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四年,成为了绩点4.1的典型性学渣。

在此之前我一直在思考

学习好真的有什么了不起吗?

前两天和刚毕业的几个在北京的同学聚餐,某室友A,大学绩点4.1保研到人大的,吐槽在人大学习太累了,几个室友每天早7晚10的学习。

毕业前在西财的时候每年期末都是争着拿奖学金,现在都是努力着不挂科。

我当时觉得是危言耸听

“大家大学学的科目不都一样的吗?”

“学的教材是一样,教材学的深度差太多了,部分学科很多章节我们上课的时候都是一带而过了,但是他们都细细讲过”

他跟我列举了大二基础专业课的XX部分,我甚至都没听过的理论公式。

还有他们已经熟练掌握的c++和java。

他说他们真的是一整个学期在恶补漏掉的东西。

而不少人已经跟着导师研究课题和实际操作了。

仔细想来,从大一到大三的专业课,确实不少章节因为时间或其他原因被略讲了或是根本未涉及过。甚至于部分“水课”学习的内容都只是历年期末考的内容。

而且,某门课,尤其是本专业的专业课真实学到的内容丰富度跟选到任课老师负责程度成正比的。

在这种情况下,除了自己花时间自学其他部分(部分专业课难度其实自学能够理解的内容很有限),大多也只是掌握“课堂内容”。

可怕的是,你只学了模型公式,以为记住了定理和公式就可以高分了,而其他人的期末考已经综合了实践应用实例了。

当年高考改革前,很多考地方卷升学的同学,尤其是一些试题难度比较高的教育大省的地方卷的,都会多少有些鄙视考全国卷的。

同样的630分,知识饱和度差的不止一两点。

就像同样的绩点4.0一样。

与高考时候不同的是,高考各个科目和知识点都是相同的,也就是说那时候就算做全国卷的考生一样可以做地方卷,只是感知上的难度不同。

但大学课程,部分学校XX专业课是选修,部分学校是必修。

老师是随缘的。

就连书本必学章节范围都是不同的。

你需要考虑的不只是难度变化,而是有没有学过。

对于很多人而言不幸的是,我们在当前环境下达到了最优,环境告诉我们这样已经很好了。

但某天刚学会了走却突然被要求跟着队伍全速跑。

踉踉跄跄。

之前几年所亏欠下来的,逃避过的东西,总会在未来某一天强加给你。

如果是找工作就无所谓了吗?

之前某室友C突然找我,让我帮他做个表,表的内容是他们公司年度收入成本核算。

他说不会做透析表,vlookup的公式输进去也报错,老板说让他也用用excel的宏。

“???超纲了吧?”

老板“这么简单的一个表格你都不会吗”

“大学老师没教过”真的没办法说出口了

不到用的那一天,你真的不知道大学4年自己学的多糟糕。

昨天偶然看到某企业裁员通知,该企业计划裁掉非211学历的员工,尽量保证优质人才不流失,如果其他员工有自认为优秀的可以联系人力部。

部分公司的校招在个人简历栏明确要求写明是否挂过科作为第一轮的筛选标准。

根据几届学长学姐的经验,包括互联网公司,当前专业绩点高的进入面试的概率高的多,在相同素质的情况下,绩点在面试官心中的比重也要高一些。

而实际上,大学到出了成绩的那一天就万事大吉了。

不再有补课,没有课外补习班。连预习复习都可以省略了。

而需要学的

除了

C=A+B+D

还有

E(ri)=rf+βim(E(rm)-rf)

~~~~~~~~~~~

ps:作为一个从小到大都是学霸,大学沦为非典型性学渣的我而言聊学习真的很不容易了。

那天偶然跟3个保研的学霸吃海底捞聊起来才知道原来学校间课程确实存在这么大缝隙。

后来我询问了不少毕业了求职的学长学姐,总结来说“吃了没文化的亏”。

所以才打算写了这篇文,良心的说,真的加油学习吧,你今天努力学的东西一定不会亏待你。

图文作者 | 柳林日记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