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南科大不做第二个北大清华
全国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学校长谈大学建设
陈十一:南科大不做第二个北大 清华
全国人大代表、南方科技大学校长陈十一此番来京赴会,因高等教育热点问题及南科大办学理念和进展,受到媒体的关注。南方科技大学办学之初成为中国教育改革的风云之地。在“去筹转正”五年之际,南科大将如何探索中国高等教育改革之路?陈十一对当下中国教育改革又有何见解?
“这是一个公办高水平大学”
“有的时候,学校到外地去招生,人家开口就说,你们私立大学办得真好,”陈十一摇了摇头,“我今天告诉大家,这是一个公办高水平大学,并且得到教育部、广东省、深圳市的支持。”3月9日,陈十一在广东代表团住地接受媒体采访时这样表示。
“实际上我在两三年前就说过,我们办高等教育可以有多种的形式。南方科技大学是一个公办大学,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陈十一此前出任北京大学副校长、研究生院院长,2015年1月接过南科大校长一职。他也因此从全国人大浙江代表团的“老人儿”变成广东代表团的一名“新人”。
据陈十一介绍,南方科技大学探索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现代大学制度,遵循理事会治理、教授治学、学术自治原则,实行党委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南科大理事会的理事长就是深圳市市长。
南科大招生采取创新方式
南科大在变得更好吗?在记者的观察中,起码,这个学校的团队挺“拼”的,在陈十一的表述中,南科大要向北大、清华取经,在规章制度上与世界一流大学相融洽。不仅希望将生源从中国各地吸引到深圳,将来还要接纳更多国际生。
根据校方提供给记者的数字,截至2016年底,南科大已签约引进教师约260人,其中90%以上拥有海外工作经验,60%以上具有在世界排名前100名大学工作或学习的经历,包括院士14人,国家“千人计划”入选者36人,“青年千人计划”入选者60人,院士、千人计划入选者在师资中占比接近40%,位居全国高校前列。
陈十一对南科大的人才队伍建设最为满意,有三百多个教授,如果按照人均算的话,在国内可以称为“相当不错”。他又在后续的发言中补充,“我们建立了国内最好的师资队伍”。
南科大的招生采取了创新的方式,被该校称为“6+3+1”的招生模式,即采取高考前报名和资格审查,依据综合成绩(60%高考成绩+30%自主测试成绩+10%高中学业成绩)录取,打破了一考定终身。校方称,录取学生的高考成绩达到了985院校的中上水平,并表现出较好的创新意识和能力。
目前学校在校生超过3200人,包括本科生、研究生以及留学生。未来将每年招收1000名本科生、1000名研究生,稳定保持在校生将近1万人规模。
“当然,一所大学的特点,还要看大学的底蕴,底蕴逐渐增强,要经过很多年。”陈十一这样告诉记者,“我们学习北大、清华,但是,学习这些大学,并不表明我们要成为第二个北大,第二个清华,我们希望成为南方科技大学,有它自己的特点、优点。我们的优点、特点就建立在我们是深圳这样一个改革开放最活跃的地方,是特区的一所大学。尤其在现在,更加具有它的潜力,“因为我们是在粤港澳大湾区这样一个格局。”
基于这些,陈十一判断,南科大成为国内最好的大学之一的可能性是存在的,也可以成为真正国际化的一所大学。
一座城市没有一流大学并不完备
陈十一在接受采访过程中,流露出他的“北大痕迹”。
