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首届尖子毕业生月薪过万

  光明网讯(记者吴春燕)“每每在假期与高中同学谈起各自的大学生活,连很多考上一本的同学都觉得在大学里迷失了自我,没有了追求,自己好像读了一个‘假的大学’,再也没有动力去寻找曾经规划过的大学生活。但当我给他们讲起自己在大学的生活时却信心满满,因为我在这里学到了实实在在的本领,磨练了自己的意志力,每天都活的很充实,三年时间塑造了新的自我。”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首届毕业生张飞腾这样描述自己的大学生活。

  7月1日,全国唯一一所对贫困生实行全免费教育的高校——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首届毕业典礼,在广东顺德碧桂园集团总部举行。290位首届毕业生就业率达99.66%,逾六成获基层管理或技术骨干岗,更有11人月薪突破万元。碧桂园职院教育扶贫,获颁“广东省扶贫致富带头人培训基地”牌匾。

  从 2014年9月正式开学至今,学院已在广东、广西、江西、湖北四省招收学子1019人,并对他们实行全免费教育。据了解,这1019名学生全部来自贫困家庭。“全免费”,即全额资助学费、教材费、食宿费、服装费、床上用品费、学习用品费等,并补助寒暑假探亲往返路费。对有志于报考学院新设“学前教育专业”的优秀非贫困学生,学院将根据学生入校前成绩,进行不同层次的奖学金发放。

  首届毕业生共290人,分别来自建筑工程技术、工程造价、酒店管理、物业管理等四大专业。据学院2017届毕业生就业情况统计表显示,除1人选择自主创业外,目前已签约就业人数289人,其中179位将就任基层管理干部、技术骨干岗,占比近62%。据统计,约75%的学生薪酬超过全省职院平均水平,毕业生平均薪酬与广东省内前十位职业学院毕业生平均薪酬持平。

  学院独创“产教融合,校企共育”教学模式,采用“双导师”、“师徒制”。与其他职业学院不同,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最后一年的企业实践,由学校老师和企业导师共同为学生量身定制。学院有着庞大企业导师资源库。碧桂园集团是福布斯全球上市公司300强,汇集房地产上下游产业链上经验丰富的管理层与前端技术骨干,为学生提供丰富的实习导师资源库,学生被精准培养为“基层一线管理干部与技术骨干”。

  谈到自己的大学生活,张飞腾如数家珍。“首先学院实行准军事化管理,每天早上6:15分起床叠好‘豆腐块’并整理内务,随后全体学生集合出操训练半个小时,下午最后一节课也是军事体育课,由教官带领大家锻炼体能、速度、力量。其次为导师制育人,学院老师会作为导师,每人带领10个左右学生,从入学第一天开始,每周定时见面谈心,就像家人一般,从思想上开导,生活上关心,学习上鼓励,真正全方位、全过程导师育人。再次是校企结合的模式,例如我们全程参与了二期宿舍楼的建设工程,从打下第一根桩开始,我们一边在教室学习理论知识,一边与建设进度相结合,真正参与到工程测量、工程算量、工程实操等工作中,我们还被授权作为甲方去现场找问题并规范施工。在学习上我们更是用一年的时间学习了普通高职院校一年半的课程。这一切都帮助我们快速成长。”

  碧桂园集团董事局主席杨国强强调他的扶贫理念是“教育扶贫,授人以渔;一人成才,全家脱贫”。他说:“我读中学时因家贫没有钱交学费,是国家免了7块钱学费,给了2块钱助学金,我才上完学。我深知有困难时别人的帮助如雪中送炭。”他的办校初衷是“让所有行业、岗位的劳动者都接受职业教育,尤其是对那些被贫穷困扰的年青有志者,我们要为他们提供良好的职业教育,为他们打开通往成才、成功的大门,这不但可以让他们掌握一技之长,走向幸福生活,也可以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技术技能型人才,发展生产力,繁荣经济。”

  对于广东碧桂园职业学院首批毕业生实现免费读大学后高薪、高起点就业,中国扶贫开发协会副会长裴希更认为:国家在“十三五”脱贫攻坚规划中提出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要求,更明确提出技能脱贫千校行动。碧桂园职业学院是对国家号召的积极响应和很好的实践探索。扶贫先扶智,创办人杨国强先生提出的“建设经济大潮中的黄埔军校”,不仅是培养了一个个国家建设人才,更是帮助一个个家庭从根本上消除贫根。希望未来这所学校继续努力,发挥标杆作用,同时更希望碧桂园职业学院开创的这种“职业教育扶贫”新模式,在全国能够推广开来,通过增强贫困人口自我发展能力,帮助更多的贫困家庭脱贫。

[责任编辑:刘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