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谈历史系大学生的互相吹捧之风

原标题:谈谈历史系大学生的互相吹捧之风

| 来源: 惜言落语,若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我这盆冷水,今天又得浇到一些人的头上了。

人们说“文人相轻”,自古尽然,拿历史学来说,翻翻一部史学史,特别是民国以来的史学史,那就是一部相攻史,傅斯年顾颉刚钱穆一干人,盖莫能免。只不过这知识分子的臭毛病多的很,私底下相轻,背地里不屑,面子上却总要互相吹捧,互相夸耀,更是自古尽然,今日尤其严重。

君不见改革开放后,中国史学的春天来了,春天好啊,万物都充满着生机,你敢说春天有不新鲜不美好的地方?那你就是黑色的逆流。所以我们的史学界在春天,当然是一片大好,好到没有可批评的地方了。所有的著作刊出来,统统好评;所有的会议发表论文,统统称赞;你好我好大家好,哪还有不好的地方。在一片光明中,中国历史学进入了灿烂的全盛时代!你还敢批评?那无异于触犯了不得了的人际规则,还想不想在学界混了?

上行下效,老师们怎么干,学生们当然得怎么学,不然有辱师门。所以谁说这大学人际关系难搞,我看我们历史学是最好搞的,你只要见人就吹,大家就皆大欢喜嘛。

本人在这一年中加了一些历史学学生交流群,包括某些大学生论坛的。真是不进不知道,一进吓一跳,一进群里,哪有什么大学生,个个都是陈寅恪吕思勉嘛,我尊你为领军,你敬我为祭酒。可能是我本人比较浅陋无知,远离学术中心,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本科生的水平我还是清楚的,比起这些年轻才俊们差了十万八千里,看来我校的学生培养是完蛋了。

我非常仰慕这些大神,便经常观察着他们在群里高水平的砥砺切磋,确实非同凡响,叹为观止。像这一位,居然在大学三年级就读完了田余庆的《东晋门阀政治》,真是百年一遇的魏晋南北朝史奇才。那一位,在大学四年级,就写出了一篇四千字的大作,四千字啊,如此鸿篇巨制,大四就写得出来,真是神童再世了。还有一位,史记的传居然通读过一遍,难怪被看作是中国先秦史不可估量的新星,未来的领军人物。看完大神们的壮举,真是百闻不如一见。而且这人书读的多,言语都非同一般的高贵,言谈之间,尽是“真是中国史学界不可多得之明星”、“君诚为未来之领军人物”云云,令我也不由得想为几个准领军人物拍拍马屁,以后好跟着人家蹭口汤喝。

萍水相逢,尽是史学大师啊!只怕乾嘉诸老转世,在这个年纪,也只能给各位青年才俊们提鞋。

在我退群保智商后,真是发觉这种现象,还不能随便说人家轻狂,这不就是学界互相吹捧之风在学生界的缩影吗?

批评,无论对错与否,都是十恶不赦的重罪,在学生界也是一样的,哪怕写的千疮百孔的文章,也要不得不下一个“这个年级写出这样的文章已经很不错”的评价。至于读书,只要读过这个领域的一本不错的书,那就是这个领域的大师了,读一本书就能制造一个“大师”,看来果然是名著,魔力无穷。读过五本书是明星,十本书是宗师,二十本就是泰山北斗。一些本来含义崇高的名词会因为滥用而贬损其价值程度,比如“大师”恐怕是今天最不值钱的称呼。

批评?我是不敢批评的,怕多说一个字,人家就要把我吃了。学界有些敢于仗义执言的真汉子,不过是黄永年王曾瑜辛德勇一类的大家,我没有大家们的地位,出了事就要玩完,只好乖乖闭嘴,加入到这大家一起好的潮流里、

难以想象,在互相阿谀中成长起来的这些青年学子,到了明天会在学术圈干的出什么好事?会有什么纯正学风?不还是互相吹捧那一套吗。仅仅在本科阶段,就喜欢互相冠以自己根本承受不了的好话,只听顺耳之言,还自以为自己做的学问多了不起。其实,只不过多囫囵吞枣了一两本书,写了两篇烂文章,再会照猫画虎学者说两句半文不白的做作话而已。

这股子历史系学生的互相吹捧之风,有时候是该刹刹车了,少吹捧,多批评,益处要大得多。对于这些大神们,我觉得还是用毛泽东同志的一句话来告诉他们最好:

“放屁!文不对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