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灵运:用工业互联网点亮贵州

2015年7月的一天,杨灵运简单地收拾了行李,揣着一万元离开了夏日炎炎的北京,只身来到了远在2000公里以外的贵州贵阳。

志存高远 勇担“开路先锋”

杨灵运离开了他一直工作的熟悉的北京,在贵阳,就在这个大西南边陲经济欠发达的城市,要践行打造中国工业互联网的伟大梦想。

飞机降落之后,杨灵运“机灵”地问了一旁的工作人员路线,但他反复问了3遍,确认了3遍答案,得到了3个截然不同的地点坐标时,他才真正意识到等待他的是一个完全陌生到几乎连讲话都听不大懂的地方,工业基础十分薄弱的山城。在这里打造工业互联网,喜欢唐诗宋词的他心中默念着“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豪言壮语,势必要在这里开天辟地大干一场。

日行千里的航天人

杨灵运辗转找到一家小宾馆,稍作休息整顿,仅凭一张联络人的名片开始了他的创业之路。

第一次来贵州,杨灵运只能靠着地图的指引,登门拜访联络公司落地推广事宜。这位初来乍到的小伙在刚开始有些“尴尬”,人直接就被拦下了来质问:“推销的怎么跑这儿来啦?”“没事就回吧,我们忙着呢。”……甚至他还被当成索要资金的骗子赶了出来,对方怒火冲天:“你们出去,别再来找我!”一次次的失败使杨灵运意识到,虽然近些年贵州在大数据领域有所突破,但当地绝大部分企业还主要以传统生产经营方式生存,工业互联网在贵州仍是一个非常“陌生”的词汇,对于工业互联网、智能制造领域的认知更是处于“盲人摸象”,甚至“绝缘”的阶段。

面对创业进展的瓶颈期,杨灵运白天一如既往地去各个企业执着“报到”,晚上则在小宾馆里吃着泡面、组建团队、商讨方案。杨灵运没有放弃,4个月的时间,他带领着团队先后奔赴各地州市,共对接88个区县政府工信部门,500余家重点企业,跨越2560公里……在当时航天云网发展模式还不成熟的阶段,杨灵运笃定前行,用航天云网和工业互联网的理念“点亮”了整个贵州。

引领创新 第一个“吃螃蟹”

2017年,区块链产业创新应用研究如火如荼。贵阳国家高新区为打造中国数谷之心,将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同时列为发展数字经济的三大战略。杨灵运认为,要抢抓区块链技术风口,紧盯新技术打造新业态,才能更进一步发挥贵州工业云的资源汇聚作用,加速推动企业转型升级。

历经多轮唇枪舌剑,贵州公司牵头中科软、贵州大学等数十家企业、高校成立了西南首个区块链技术创新应用联盟,成为国内区块链领域第一梯队,并积极参与5项省、市、区级区块链政策编写,明确工业领域的发展方向。

从“怀疑是骗子”到“你们不能走”

3年的时间,公司从2015年7月杨灵运一个人单枪匹马发展到如今团队形成规模。成立以来,贵州公司以贵州工业云平台建设运营为根基,以打造贵州区域产业资源云端聚集、产业模式云端创新、产业配套云端发展的新型产业生态环境为目标,以“互联网+智能制造”的现代工业体系建设为指引,牵头推动了贵州省“大数据聚通用”“千企改造”“万企登云”等重大专项工作的开展,为助推贵州省两化融合,供给侧结构改革和推进传统制造业转型升级作出了贡献。公司主要参与建设的贵州工业云平台在2017年先后入选工信部“制造业与互联网融合发展试点示范项目”和《大数据优秀产品及解决方案案例》,并荣登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

前不久,公司申报的项目成功入选工信部“2018年工业互联网创新发展工程”首批支持项目,在全国仅有4个。项目的落地,荣誉的获得,让贵州工业云名声大噪。当时怀疑杨灵运是骗子的那位企业负责人开玩笑说:“你们可不能走,贵州需要你们这样的企业帮助我们。”

“很喜欢贵州,也想念北京”

坚毅走过贵州公司初创期的坎坷,上升期的重压,杨灵运却走不出对家庭、亲人的深深愧疚。

杨灵运远在北京的家里还有年过六旬的母亲和刚满4岁的儿子,而照顾老人和孩子的重担只能落在妻子身上。他每次回北京都是为了业务,吃住都在航天宾馆,就连赶一个小时地铁回家看一眼的时间都没有留给自己,妻子和儿子每每知悉他回北京了都极力赶来地铁站看他一眼,“孩子太想爸爸了……”妻子说。每次离家,年幼的儿子总是会依依不舍。杨灵运有太多的自责,“我很喜欢贵州,我也很想念北京!”这其中有他太多无法言说的感情。

正是因为有杨灵运这样的航天人,以及“不破楼兰终不还”的精神,航天云网才能在全国14个省区市落地开花。

杨灵运入选中国航天科工2018感动人物候选人,

请扫描下方二维码,为航天云网贵州公司杨灵运(17号)投票吧!

投票规则:

每个微信账号只有一次投票机会;

投票截止时间:2019年3月8日23: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