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博而无用的知识?你想不到的哈佛大学教育理念

哈佛大学的教育水平,众所周知。可是,哈佛大学教育的基础,博雅教育(liberal education),到底是什么东西,很多人并不十分清楚。

博雅教育的英文是liberal education,也有人翻译做自由教育,近来又称作通识教育,是美国高等教育的精髓。虽然从中世纪以来,关于博雅教育的定义,见仁见智,但是在最近数十年,已经能够形成了一个基本共识。根据美国大学与学院联合会(Association of America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AC&U)的宣言:“博雅教育是这样一种哲学,它赋予个人以广博的知识与可转换的技能,强烈的价值观,伦理观念,和投入社会的精神。它让个人对重要问题进行挑战性的接触,更多地强调一种学习的方法,而非某一门课程或某种专业领域的研究;”

根据这个宣言,博雅教育是多数美国大学的基本教学方针,以哈佛大学为例,这体现在学习科目的多样性和对伦理的思考。学习的多样性是指:哈佛的学生在进入大学阶段的前几个学期,学习是不分专业,而是广博地涉猎各种领域的知识,按照自己的喜爱选专业。在大二的后半学期,才开始在教师的指导下选则专业。虽然选择了专业,在毕业时,专业课程只能占大约百分之四十的学分;其他百分之六十的学分必须在非本专业的领域中拿到。这包括了:通识教育,数量推理,写作,和外国语言等课程。而这其中,通识教育的学分,又必须平均分布在三个领域中:1)艺术与人文,2)社会科学,3)自然科学。

哈佛大学

换句话说,在四年学习中,学生必须在广泛的知识领域中畅游,从而理解不同学科的思维和研究方法。这种学习方法的目的,是发展出可以在各个领域之间转换的技能:比如想象力,批判性思考,准确和流畅的表达,对新事物同情的理解,对知识持续的兴趣和系统的学习方法等等。

虽然博雅教育让学生在四年大学生涯中,学习了大量看起来和他日后所从事的职业,没有太大关系的科目。但是这些看似广博而无用的知识,目的在于培养一种对于人,社会,与自然的深刻的体察,让他对于事物和知识之间的联系,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更能从整体上把握这个社会和人类的规律,从而更快地学习其他门类的知识。

这就是为什么,哈佛化学专业的毕业生,也可以在保险行业取得成就,一个物理专业的毕业生,也可以成为华尔街金融专业的高官;而美国硅谷的高科技行业,近年来则越来越多的雇佣艺术专业的学生。

因为,博雅教育培养的是全面发展的通才,而不是仅仅只有某一方面技能的工具。

从这个意义上说,博雅教育,完全符合中国古代儒家“君子不器”的教育传统。君子,是一个完整的人,他对于文化传统有着深刻的素养,对于社会抱有强烈的使命感。他不是帝王用来完成一项任务的工具。

这种教育方法,和我国十几年前流行的大学分科教育方法,非常不同。自从1952年院系调整以来的大学教育,我国基本照搬苏联模式:这种教育模式,强化专业技能学习,缺少批判性思维和跨学科思考;比如,学化学的只要求学化学,学文学的只要求学文学;各科系之间,老死不相往来,学生的知识体系极为单一。如此狭隘的教育理念,造成了我国特有的文科生看不起理科生,理科生看不起文科生的奇葩景象(对此,作者将另有专文进行探讨)。

2000以来,博雅教育在我国的复兴。许多大学创办了博雅学院,并增加了跨学科的“通识课”,培养一种全面的知识视角。这种改革,其实是朝美国博雅教育方向进行转型的改革。

另一方面,博雅教育还要求学生有着”强烈的价值观,伦理观念,和投入社会的精神”。用中国的俗话来说,就是三观要正。他要对他人和社会,有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用正确、公正、公平的理念来改造社会。这种对价值观的教养,让哈佛在数量推理之外,要求所有学生选修“伦理推理”(Ethical Reasoning)的课程。伦理推理的学分可以从学校批准的关于政治理论,哲学和心理学的很多课程中得到。