“我希望南科大是以理工为主,兼有人文社科这样一个大学,我希望我们的学生在理工类方面成为最突出的,但是我也希望他们具有人文的情怀,他们了解中国这样一个民族。这样他任何时候不会迷失方向,他知道他从哪里来,他要到哪儿去。”陈十一说,“因为我在北大接近二十年,被北大的文化所熏陶,我对人文社科,对艺术非常欣赏。”他说自己在北大期间,也曾加入民乐队,还是武侠协会会长。
陈十一也是南科大“导师制”中的一员,也要作为导师带学生。“像我,我有12个学生,每一年我按规定至少见每个学生四次,跟他们交谈,我要了解这些学生的学习成绩,生活的情况,个人的爱好等等。”陈十一表示,我希望每个南方科技大学的老师,都成为学生生活、学习各方面的导师和朋友,这就是南方科技大学育人的很重要一步。
“深圳有它的城市特点,那就是改革开放。以前是讲究深圳速度,现在讲究深圳质量。而要支撑这个深圳质量,也需要最好的大学的原始创新。”陈十一将城市与大学的良性关系看得很重。
“在以前,你看硅谷怎么建设,硅谷是靠的斯坦福大学,所以它先有大学后有城市。而在深圳,我们先有一个伟大的城市,希望我们能成为伟大的大学,来支撑深圳。几个大学就推出了世界性的城市,而我们已经有世界性的城市。但是从长期来说,一所城市没有一流大学,我觉得它不完备。”
他说,“斯坦福大学成为硅谷的经济引擎,成为一个美国经济引擎,成为世界经济引擎。我觉得南方科技大学,尽管现在我们还不是,但我要致力于成为。”
最后,陈十一表达了自己的期望。“我希望经过五年、十年,或者更长一段时间,让我们的学校真正成为这样的一所大学,能够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对话
“行政要为教学科研服务”
北青报:南科大现在的就业情况如何?
陈十一:南科大已有两届毕业生,其中有123名毕业生选择赴牛津、剑桥、耶鲁、加州理工、哥伦比亚大学等世界名校深造,占毕业生总数的60%;另有70余名毕业生被华为、腾讯、招商银行等知名企业录用;还有部分学生自主创业崭露头角,以及3名同学应征入伍、献身国防,充分体现了南科大国际化高水平的人才培养质量和使命担当。
北青报:在公立大学去行政化方面,南科大做了哪些工作?
陈十一:南方科技大学是一个公办大学。我觉得,行政服务于教学科研,这个不是私立大学和公立大学本质的区别。大学的核心是要培养好的人才、做出好的科研成果,我觉得我们的行政应该是定位于服务教学和科研。
北青报:行政如何服务于教学科研?
陈十一:在过去的两年中,我们的党委专门列了课题,研究如何加强南方科技大学行政服务于我们的教学科研。去行政化不是去行政,而是去“化”,因为行政服务大学,也是需要积累的。我在美国做了二十多年的教授、研究员,我觉得美国有美国的优点,我们有我们的优点。所以,如果大家把一个大学的核心因素,围绕教学科研服务这样的使命,我们全校齐心协力这样来思考,来工作,我觉得行政效率就会提高。我希望大学回到大学的根本,行政为教学科研服务,这是我的一个基本观点。
北青报:有观点认为,“双一流”建设要警惕走“985”“211”的老路,或者只是成为一个称号,您怎么看?
陈十一:我不这么觉得。第一,我觉得两者对中国的高等教育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大家想一想,二十几年前,或者十年前跟现在比。经过这个时间的营造,我们国家的科研实力,我们的人才培养,在大学中,我个人觉得是越来越好。现在为什么我们大学,像北大、清华、南科大,这样的学校可以吸引那么多世界顶级的学者回来,就因为我们的条件不比国外差。这些教授,他能够在中国这样的环境起作用,那就说明我们985、211,对整个中国的人才培养,对整个中国教育的推动是巨大的。
北青报:要给“双一流”设定哪些标准,才能达到我们期望达到的目的?
