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德关系从务实合作转向竞争?同济大学发布德国发展报告(2017)

“德国是目前与中国真正互利共赢的国家”,中国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在发布会上发表关于德国内政外交和中德关系的主旨演讲。梅兆荣认为中德关系总体是好的,但潜藏问题。

梅兆荣向南都记者提到,2016年起,德国逐渐提高对中国贸易的要求,从强调自由贸易变成强调投资、数量上的对等。“你可以卖你的汽车,我没有这个汽车我怎么对等呢?”梅兆荣表示只能以“相互开放”形容经贸关系,“经济贸易上怎么讲绝对对等?不可能的”。

一个月前,国务院总理李克强访问德国。德国总理默克尔当时表示,2016年中德两国贸易额达1700亿欧元,中国取代美国成为德国的全球最重要贸易伙伴。中国驻德国大使史明德今年两会接受南都记者专访时曾提到,中德贸易目前已占中欧贸易的30%以上,同时,德国是在中国投资企业最多、被中国引进技术最多的欧洲国家。

访德期间,李克强还见证了中德双方签署10余份合作协议,涉及经贸、新能源汽车、人工智能等多领域,从而继续推动“中国制造2025”战略与德国“工业4.0”战略的合作。

中国前驻德国大使梅兆荣就当前德国内政外交和中德关系演讲。

梅兆荣称,早在2014年,“中国制造2025”与德国“工业4.0”达成战略对接协议,但进展相对缓慢:“其中一个主观原因在于德国不积极。”在梅兆荣看来,德国对于中国快速发展、技术水平的提高所采取的态度,现在“还是个问号”。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同样表示,在德国经济实力向政治影响力转变的过程中,以往中德间搁置分歧的务实合作关系也逐渐出现更多竞争性。

公开报道显示,今年5月10日,德法意三国呼吁欧盟委员会设立外资收购审查机制,以遏制中国对欧洲科技公司的投资。2016年,中国福建宏芯基金、中国化工等多家中企对德国企业的并购案遭遇德国官方撤回。

对于德国的外交及贸易政策变化,崔洪建表示,这意味着在英国脱欧后,德国处于“摇摆地位”,德国现在最大的角色矛盾在于“在中国面前,你代表德国利益还是代表欧盟利益”,这中间有冲突。

中国国际问题研究院欧洲研究所所长崔洪建发表演讲。

南都记者注意到,昨日发布的《德国发展报告(2017)》称,在英国脱欧、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西方怀疑主义盛行的背景下,德国将变得更加“欧盟化”,贸易等欧盟层面的关切在德国对外政策中的权重越来越大,德国长期以来以拓展经济利益为主轴的务实政策会逐渐改弦更张,这对中国而言是一个真实的挑战。

崔洪建称,中国之前习惯先与德国合作,后再推广至整个欧盟,“前几年示范效应很明显。中德之间在某个领域的合作,稍微经过加工整理就可以提升到欧美层面。”但基于目前的变化,中国可能需要重新调整原有与欧盟打交道的方式。

“接下来对我们来说要调节思路,不能简单认为想解决问题就必须通过柏林,”崔洪建表示,中国会进一步要求德国承担相应的责任,而德国也会利用欧盟作为谈判的工具,从长期来看,中德之间未来的关系会围绕这个博弈长期展开。

采写:南都记者商西 实习生刘雨锟

(原标题:中德关系从务实合作转向竞争?同济大学发布德国发展报告(20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