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生啊?那你们考大学不是很简单吗?”

导读

在每年的高考中,一部分学生会选择艺术类的专业,他们被称为艺考生。近年来,艺考非常火爆,艺考生也越来越多。而这些艺考生所面临的其实是更低的录取率,以及更加严峻的竞争形势。

说起艺考生

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

光鲜、靓丽、有气质

散发着一种不一样的魅力

还有人认为艺考生就是

“学习成绩不好,不用努力”

“艺考就是考大学的捷径”

但在艺考背后,那些少为人知的辛酸

大多都是被自己悄悄消化

他们眼中的自己是这样的

经常受伤

发声奔溃

几近疯狂

这几天

各院校的艺术类校考

正式拉开了帷幕

他们正经历着人生中关键的时刻

每年艺考现场

可是难得的大场面

简单概括就是

天气恶劣、人山人海

顶着大雪的中戏考生

冒着大雨的中美考生

震撼无比的中传考场

肉眼望去

密密麻麻

这总算是了解到了

什么叫“人从众”

讲到人数众多

我们来看一下近两年的艺考数据

2019年中央戏剧学院招生专业考试,逾6.7万人,报考人数为历年最高。

中国传媒大学去年表演专业的报录比为惊人的327:1。

上海戏剧学院报考人数则高达45884人,拟招生484人。其中,最受关注的表演系戏剧影视方向报名人数7727人,计划录取40人,招录比也达到了193:1的程度。

光从招录比来看

艺考生绝对不易

以往的艺考生

对文化课成绩要求较低

但2018年年底

教育部发布了一条通知

简单来说就是

提高分数线

来看看一些高校是怎么做的

// 中央戏剧学院 //

8个招考方向文化课录取分数线提高

中戏指出

“一个好的行业从业者

他不仅在专业上强

同时也具有全面的综合素质”

// 上海戏剧学院 //

文化课成绩逐年提高

表演类专业的文化课成绩

逐年提高

戏剧学、艺术学管理

文化课成绩要达到

普通一本类分数

// 中国传媒大学 //

所有考生都须测文化素养

所有考生都须测文化素养

初试科目增加“文史哲”

这些变化的影响是......

严格的文化水平筛选使得

近10万名考生被淘汰

占初试考生的80%

艺术生们一定觉得

鸭!梨!山!大!

总会有些人认为

艺考=易考

是一些文化课成绩较为薄弱的

学生的绿色通道

是为高考失手准备的退路

是一条通向成功的捷径

真的是这样吗?

此前有一段视频在微博走红

他们拖着大量的器具奔波

面对着巨大的竞争压力

社会对他们的要求越来越高

艺考绝对≠易考!

我们看到了他们美丽了一面

但也不能忽略

“艺考生为此付出了什么?”

1

艺考并不易,是在锻炼学生的另一种能力,兼顾文化课与专业课同时过线,可在社会上仍旧有许多人看不起学习艺术的学生们,术业有专攻,只有我们这些艺术生努力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艺术生争气,才不会被看扁。

2

我曾是艺考生,当初顶着爸妈都反对的压力自行选择了美术,后来没考上自己心仪的学校,在爸妈复杂的眼神中回到高中复读文化课,最终走上了学外语的道路。到现在,看到关于艺考生的文章还是会有感触,会落泪,因为虽然我就这样和我最喜欢做的事擦肩而过,但很多人还在为自己坚持。

3

艺考期间早上五点多就得起来,在郑州24中参加各个学校的校考,真的是排队两小时,面试五分钟啊。在外面冻得小手红彤彤的,头发上都是白白的一层雪。声乐生拿着古筝、琵琶楼上楼下地跑,美术生拖着沉重的画板、颜料盒……艺考不易,一转眼三年过去了,学弟学妹们加油!

4

模考、联考的时候,破天荒的十二点就逼着自己睡着,五点钟爬起来整理画材,六点钟出门去集合点,大巴进不了村子,一大群人拖着三四十斤的东西到村口坐车。上了车还紧张兮兮地一遍一遍地检查证件。就记得那时候宿舍小小的,放着所有人的颜料,画板,书还有炭笔,地上特别脏,碳粉、颜料、最多的还是头发,那个时候不敢梳头发,就怕看到自己大把大把掉的头发……只会让自己更焦虑。

5

现在才知道,通往梦想的路上哪有什么捷径可走,不过是咬着牙一步一步往前,那些流过的眼泪和汗水只有经历过才懂得。

原来艺考从来不是捷径,它也是一场千军万马过独木桥的残酷战争。有人成功了,光环耀眼,功成名就;有人失败了,痛心疾首,哭成泪人。但在人生的那个阶段,所有艺考生都曾孤注一掷,相信自己离梦想最近。

央视纪录片《我是艺考生》

梦想本身没有意义,有意义的是历经艰难还能勇敢地坚守。

艺考是什么样的?每个艺考生都有他自己的体验。你问他们怎么看这段经历,大概很多人会回答:

不后悔,却再也不想重来一次。

最后,祝所有艺考生,都能金榜题名,不负青春。

好文推荐 | 点击可跳转原文

文章来源:中华全国学联(ID:zhqgxslhh)综合整理自:广东学联(ID:guangdongxuelian)、中国青年报(ID:zqbcyol)、耍娃老师百家号等

策划:吴端正

编辑:全国学联新媒体工作小组 孙智昊(浙江师范大学站)

校审:全国学联新媒体工作小组 王雨尧(浙江师范大学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