陈十一:一流大学和一流学科的建设,我觉得这是提供给我们教育界的机会。当然大家还在讨论之中,但在我心目中,“双一流”的定位是非常清晰的。你首先要关心培养什么样的人才,服务谁,你这个学校在世界上的学术水平怎么样,你的人才地位建设怎么样,能不能与地区经济、国家重大的技术需求、经济发展相结合。我已经给了大家在我个人心中什么是“双一流”的一个基本标准,那也就是说培养人才,服务于国家的战略需求,你做出世界一流的贡献,你有全世界顶级的教授,吸引全世界英才来中国。并且我刚才讲,要看到深远的影响。南科大是新兴大学,让我有底蕴不容易,我需要很多年,需要文化建设。但是我觉得“双一流”定义是非常清楚的,南方科技大学希望成为“双一流”的大学。 本版文/本报记者 岳菲菲
目 录
导 言
一、生命人身权利受到严重侵犯
二、政治权利遭到践踏
三、中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堪忧
四、种族歧视愈演愈烈
五、妇女儿童老年人权利缺乏应有保障
六、粗暴侵犯他国人权
导 言
当地时间3月3日,美国国务院发布《2016年国别人权报告》,继续以“人权裁判官”自居,挥舞“人权大棒”,对世界各国人权状况品头论足、横加指责,而对美国自身存在的严重人权问题则全然不顾。人们不禁要问,2016年美国的人权状况到底如何呢?事实说明,2016年美国的人权状况在一些重要方面继续呈恶化趋势。“自由女神”背后不绝于耳的枪声,愈演愈烈的种族歧视问题,以及金钱政治主导下的选举闹剧,使自诩的“人权卫士”以自己的行为戳穿了其编造的人权“神话”。
——涉枪犯罪持续高发,监禁率居高不下。全年共发生枪击事件58125起,其中大的枪击事件385起,共造成15039人死亡,30589人受伤,死伤惨重。(注1)美国监禁率居世界第二,每10万居民中有693人被监禁,(注2)受过监禁的人数高达7000万,占成年人的三分之一。(注3)
——贫富差距不断扩大,中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堪忧。2016年,美国成年人全职工作比例创1983年以来最低水平。(注4)过去30年将近70%的收入流入到最富有的10%的人的腰包,(注5)中产阶级规模出现拐点式萎缩。4500万贫困人口生活困难,(注6)七分之一的美国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注7)预期寿命20多年来首次出现总体下降,平均寿命从78.9岁下降到78.8岁。(注8)
——种族主义持续存在,种族关系日趋恶化。2016年,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非洲裔问题专家工作组向联合国人权理事会提交正式调查报告,称美国国内种族问题严重,没有解决好殖民历史、奴隶制、种族隔离、种族不平等和种族恐怖主义等问题。警察枪杀使人联想起过去奴隶制私刑处死的种族恐怖主义行为,美国正面临一场“人权危机”。(注9)
——妇女儿童老年人权利保障状况未见改善,弱势群体权利受到严重侵犯。女性收入大幅低于男性,纽约市公共部门的性别薪资差距达18%,(注10)加利福尼亚州薪酬等于或低于最低工资的劳工六成是妇女。(注11)性骚扰、性侵犯事件频发,约四分之一的女性曾在工作中受到过性骚扰,(注12)近两成年轻女性在大学四年期间遭到过性侵犯。(注13)儿童贫困率居高不下,680万名10—17岁的青少年处于食品匮乏状态。(注14)虐待老年人事件时有发生,每年约有500万老年人遭到虐待。(注15)
——侵犯他国人权现象屡有发生,肆意滥杀无辜。2014年8月8日至2016年12月19日,美国空袭伊拉克7258次,空袭叙利亚5828次,造成733起平民死亡事件,共导致4568—6127名平民死亡。(注16)2009年以来,美国无人机攻击仅在巴基斯坦、也门和索马里就造成超过800名平民伤亡。(注17)非法关押和虐待他国囚犯问题迟迟未得到解决。
