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他读完大学 折射执法“善良艺术”

法制晚报——一家之言

前不久,武汉市洪山区人民检察院“秦雨工作室”负责人秦雨,收到了一封信件。来信人名叫阿典。3年前,阿典是一名差点沦为“阶下囚”的失足大学生。3年后,他是一名致力于失足学生法律援助工作的律师。阿典说,如果不是3年前检察官作出的“不起诉”决定,他的人生可能是另外一个样子。

四名检察官五年“拉回”百名失足大学生的新闻亮眼,也让人拍手叫好。尤其是3年前还在华中科技大学读研究生的阿典,因盗窃同学财物,被洪山检察院同意取保候审。就是这样一次不起诉,“让他读完大学”的人性化执法实践,改变了一个人的人生命运。阿典不仅读完大学而且当上了律师。一名犯有盗窃罪的失足大学生人生轨迹从此改变。

据报道,近年来,洪山检察院建立健全大学生犯罪不捕、不诉风险评估机制,根据犯罪性质、情节、悔过表现等因素综合评估,决定是否作不予批准逮捕、酌定不起诉处理。

对此,有人认为,法律面前,人人平等。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必须同等地追究法律责任,依法给予同等的法律制裁。然而,笔者以为,“不起诉”,让他读完大学,恰恰体现了法律的人性化,体现了法律不是无情物。尤其是四名检察官组成的“秦雨工作室”在挽救失足青年时可谓用心良苦,犹如春风化雨。

刑事诉讼法规定:“犯罪情节轻微可以不起诉”,面对在校大学生一时糊涂的轻微犯罪,“不捕、不诉”,予以宽宥,不“一棍子打死”,使其失去人生方向, 这符合司法改革的方向。

法律不是无情物。法律的人性化是指在立法、执法与司法过程中,以保障人权为核心,是与法治精神不相违背的法治理念。执法必严,不是冷酷无情。 左崇年

SourcePh" style="display:non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