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创意人才应该怎样培养

作者: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终身名誉院长 王大宙

不久前,在华东师范大学、上海纽约大学、上海欧美同学会联合主办的“城市创新体系建设与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论坛”上,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终身名誉院长王大宙讲述了自己对大学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的思考。

我于上世纪80年代去了美国,当时我是上海大学美术学院的老师。2003年,我受邀回到国内筹建华东师范大学设计学院,并担任首任院长,可以说见证了这些年国内文化创意产业的快速发展。今天我想谈谈对于大学创意人才培养的体会。

我刚到美国做教师的时候,感到和国内做教师很大的不同在于,学校并没有要求我提供备课内容,我收到邀请后直接就给学生上课了,但是期末时学校会对教师上课进行考评。这让我充分感受到了作为教师在学术上的自由和宽松的教学氛围。

无论是在美国担任教师,还是后来继续深造获取更高的学位,我最大的体会是,大学应该是一个提供想象的空间,这个空间是让人无拘无束进行思考的地方。当今世界已经进入人工智能时代,不能再把大学办成一个个教室,所有学生都坐得端端正正在里面学习。现在的大学已经不再由各种不同的固定建筑组成,而应该是移动式的学校,老师和学生都处于移动中。大学教育必须要促进学生去思考,思考他们到底应该扮演什么样的角色,怎样更好地影响这个世界。大学的一个重要任务就是推动学生的想象力,推动学生走到每一个实体、每一个现实的边缘,去探索到底最远的尽头在哪里。这是教学改革的一个目标,让我们的学生去探索思想最远能到达什么地方。

可以看出,教育已经成为一种艺术。近些年来,世界正在发生非常快速的变革,今天大学的任务是为学生们提供各种解决问题的能力,让学生们准备好接触未知的世界。老师和学生不再是一个教一个学,而是坐在一起共同面对这个社会提出的种种问题。每天他们一起从学习中教育,从教育中学习,老师和同学融合在一起共同解决一个个项目,这就是新的创意人才培养模式。

要让学生多进行创新创意实践,鼓励学生勇敢表达自己,因为创意一定是做了前所未有的创新和突破,那才能称之为创意。原创设计是非常珍贵的,要做到原创并不容易,也可以说非常难,非常有挑战性。那么如何真正做到原创?我认为最重要的一点,就是要自己认识自己、自己做好自己、自己喜欢自己、自己相信自己、自己认可自己。

美国在培养设计、创意人才方面,更强调跨学科的学习能力。他们不仅要考虑产品的功能和美感,还要考虑消费者心理及环境保护等因素;学校突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开展学校与企业的合作教育;注重培养学生批判性思考、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而国内的教育模式则更倾向于教,对于学生本身的能力培养较为欠缺,而且长期以来美术、设计教育的视野较为狭隘,更多是注重技能的培育而非观念创新的培育。所以,很多学艺术的学生在绘画技法上很纯熟,但是由于没有观念的创新而很难有好的作品出现;设计专业的学生则由于对设计理解的浅薄、知识面的狭窄,难以设计出符合市场消费者需求、改变人们生活方式的大设计。

如果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尤其是大学创意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我觉得国内大学首先要看看今天这个世界发生了什么变化,我们大学的教育系统应该如何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调整自己,让它能够符合今天的时代要求,更符合这个时代未来的发展要求。

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什么样的时代?首先,这是一个全球化的时代,人和人之间的沟通交流变得越来越多。所以我们需要培养学生有全球视野,能够站在不同文化视角看问题,我们也需要培养学生进行跨文化交流合作。第二,我们生活在信息化时代,计算机、网络等通信技术的变革非常迅猛,所以在这样一个智能化、大数据的时代,如何把握好信息应用技术,也显得越来越重要。

总之,大学应该努力办出自己的特色,应该有自己的目标定位,这样才能培养出更多符合新时代要求的创意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