规划建设卢沟桥国家文化公园,使其成为接受爱国教育、弘扬民族精神、传承中华文化的重要载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