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都是“塑料情”?为什么大学友情比高中友情还脆弱?

“塑料情”就像塑料花一样,很假,但永不凋谢,在女生中更为常见。塑料姐妹、塑料闺蜜、塑料兄弟... ...这些大家想必心里都有数了吧!

人们常说学生时代的感情最为纯粹,然而做了象牙塔的最后一站,大学校园里面的友情却常常被人们吐槽。在大学里经常出现的现象是:一个每天跟你一起去食堂、跑图书馆、去健身房的朋友突然有一天就婉拒了你所有的请求,然后屏蔽你,和其他人愉快地玩耍了。

为什么大学友情会被这么多人吐槽呢?

那么大学里真的找不到像高中那般的友情了吗?

网上宫斗,线下内斗的女生情

都说三个女人一台戏,五个女人能建六个群,一说到“塑料姐妹花”,很多人都会联想到紧张的女生寝室关系。

就有网友这么形容她们女寝的关系:期末考试期间,我们的宿舍群是“学习群”;期末考试后,我们的宿舍群是“美食群”;回家后,我们的宿舍群是“无人区之塑料姐妹群”。

网络上女寝之间矛盾的故事更是数不胜数,脸不红心不跳地往室友地饭菜里加避孕药、偷偷摸摸地使用室友的高级化妆品、平时跟你么么哒的室友转过身就能在别人面前骂你绿茶,败坏你的名声。活生生的一部“宫心计”。

友情是假,酒才是真的兄弟情

当然“塑料情”并不是女生的特例,这样的怪圈在男生里面也是一样的。在大学里,“酒”对于他们来说好像也是万能的,酒桌上的人可以统称为“兄弟”,不管曾经有没有交集。“兄弟”可以帮我摆平任何事,不管对他是否知根知底。

大学是一个人的大学

记得刚进大学的时候,就听过一句话“高中是一群人的高中,大学是一个人的大学。”很多同学是在上了大学以后才感到前所未有的孤独感,在这个阶段,他们会异常怀念高中的朋友。

美国堪萨斯大学研究显示,成年人交友需要投入宝贵时间,从陌生人变成朋友需要大约90小时,成为密友需要大约200小时。初中高中的生活真的是很典型的群居生活,男生女生连吃饭、上厕所都是成群结队的。

所以正常的情况下,每天腻在一起,当然能够培养出感情来的。

到了大学就不一样了,大家都有各自忙的事情,相处的时间很少,有的时候一个寝室的都见面很少,想培养出真感情是有点难。

@网友狗子今年恋爱了:高三的冬天,每天晚自习结束,我都会和闺蜜去开水房接热水灌到暖水袋里,塞进被窝暖脚。两个女孩在狭窄的开水房里接热水,我因为比较笨,经常会烫到手。所以我的闺蜜,总是先接完然后看着我接,快满的时候就对着我说:快关关关关关。

然后,我们一起抱着暖水袋走回宿舍,在那条长长的走廊上聊天。那个时候,是一天中难得放松的时刻。

大一的我,又到了一年冬天,在异地求学,连跟我一起打热水的人都没有。很想念那个时候的冬天。

某项调查显示,45.3%的人认为和自己最亲近的朋友主要是“高中时期认识的朋友”。

高中时期形成的友谊经常能维持一辈子,这是得到了的事实和数据验证。

“塑料情”有必要维持吗?

在成长的过程中我们都曾失落过,迷茫过,但最终还是要坚强的成熟。而人际关系的处理就是我们成长必须面对的课题。

大学不同于其他阶段,这个时间段有人沉浸在图书馆,有的人热衷于社交。你的世界可以不再只是简单地“寝室-教室”的两点一线,寝室圈、社团圈、部门圈、兼职圈等等,你都接触到不同人,也随时可能结交到新朋友。

可交的朋友多了,就不怎么珍惜每一段感情了,比较随心。大家往往会想:和这个人的关系搞不好就算了,那就和其他的人关系搞好就行了。用心程度下降了,维系起来就很难了。

而且上初中高中那时,交朋友就是单纯的交朋友,不掺杂什么其他的东西,目的很单纯。但是当你到了大学之后,交朋友的目的就会有所变化:有的人是为了能够当上学生干部,有些人是为了能够得到众人支持拿奖学金等等。

等到对方的目的达到之后,就不怎么需要你了,关系就不会像之前那么好了。

可是,如果不维系的话,就要迫使自己不断认识新朋友,否则在大学就会感到十分孤独,尤其是在外地上大学的人。

电影《欲望都市》中开篇第一句话是:梦想会变,潮流循环往复,但是友谊却永不过时。

所有网友也总结了成为好朋友的几个特征,看看你有没有这样的朋友。

1.彼此喜欢和认同

2.出现问题及时沟通

3.互相理解和包容

4.在需要的时候给予帮助

5.直言不讳的给你提建议

人的生活离不开友谊,但要得到真正的友谊才是不容易;友谊总需要忠诚去播种,用热情去灌溉,用原则去培养,用谅解去护理。

你觉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