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军首次坦克大赛为啥选择装甲兵学院承办

资料图:中国96A坦克

原标题:解放军首次坦克大赛为啥选择装甲兵学院承办

流火七月,青铜峡某训练基地再次燃起烽火。中部战区五个集团军的“坦克王牌”齐聚于此,展开“中部铁拳—坦克·铁骑”竞赛,解放军首次坦克大赛引起广泛关注。竞赛从项目设置、竞赛规则,到场地设置、评判裁决等全部由装甲兵学院领衔策划完成。全军装甲兵教学、训练机构那么多,为何装甲兵学院独受青睐?

实战化训练经验丰富

“这次竞赛借鉴俄罗斯‘坦克两项’竞赛和北欧‘强大欧洲坦克挑战赛’做法,综合设计竞赛科目,在险局难局中考部队的组织指挥、武器操作、行军机动等能力。”此次赛事的总裁判长、装甲兵学院训练部部长刘忠民,有丰富的部队任职经历,曾三次在国防大学进修,谈起比赛方案设计颇有见解。

“部队主训、院校主考、训考分离”的考核模式,释放的信号就是实战化要具体化。装甲兵学院如对部队实战化训练情况掌握得不是一清二楚,设计的方案,作出的评判就难让部队服气。

我们看看该院的实战化水平怎么样?该院面向部队需求,突出实战化教学,围绕解决指挥员“五个不会”和生长干部学员“水土不服”问题,构建“指挥打仗、组织训练、管理教育、筹划协调、装备操作、政治工作”能力培养目标模型;打造“贴近部队、贴近岗位、贴近实战,实兵、实装、实打、实爆”的“三贴四实”实战化教学体系;探索“融合编组、中初联动、指参合练”,运用千分制评估方法检验效果,将“教与学、研与练、训与考”贯穿全程的综合演练新路子;形成了“一体化设计、融合式培养”的装甲兵指挥人才培养新格局。《“融合编组、中初联动、指参合练”联教联演模式创建与实践》教学成果获军队级教学成果一等奖,《坦克兵战术》课程被评为国家精品课程。

大兴作战研究之风,在该院长盛不衰,他们对信息化条件下装甲兵作战需求、作战准备、作战行动、作战指挥、作战保障、战时政治工作、作战趋势等问题边深化研讨边梳理总结。该院主编的《装甲兵作战问题研究丛书》一经出版,在部队掀起抢购热潮。

晓战善教是教员最闪亮的“名片”

追踪部队动态、指导部队训练,该院教员都能信手拈来。参加这次竞赛的通信指挥教研室主任郑少华,经常揣着课题,奔赴部队跟训跟研……像郑主任这样到一线作战部队零距离了解部队实战化训练情况的教员,还有很多。每年暑假,该院都会利用部队酷暑练兵的“黄金期”,组织教员深入各基层部队,掌握部队最新的训练理念、训练方法、训练动态。坦克三大专业训练的大纲和教范全部由该院牵头组织编写、动态更新,权威性创新性在全军首屈一指。

同时,该院充分发挥人才库、智囊团的优势,鼓励教员走出课堂走向部队,解决部队训练的重难点问题,参加部队重大演训活动。

裁判组刘坚副教授指导部队成绩坦克两项竞赛训练,取得优异成绩。赵建国教员作为竞赛组成员2014年跟随部队赴俄罗斯参加坦克两项竞赛,所指导编组停止间射击19发炮弹全部命中,行进间射击9发命中7发,震惊全场。2015年他又指导39军某旅参加“苏沃洛夫突击”竞赛,指导空15军参加“空降排突击”竞赛,娴熟的专业技能,赢得部队官兵点赞。如今,该院教员每年服务部队高达50多人次,跑遍全军装甲机械化部队。部队领导经常说,装甲兵学院的专家一到,最大的难题也能迎刃而解了。

训教环境对接战场

在陌生复杂地域,设置实战环境,让部队掌握真实底数、看清存在差距,是这次竞赛的一大亮点。可以说,该院在复杂地域开展训练是游刃有余,承办此次赛事也是胜券在握。

该院有19个各类装甲兵军事训练场地,装甲兵战术演习场、坦克射击场、坦克驾驶场,训练场地共占地2万多亩,面积、设施和功能在全军院校独一无二。

这些年,他们立起“打仗”的铁标准抓教学,不等不靠,主动对教学环境进行实战化改造,尽可能地使训练场地环境构设与作战环境相一致、设施布局与战场条件相一致、各项功能与训练任务相一致。

一系列有效措施,不仅提升了学员在近似实战条件下的联合作战指挥素养和行动能力,而且集智完成了“装甲机械化部队新型训练体系构建”“高寒山地装甲兵作战运用”“火力主战背景下装甲兵的作战行动研究”等多项课题。

培养的学员受部队欢迎

一所院校办学水平怎么样,部队最有发言权。该院领导深知这个理,始终把人才培养力作为院校的战斗力抓紧抓实,每个班次的人才培养方案和课程标准都必须得到至少三个部队认可,把打什么仗、在哪打仗、与谁打仗、怎样打仗摸透弄清,把学院打造成装甲兵指挥与参谋人才培养基地、装甲兵军事理论和技术运用创新基地、装甲兵新装备新战法新训法研究与实验基地和装甲兵建设决策咨询服务中心。

教学内容改革是学院转型建设的核心。学院对教材内容、教学设计、组训模式等,进行全方位、大幅度的整合删减。从最复杂、最大强度的角度设计训练课题,落实真难严实的训练要求,突出生疏地形、复杂环境的专业技能训练和对抗演练,把教学内容变为作战任务的具体化,使教学训练始终跟着作战形态、作战任务和作战能力走,把仗怎么打兵就怎么练贯穿于教学全过程。

60多年来,先后为全军装甲兵部队培养输送了4万多名合格人才,有的走上重要领导岗位,成为人民军队的高级将领;有的走进军事领率机关,成为建设装甲兵部队的中坚力量;有的扎根基层建功立业,成为强军兴军的英雄模范。全军18个集团军有3个集团军的现役军长等等十多名军职领导干部,都是80年代初期经学院初级培训走出去的优秀学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