——拒绝批准核心国际人权公约,拒不接受联合国有关人权决议草案。美国至今仍未批准《经济、社会和文化权利国际公约》《消除对妇女一切形式歧视公约》《儿童权利公约》和《残疾人权利公约》等核心国际人权公约。在2016年第71届联合国大会期间,美国对关于“发展权”“人权与单方面强制措施”“促进建立一个民主和公平的国际秩序”“和平权利宣言”等涉及人权的决议草案投了反对票。(注18)
一、生命人身权利受到严重侵犯
2016年,美国政府枪支管控不力,执法部门滥用权力,犯罪得不到有效遏制,公民权利特别是生命权利受到严重威胁,人身权利持续受到侵犯。
涉枪案件持续高发。美国联邦调查局2016年9月26日发布的统计数据显示,在2015年的暴力犯罪中,71.5%的谋杀案、40.8%的抢劫案和24.2%的严重暴力伤害案中使用了枪支。(注19)据美国枪支暴力档案室发布的《2016年枪支暴力伤亡统计》,全年共发生枪击事件58125起,其中大的枪击事件385起,共造成15039人死亡,30589人受伤。(注20) 2016年6月12日,一名持枪者在奥兰多一家夜总会内开枪,造成50人死亡,53人受伤,这是美国历史上发生的最严重的枪击事件。(注21)
犯罪率激增。据美国联邦调查局2016年发布的《2015年美国犯罪报告》,2015年美国共发生1197704起暴力犯罪,较2014年增加3.9%;平均每十万居民中发生372.6起,较2014年增长3.1%。在全部暴力犯罪案件中,严重暴力伤害案占63.8%,抢劫案占27.3%,强奸案占7.5%,谋杀案占1.3%。共发生7993631起财产犯罪,被害人因财产犯罪(不包括纵火)而遭受的损失合计143亿美元。(注22)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网站发布的数据,2015年美国50个州被谋杀和非过失杀害的人数为15696人。(注23)英国《每日邮报》网站2016年7月26日报道,2016年上半年美国51个主要城市谋杀案数量同比增长15%,其中芝加哥的谋杀案件同比增长48%。(注24)时任白宫新闻秘书乔什·厄内斯特指出,一些城市“正在经历一波令人不安的暴力犯罪浪潮”,(注25)美国总统也曾表示“犯罪正在失控并且急速恶化”。(注26)仇恨犯罪增多。据美国联邦调查局2016年公布的《2015年仇恨犯罪统计》,2015年执法部门共上报由种族、族群、血统、宗教、性取向、残疾、性别和性别认同偏见导致的犯罪案件5850起,尚未定罪或不定罪的违法案件6885起。(注27)
警察滥用执法权力。美国联邦调查局2015年犯罪报告数据显示,当年美国执法部门共实施10797088次逮捕,逮捕率为每十万居民3363人。(注28)美国警察在执法中滥用枪支现象非常严重。2015年6月1日至2016年3月31日,共发生1348起因逮捕而造成的死亡,平均每月发生135起。(注29)2016年共有963人被警察枪杀。(注30)《华盛顿邮报》报道,截至2016年7月8日,被美国警方枪杀的509人中,至少有124人是精神疾病患者。(注31)警察滥用职权枪杀平民却极少被追究刑事责任,每年有大约1000名平民被警察射杀,但2005年至2016年只有77名警察因此而被指控犯有过失杀人罪或谋杀罪。(注32)
监禁率居高不下。据美国市场研究公司2016年4月发布的数据,美国是世界上监禁率第二高的国家,每十万居民中有693人被监禁,2014年美国的在押犯人约为220万人,(注33)美国全国受过监禁的人数达到7000万人,占成年人的三分之一。(注34)亚拉巴马州监狱设计总容量为1.3万人,目前关押2.8万人,负载已超过一倍多。服刑者健康没有保障,肺结核、皮肤病相互传染。(注35)《华盛顿邮报》网站2016年11月28日报道,两名洛杉矶警员因殴打一名精神病囚犯并伪造记录掩盖其虐囚行为而被判监禁。(注36)《华盛顿邮报》网站2016年12月19日报道,洛杉矶警察局警察殴打和虐待囚犯,该警察局局长阻碍联邦部门开展调查,最终该警局20名成员被定罪。