这种对于伦理的思考,目的在于培养社会的主人。而不是精致的利己主义者。

前段时间,有几个美国高中生,被哈佛大学录取后,忘乎所以,在聊天中发布调侃性虐待、犹太大屠杀、和儿童死亡的表情包,结果被哈佛取消了录取资格。这些学生声称虐待儿童会激发性欲,他们嘲笑少数族裔,还发送吊打墨西哥儿童的玩笑图片。不少人不理解校方的举动,觉得学校管得太宽了。

可是,如果我们理解了哈佛大学以博雅教育为中心的教学理念,哈佛的决定就很容易理解了。这些低俗的玩笑,显然与博雅教育的伦理观念背道而驰。博雅教育的目标,当然不是塑造一个个在公开场合假话连篇的演员,而是培养在自己的私人领域,真诚地秉持正义、同情弱者的君子。由此看来,这次被哈佛取消入学资格的学生,虽然没有这威胁到他人的生活,但是实在与博雅教育的伦理观念相去甚远。取消入学资格背后的理念是:一个人的信仰、价值观和素质,恰恰会最真实、最直接地表现在他开的玩笑中。正如我们常常觉察到的,一个人最真实的自我,往往表现在他不经意所开的玩笑中。

哈佛前校长萨默斯

博雅教育提倡的”强烈的价值观,伦理观念,和投入社会的精神”甚至让哈佛在2005年赶走了自己的校长。萨默斯在做校长之前,是世界银行的首席经济学家,财政部高官,著作等身,聪明过人。在2005年的一场经济学研究会议上,哈佛校长萨默斯引用了几位社会学者的研究。研究发现,全美国百分之三十五的教职,由女性担任;但是在科学和工程领域,只有百分之二十的教授是女性。萨默斯认为,这是因为男性的智力有更大幅度的差异性:有更多的男性要么是天才,要么是白痴;而女性的智力水平则比较平均,相比之下,白痴不多,天才也少。萨默斯据此提出“猜想”:女性在科学和工程领域内,有先天的局限;换言之,就性别整体而言,女性在这些方面天生做得不如男性好。

此言一出,立刻引起轩然大波。许多学者纷纷表示,萨默斯虽然征引了某些已有的研究,但是他本人的这种“猜想”,在科学的意义上,至今没有任何数据或实验能够证明。既然证据不足,作为哈佛校长,就不应该贸然做出有歧视女性之嫌的言论。

美国的大学是由教授民主治校的。在哈佛,更很少有校长独断专行,肆无忌惮、毫无制衡的情况。失去了大多数教授的支持,萨默斯的校长一职自然难做。面对萨默斯这种没有根据的对女性能力的评价,文理学院的教授们联合起来,连续两次对萨默斯做出了“不信任”的投票。面对弹劾,这校长自然当得灰头土脸;所以萨默斯只好辞职了事。

能把校长轰走的,说到底还是美国博雅教育”强烈的价值观,伦理观念,和投入社会的精神”。这让哈佛的大部分教授怀疑校长偏离了性别平等的价值观,加深了对女性的误解,违背了以正确的理念改造社会的精神。

近年来,颇有些批评美国精英藤校的声音。比如《优秀的绵羊》的作者、曾在耶鲁教书的威廉·德雷谢维奇,就认为美国的精英教育让学生自私自利,盲目自信,不能承认失败;他们社交圈同质化,抵制对自身的批评,思想僵化,与社会其他阶层脱节。在他看来,美国的藤校,早已经背叛了博雅教育的使命,违背了正确的 “价值观,伦理观念,和投入社会的精神”,让学校变成了“失去灵魂的地方”。哈佛这次取消这几位学生的录取决定,多少是对此类批评的回应——它向人们表明:哈佛需要的是对社会有担当、对他人充满责任心的学生,而不是开下流玩笑、口不择言的聪明人。

在广博的知识,和强烈的社会责任感中,博雅教育培养的是一个健康、文明社会的中流砥柱。

本文来自腾讯新闻客户端自媒体,不代表腾讯新闻的观点和立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