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理工科技园密林中藏着抗战碉堡

  近日,抗战史学者、江苏省行政管理科学研究所副所长丁进告诉现代快报记者,他在南京文物摄影爱好者黄宝荣的指引下,发现了一座抗战碉堡。他表示,这是一座多射孔轻机关枪工事,曾经见证了南京保卫战的烽火岁月。

  现代快报/ZAKER南京记者 蔡梦莹 文/摄

  碉堡藏身密林中,五个射击孔保存较好

  8月3日,现代快报记者跟随丁进再次寻访了这一处圆柱体碉堡,它位于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西北角,四周密植竹林。现场测量,碉堡直径约4米,最突出的特征是有5个射击孔,上部有防雨檐,保存较为完好。此外,碉堡西南侧和顶部共有三个透气孔,长宽约为14厘米。

  根据丁进长期对南京保卫战遗址的调查,这一处碉堡属于南京保卫战复廓阵地的重要组成部分,和此前寻访的高桥门碉堡呈现出相互战术支援的闭锁堡特征。

  曾见证南京保卫战外围阵地的激烈战火

  这一处是否属于民国碉堡? 现代快报记者与南京炮兵学院退休教授费仲兴取得联系,他曾在紫金山、汤山寻访民国碉堡多年。

  “你说的那个地方我知道的,有一片竹林,我之前去过的,也拍了照片。” 费仲兴教授告诉记者,当时他在寻访紫金山碉堡群时,就曾发现了这一处碉堡,由于位置离紫金山较远,未做详细研究。但可以基本肯定的是,这处碉堡与紫金山碉堡同属于南京保卫战遗迹。

  根据中国第二历史档案馆所藏《全国已成国防工事报告表》,至1937年8月,在南京长江沿岸及城厢内外,由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城塞组完成工事265座。丁进表示,南京理工大学科技园内发现的这座碉堡应属于同一批完成的。参加高桥门保卫战的军官在回忆录中提过,这一带的碉堡,曾连续打退敌军多次冲击。1937年12月8日拂晓,中国军队第八十七师第二六一旅官兵3000多人才从镇江赶到南京,接替第五十一师第三0五团的防务。日军第九师团的步兵第三十六联队、第十九联队趁机从高桥门经七桥瓮、中和桥,在12月9日拂晓突进至光华门外。而试图从高桥门以东外廓阵地突破的日军第九师团步兵第七联队和第三十五联队,遭到中国军队的顽强抵抗。从12月8日至11日,阵地始终屹立未动。

  文物部门:尚未登记,将进行现场勘查

  由于地处秦淮区与玄武区交界处,现代快报记者与两地文物部门确认后,这一处碉堡应属于玄武区管辖范围。

  8月3日下午,玄武区文化局文物科工作人员回应称,根据地址和基本形制,初步判断这一处碉堡尚未登记在册。下一步,他们将与发现此处碉堡的志愿者联系,了解情况后,再去现场勘查。如有必要,将组织专家论证。如果这一处确认为抗战碉堡,且有一定文物保护价值,将向上级文物部门汇报,争取纳入已属文保范围的紫金山碉堡群范畴,加以保护。

  丁进表示,今年7月30日,南京市政府公布第二批历史建筑保护名录,其中包括紫金山碉堡(55点)。这一处碉堡和高桥门碉堡以及紫金山碉堡是国民政府军事委员会参谋本部城塞组构筑的同一批国防工事。他建议可将其列入第三批南京市历史建筑保护名录,以提醒人们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