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教育,让夕阳生活更优雅

□本报记者 郝梦瑶

文学班的学员正在听老师讲解。本报记者 张文庭 摄

随着生活的变化,“老有所乐、老有所为、老有所学”的理念已经被越来越多的老年人接受,很多老年人选择到老年大学的课堂上学习知识,陶冶情操,结识新友,交流思想,既愉悦了身心,又收获了健康。可以说,老年大学的出现,为老年人开启了另一扇窗。近日,记者走进市老年大学,探访老人们斑斓多姿的晚年生活,了解老年教育发展中存在的一些问题。

收获快乐结识朋友,老年生活充实幸福

“夜半三更哟盼天明,寒冬腊月哟盼春风,若要盼得哟红军来,岭上开遍哟映山红……”6月15日上午9点,记者刚走进市老年大学,一首经典红歌《映山红》便传入耳际。追随着音乐声,记者来到老年大学一楼的舞蹈教室,几十名容光焕发、风采出众的老人手持五颜六色的绸扇,在老师的指导下,和着音乐的节拍绕花、旋转、变换队形,举手投足间诠释了歌曲的内涵以及对美好未来的憧憬和向往。

学员刘鲜花画着精致的妆容,头发高高挽起,一套黑色紧身舞蹈服更是衬托出了她的好身材,让人很难想象她今年已经62岁了。虽然已经跳得满头大汗,但她丝毫没有停下来的意思。下课后,刘阿姨才有空接受记者的采访。“我年轻时是厂里的文艺骨干,喜欢唱唱跳跳。退休后一直忙于照看孙子孙女,直到近几年才有了空闲时间,就在老年大学的舞蹈班报了名。”刘阿姨告诉记者,自己家虽然离老年大学有些远,但只要有课,她早早就来到教室,复习上节课学的舞步,如今已经学会了6套健身秧歌。今年春节,刘阿姨还和其他学员们一起参加了市里的《百姓春晚》。“当得知节目被选上的那一刻,我们所有的学员都无比开心,觉得付出有了收获,好像又回到了年轻的时候,感觉太棒了。”采访中,刘阿姨脸上始终挂着甜美的微笑。

上午的课程还没结束,记者又去其他教室转了转。合唱班的学员赵健康正拿着乐谱,跟着老师的钢琴声练习多声部合唱。“我之前在晋煤集团古书院矿上班,退休后没事就在家看书、看电视,日子也一天天地打发过去了。可自己总觉得生活缺了点什么。”在家人的建议下,赵健康来到市老年大学学习合唱。

“听了老师讲的乐理课,又通过实际训练,我唱歌的水平有了很大提高。而且和其他老同志待在一起,沟通起来很顺畅,心情也越来越好。”赵健康说,学习合唱后,他结识了很多志同道合的朋友,建立起了新的社交圈,生活也重新规律起来,每天都过得很充实。

记者了解到,市老年大学自2002年成立至今,由一开始的少数几门课程100余人,发展到现在的40多个班,1000多名学员,办学规模不断扩大,课程也越来越丰富,愿意到老年大学“充电”的退休老人也越来越多。其中,舞蹈、声乐、书法等课程尤其受老年人的欢迎。

重回校园弥补缺憾,“后学生时代”的精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爱好和追求,然而,因为这样那样的原因,直至退休,许多人却难以圆梦。市民段阿姨就是其中一员。

“我从孩提时就有个文学梦,那时候只要有闲暇时光,就愿意静下心来读读书。可遗憾的是,一直没有机会系统地学习相关知识,有些生涩的词句根本理解不了。退休了,有了自由支配的时间和还算充沛的精力,我想把以前想读而没读的书一一读完。”退休后的段阿姨,在市老年大学报了个文学班,迎来了她人生中一个崭新的起点。

“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这天,段阿姨学习的是唐代文学家杜牧创作的一篇借古讽今的赋体散文的《阿房宫赋》,因为提前做了预习,她把生僻字词标注了拼音,还借助注释自己逐字逐句去翻译,遇到疑难字句就重点勾画出来,等到了课堂上再向老师、同学请教。“老师讲解后,我对全文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对文中运用的想象、比喻、夸张等手法以及描写、铺排、议论等方式,也有了更好的掌握。”段阿姨告诉记者,学习诗词、散文、文言文等文学作品,不仅可以圆自己儿时的梦想,还可以将所学的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比如,看一些影视剧时,所学的知识可以帮助她对剧中的背景和人物进行全方位认知,更深入地了解剧情。

段阿姨说,通过学习诗词、阅读名篇,她可以一睹天地之宽广,山川之秀美,保持思想通透,精神通达。“虽然学习了三四年,我报的有些诸如唐诗宋词这样的科目也已经毕业了,但之后又想学散文,这学期结束后,我还舍不得毕业,准备下半年再报一门课。”

资金场地师资紧张,更多孤寂心灵渴望安放

虽说老人们上老年大学的理由各不相同,但都是为了让自己晚年孤寂心灵有一处可以安放的地方。可随着“老年教育热”悄然兴起,尽管我市老年大学的教学网点不断扩大,镇、村两级也建立了一些供老年人学习、娱乐的场所,但仍存在一些老年大学招生工作刚一开始就已人满为患。一边是旺盛的求知欲,一边是挤不进的校门,这让很多老年人引以为憾。

据市老年大学教务处主任刘炜介绍,去年8月招生时,学校报名处经常排起长队,热门课程的招生名额很快就满了,不少老人还一口气报了两三门课程。“市老年大学受市委组织部、市委老干部局的直接领导,是一个主要为我市离退休干部提供继续学习、服务的公益性、非学历的学习组织。成立前几年,我们对招生对象没有严格的限制,除了离退休人员,社会上的很多老年人也都来报名。随着在校学员不断增加,因为活动场地有限,我们能想的办法就是增加班级数量、调整课程设置,可还是无法满足迅速增长的老人需求。现在能用的资源都用上了,再想增加招生名额很难。”刘炜说,师资不足也是一大难题。“教师大都是兼职的,有不少还是退休教师,在这里发挥余热。”

为了保证学校的正常运行,市老年大学对招生对象进行了严格限制,规定只有市直、驻市单位的离退休人员和住地距市老年大学较近的离退休人员才可报名,而且报名时必须持离、退休证,每个学员最多只准许选报三门课程。

由于名额宝贵,市老年大学里一些学员在学习完毕应该离校的时候,仍继续“赖在学校”不肯离去,“报名难”“难毕业”成为客观存在的现象。“随着社会快速发展,老年大学的服务对象已扩展到各个阶层,老年大学的办学主体也应日益多样化,不能全部依赖政府,还应整合社会资源,多方参与、多措并举。只有这样,我们每个人才能在晚年拥有更丰富的人生,才可以更优雅地老去。”刘炜建议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