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孩子是愿意读的让他写读后感比登天还难,怎么办?

这两天,崇文实验学校正在举行第十届开放周语文专场活动,这次活动邀请了四位著名的省特级教师,分别是张化万老师、杨明明老师、俞国娣老师、虞大明老师,他们和全省六百多位老师一起讨论小学语文教学的话题。

昨天下午是张化万老师的专场,主题是“单元整组阅读与习作教学”。

先由崇文实验学校的高琳芳老师和鲁哲清老师分别上了阅读课和习作课。高琳芳上了五年级课文《开国大典》,讲解了作者点面结合的写作方法;鲁哲清老师讲的是场面写作,她在课上放了一段拔河的视频,让同学们把视频中的画面描述出来。

张化万老师点评说,场面写作中,放视频是很不错的方式,可以让孩子们有生动的感觉,然后才可以更好地表达出来。

去学校参加前,记者在快报家长群里也征集了一些小学语文的学习问题,请几位特级教师解答。

孩子三年级

一提到写作就头疼,怎么办?

有家长问:孩子现在三年级,一提到写作就头疼,家长辅导吧,就要一句句报,最后变成家长写了。有什么方法?

浙江省特级教师、崇文实验学校校长俞国娣说,在写作方面,三年级是一个比较关键的时期。一般一年级要求会写一句话,二年级能写两到三句通顺的话,三年级写作就要成篇了,这对很多孩子来说是个挑战,但也是一个顺其自然的过程。

三年级的孩子如果觉得没东西写,可以从模仿开始,比如儿童诗,比较容易模仿。儿童诗简练短小,语言也很生动,孩子也很喜欢。举个例子,有首儿童诗,题目是《雨》,原文是:

每天都在下雨

我都不能出去玩

好烦喔!

简简单单三句话,可以结合不同的天气,让孩子们模仿。比如前段时间的雾霾天,有孩子就改成了:

每天都有雾霾

我都不能出去上体育课

好讨厌啊!

孩子们的想象力其实很惊人,他们会想出很多情景。

还有一首儿童诗叫《打翻了》,语言很俏皮,用的是顶真格式(每一句的开头事物是上一句的结尾),可以让孩子接下去模仿,他们也能接很长。有个孩子说,鸡蛋打翻了,里面出来一个小太阳,很生动。

孩子模仿的过程,就是在学习语言的运用和情感的表达。原来学的词语和句子是砖头,现在他们正在学着把这些砖头造成房子。

那么,孩子写作文时,老师有哪些引导方式?家长又如何辅导?

俞校长说,这个学期她在研究一个三年级孩子的作文,“这孩子其他方面都好,就是怕写作文,我就盯着他,每天要写一篇日记,每周给我看一次,三个多月过去,进步真不小!刚开始只能写几句话,现在成篇都写得不错了。”

俞校长说,她经常用的一个方法是,就算是一个孩子的作文写得不通顺,有不少错别字,她也会把一些词语和句子稍作修改,读给全班同学听。小朋友听了以后很惊讶:“我的作文竟然变这样了,其实还挺好的!”

家长辅导孩子写作文时,不用守在孩子身边,一字一句一起帮他们想。可以先不要逼,让孩子试着把想写的说出来。对孩子来说,说比写要容易,说好了再写下来。孩子写作文时间会比较久,家长也不要急,因为写作文肯定是要花时间的,总是说孩子慢,会给孩子消极的心理暗示,慢慢地孩子就会认为“我不会写作文”。

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

亲子共读还是很重要的

还有很多家长关心孩子的阅读。有家长问,孩子二年级,不爱看书,一定要让他看的话,他也只看图画不看字,怎么办?

还有家长说,孩子书是看的,但让他看完写读后感比登天还难,怎么办?

省级特级教师虞大明说,低年级孩子爱看图画很正常,让他们关注文字要慢慢引导。对低年级的孩子来说,亲子共读还是很重要的,日本从国家层面对亲子共读就有要求,每天至少20分钟。

亲子共读有两种方式,一是家长和孩子读同一本书,一起探讨书中的内容;二是家长和孩子各自读自己的书,营造一种阅读的气氛。对低年级的孩子,可以先尝试第一种方式,后面慢慢放手。

虞大明老师主要研究的是略读课文教学。略读课文,就是阅读课文时不去细究课文的字词分段,而是粗略地读,看文章大致的内容、表达方法、主旨等。

现在的教学存在一个问题,要求学生往深里挖,带来一个副作用是,学生听到阅读就望而却步。其实在孩子的阅读方面,要求不要太苛刻,读得广比读得深更有价值,大人读书也不会一个段落一个段落去分析的。

还有一个要注意的方面是不要把读和写捆绑得太紧,经常让孩子写读后感,这会让他们对阅读反感。就像去春游,非得让孩子回来写一篇作文,很多孩子宁愿不去。

阅读和写作是两件自然而然套在一起的事,多阅读对写作有好处,但不能急功近利。很多大人把阅读当做消遣,何必让孩子的阅读带有功利性呢?孩子肯在空余时间翻开书,已经是很不错的开始了。

欢迎关注频道微信

相关稿件

·小学轻负高质教育 数学课上教“扫雷”游戏(图)

·北京明年高考语文拟增微写作 英语去掉开放作文

·绍兴一位盲人老师 用“爱心”上课24年

·浙江台州8岁男孩手拿苹果手机路边玩时被人抢了

版权和免责声明

凡注有"浙江在线·教育频道"或电头为"浙江在线·教育频道"的稿件,均为浙江在线独家版权所有,未经许可不得转载或镜像;授权转载必须注明来源为"浙江在线·教育频道",并保留"浙江在线·教育频道"的电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