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悟空的大学生涯

如果孙悟空也读过大学,他是怎么选的学校和专业呢?

孙悟空的父母可不是外交官,甚至连人都不是,他的父母是天地,也不知用的什么体位:

乃天地精华所生。

孙悟空也不是什么城市户口,属于典型的荒郊野外农村户口,大山里的孩子,生下就没见过父母,说是留守儿童也不为过:

有一座花果山,山上有一仙石,石产一卵,见风化一石猴。

孙悟空也不懂得什么叫“伪楚”,这孩子连自己名字都不知道:

我无姓,人若骂我我也不恼。

可是孙悟空也有一颗上进之心,他本来可以呆着他的花果山水帘洞里,享尽做野猴子的乐趣,左手一个桃,沾白糖吃,右手一个桃,沾红糖吃。

但他没有。小小年纪,他就开始思考生与死的人生哲学问题了:

将来人老血衰,一旦身亡,可不枉生世界中。

为了解决这个人生困扰,孙悟空,不,此时还不能叫他孙悟空,只能叫他石猴,想到的解决办法是——去学习:

学一个不老长生。

从这个角度说,孙悟空的学习目的虽然很功利,但却很忠于内心,并不虚伪。

好了,有了学习目标,他选择“大学”的方式很有意思。

首先,选城市,选城市文化。

花果山本来在东胜神洲,为了求学,孙悟空乘着木筏子,随风漂流到了南瞻部洲,也是他第一次出国,虽然看什么都新鲜,但他并没有把自己的“学习大业”就放在这里。

为什么呢?因为他不喜欢南瞻部洲的市民文化:

见世人都是为名为利之徒,更无一个为身命者。

虽然是第一次出国,孙悟空也没有看什么都觉得“外国的月亮特别圆”,他带着独立思考的批判精神。

其次,实地考察,看校园环境。

然后,他又来到了西牛贺洲,一下子就被校园环境吸引了:

果是好山,起伏峦头龙脉好,必有高人隐姓名。

再次,探口碑,看评价。

孙悟空在路上听到有个樵夫在唱歌,歌词比较非主流,还贼老长,但是悟空没有嫌弃,耐着心听完了,最后一句是:相逢处,非仙即道,独坐讲《黄庭》。

悟空通过与这个非主流的樵夫聊天,得知樵夫的邻居,就是一位神仙上师。不过这神仙大师估计也是刚创业的民办大学,没钱打广告,连公众号都投放不起,只能靠着邻居樵夫口碑相传。

悟空就因此,进了这所民办学校,校长叫须菩提祖师,周星驰叫他葡萄:

此山叫做灵台方寸山,山中有座斜月三星洞,那洞里有一个神仙,称名须菩提祖师。

父母也不是外交官,又不是城市户口,还不懂什么是伪楚,全靠自己漂洋过海(估计是偷渡,石头缝蹦出来的,出入境不给办护照吧?),逼格还挺高,求名求利的世俗人他还看不起,如此看来,能上个民办学校已然不错了!

须菩提祖师,也就是葡萄校长,问他,术、流、静、动,四个道门,不知你想学哪一门呢?

选专业开始了!

孙悟空有一点好,用现在时髦的话来说,就是不忘初心。

这四个专业,全被他否了,因为都跟他出来上学的初心——长生不老,不符合。

后来祖师给悟空一个暗号,叫他半夜三更来后门找校长(为什么看到这里我觉得菊花一紧),悟空真的来了,为了学习,豁出去了。

悟空半夜送菊花,不,是悟空半夜去求学,这里有一段描写他心情的,写的特别好:

月明清露冷,八极迥无尘。正直三更后,应该访道真。

翻译一下,就是大半夜的走去校长的房间,那心情真是清清冷冷凄凄惨惨戚戚。

校长也是老司机了,必须要在法律层面上,做到自己免责,于是明知故问地说:你不在前面去睡,来我这后边做甚么?(床底下肯定藏了录音笔了,以后上法庭一放,也是你自己来的啊,与本校长无关啊)

但悟空依旧很真诚,贯穿了整部《西游记》最动人的,就是这只猴子的真诚,比神、魔、人,都要真诚,他依旧不忘初心:

此间更无六耳,只止弟子一人,望师父大舍慈悲,传与我长生之道罢。

也许被猴子的真诚打动了,须菩提祖师一口气,把国家一级学科“长生不老学”的全部教材内容,19句,105个字,都背给了悟空听。

悟空在须菩提祖师的民办大学里,劈柴烧火6、7年,就换来了这105个字,这说明知识往往都很浓缩,不过也可能是民办学校师资有限,教多了就露馅儿了。

这也是一个隐喻,知识不过几句话,但要把这句话彻底实践一生,那才是神仙。

悟空特别开心,那种学到了真知灼见后的获得感,充盈着他的心,这里的描写特别动人,一只学习后的猴子的心情:

但见东方天色微舒白,西路金光大显明。坐在原寝之处,故将床铺摇响道:天光了,天光了,起耶!

据说一大早背完单词、练完口语的人回到寝室都这样。

可是须菩提祖师这位校长,虽说理论基础有限,只能教给悟空105个字,但是他还算是一个善良的人,他把书本理论知识之外的人生经验,也教给了悟空,从这个角度说,他也是一个好的大学老师,他告诉悟空:

防备着三灾厉害。

什么是三灾厉害?五百年后,天雷打你,再五百年后,火灾烧你,再五百年后,风灾吹你。

每个五百年干一回,闹钟定得特别准。

须菩提祖师到底是老司机,如果只是说出这三个灾叫什么,那不叫厉害,他还给悟空指明了三灾的来由:

天雷要见性明心,才能躲避,火灾要把你千年修行,烧成虚幻,风要骨肉消疏,其身自解。

说白了,这都是磨难,是悟空走出大学校门之后的必然经历的磨难,老司机全都告诉悟空了,也算是仁至义尽,然后教了悟空七十二般变化,为什么要教一个大四学生七十二般变化?

见人变人,见鬼变鬼。

可见葡萄校长用心良苦。

最后,校长还是不放心,他真的爱上悟空了,他还是怕这个学生走出校门,会吃亏上当,进了传销怎么办,去创业怎么办,借了裸贷怎么办?

跑!

于是,校长又教了悟空筋斗云,一个筋斗云十万八千里,在中国借了裸贷,可以跑去印度嘛,反正他们也不认识你。

别的学生也吃醋,校长只爱悟空,把好东西都教给悟空,所以他们也要说风凉话:

悟空造化,若会了这个法儿,与人家当铺兵,送文书,递报单,不管哪里都寻了饭吃!

送快递很丢人么?其他学生却用当快递来挖苦悟空。

不但挖苦,还引诱悟空犯错误,引诱悟空表演七十二般变化,校长看了自然不高兴,难道我辛辛苦苦教的学生,是马戏团的么?便把悟空开除师门。

凭你怎么惹祸行凶,不许说是我的徒弟。

然而他依旧很快乐,他真真切切地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哪怕是被师父赶出师门,他依旧是快乐的:

去时凡骨凡胎重,得道身轻体亦轻。举世无人肯立志,立志修玄玄自明。

真心想学习的,自然会学到东西,只可惜世间常常是没人愿意立志去学。连一只猴子都明白的道理,似乎,我们很多人已经忘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