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评:除了金句,大学还应教些什么

一年一度大学毕业季。

为此夜不能寐的,不仅仅是那些为眷恋母校、挥别同窗而沉醉高歌的学生,更有为毕业致辞殚精竭虑的校长们。不同于从前照本宣科的程式化表达,眼下的校长们越来越有才情,也越来越有萌点。

贵州大学校长郑强对毕业生说,“强哥”和你们一起毕业;中国传媒大学校长告诫毕业生“不做激愤的键盘侠”;苏州大学校长的毕业演讲里,直接用上了时下流行的《王者荣耀》游戏;上海交大医学院院长陈国强院士也刷了屏,这位“强叔”让毕业生记住一迭连声的“强”,“国要强,先强国民;国民要强,先强精英!古今中外,医生都不可能成为富翁,但一定是社会敬仰的精英和贵族……”

蹲守毕业典礼的媒体,也忙着推送校长们的金句。象牙塔内的毕业典礼,随着校长们的观念传播,有渐渐成为公共事件的趋势。校长们为大学生精心准备的个性化“最后一课”,由是成为全社会共享的公共课,校长们也拥有了某种远超大学围墙的社会影响力。

在一个健康的社会,大学应该具有某种精神象牙塔功能。“穷且益坚,不坠青云之志”的学术操守,堪称抵御现实功利诱惑的利器。爱因斯坦说,“大学向来是把传统的财富从一代传到下一代的最重要的场所”。不管时代如何变迁,总要有“铁肩”来担“道义”。曾任复旦大学校长的杨玉良曾说,“大学担负着培养一代代精英的责任,像北大、清华、复旦这些学校培养的人以后的素养怎么样,决定着国家的走向。对中国这样一个大国来讲,这批人的素养甚至决定着世界的安宁。”

从这个意义上来审视大学校长们的毕业致辞,那些富有人文思想、自省意识与济世情怀的诚恳表达,那些赢得年轻人欢呼的萌言萌语,那些有如家人般温暖相拥的谆谆嘱讬,不但让学生或肃然或感动,也值得社会侧耳倾听——这是一年一度将大学“象牙塔”与社会“大融炉”相联的一根纽带,也是大学对社会的某种精神回馈。让公众看到每所高校独特的精神气质,灼灼其华,灿然天下。

从大学对社会的影响力角度,或还有一问:毕业典礼,除了让我们记住校长的话,是否还能承载更多?

上海交大医学院的毕业典礼,有一个环节,是家长代表发言,一位父亲致辞时热泪交迸。家庭,开始有了某种锲入大学的机缘,这让人欣喜。事实上,在海外高校,毕业典礼本来就是家庭的重大庆典,举家甚至举族莅临,扶老携幼为一袭学术袍的孩子欢呼雀跃。对他们来说,孩子的毕业典礼是足以和婚礼相提并论的人生重要时刻。

然而,大部分中国高校的毕业典礼和毕业生的家庭几无关联。其实,毕业典礼本是向社会传布大学之道的极好渠道,那样一个仪式感极强的场合,对学生和其家庭都将刻骨铭心,终生难忘。这不是传道授业解惑的最佳时机吗?中国的教育已成千家万户焦虑关注的头等大事,每个学生的背后,都有家长不遗余力的支撑,让家长走进毕业典礼,和孩子一起分享荣耀,接受责任意识的洗礼,应是顺理成章之举。甚至,还能借此矫正一些家庭的教育误区,弥合代沟,让师长、同窗与父母,在这一刻融合为一个大家庭,会留下多么美妙的记忆!

寄望这些智慧的校长,明年能向家长们打开毕业典礼的厚重大门……(李泓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