(注37)《华盛顿邮报》网站2016年12月2日报道,在纽约市赖克斯岛监狱的一名警卫“野蛮地”将一名生病的犯人踢死。(注38)监狱内死亡事件不断攀升。据美国联邦司法统计局2016年12月公布的数据,2001年至2014年,共发生50785起囚犯死亡事件。2014年美国联邦监狱和州监狱中共发生3927起囚犯死亡事件,是监狱死亡报告项目2001年实施以来报告的最大数值。自杀是地方监狱死亡的首要原因,2014年共发生372起,比2013年增加13%。在州监狱,自杀死亡人数呈现连续增长之势,2013—2014年间增长了30%。(注39)
二、政治权利遭到践踏
2016年,金钱政治和权钱交易主导美国选举,竞选过程谎言充斥,闹剧不断,政治权利无法保障,民众抵制和抗议活动此起彼伏,充分暴露了美国民主的虚伪本质。
投票率迭创新低。2016年选举投票率大约只有55%,为20年来最低。(注40)越来越多的美国民众对总统选举表示反感甚至愤怒。皮尤研究中心在选举投票之前的调查显示,很多曾准备参加投票的选民因为愤怒而放弃投票。他们不仅仅是不关心政治,而是对政治事务彻底厌恶和反感。(注41)
史上最昂贵的大选。2016年美国联邦职位的竞选花费超过了以往任何一年,达到68亿美元,比消费者在麦片上的花费(60亿美元)还要多。在国会议员选举中,候选人及其支持团体大约花费42.6亿美元,比2012年超出4.1亿美元。(注42)《华盛顿邮报》网站披露,截至2016年11月底,民主党和共和党提名的总统候选人的筹款分别达到14亿和9.32亿美元。(注43)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认为,2016年的美国选举是“金钱赢得一切的一年”,是“有钱人的黄金时代”。(注44)金钱政治引发了全国范围内的广泛抗议,大量示威者被警察逮捕。
主流媒体缺乏客观中立。2016年选举中美国主流媒体大量充满偏见和特定立场的报道评论,充分暴露了其既不客观又不中立的本质。美国媒体对总统选举的报道表现出鲜明的党派政治立场。根据加州大学圣巴巴拉分校进行的调查,全美100家报纸中有57家支持民主党总统候选人,2家支持共和党总统候选人。美国昆尼皮亚克大学10月19日的一个民调显示,55%的选民认为媒体对总统选举的报道存在偏见,其中共和党选民持此观点的比例高达9成,中间选民持此观点的比例为61%。(注45)
三、中低收入群体生活状况堪忧
2016年,美国社会两极分化更加严重,成年人全职工作比例创1983年以来最低水平,(注46)收入差距持续扩大,中产阶级规模出现拐点式萎缩,(注47)底层民众生活境况日趋恶化。
收入差距持续扩大。英国《卫报》网站2016年5月17日报道,美国500强公司首席执行官的收入是普通工人平均收入的340倍,普通工人2015年的收入扣除物价因素,与50年前几乎没有差别。(注48)《商业内幕》网站披露,扣除价格因素,1978年至2015年,美国最大的350家公司的首席执行官薪酬增长了约940%,普通工人却只增长了10%。(注49)《华尔街日报》网站报道,在过去30年中,将近70%的收入流入到最富有的10%的美国人手里。《纽约时代周刊》语带讥讽地称之为近年来最令人瞠目的“经济成就”。(注50)
中产阶级规模萎缩。《华尔街日报》报道,1940年出生的美国人中,有92%的人在30岁时收入超过他们父母30岁时的收入;而在1980年出生的人中,这一比例下降到51%。(注51)盖洛普咨询公司研究发现,美国人将自己定位为中产或上中产阶级的比例,在2000—2008年间平均为61%,而2016年下降至51%,意味着2500万人的经济生活质量急剧下滑。(注52)皮尤研究中心2016年5月11日发布的报告显示,在近25%的大都市中,中产阶级不再占据多数。(注53)2000—2014年间,美国中产阶级比例下降了四个百分点,在53个大都市地区则下降了六个百分点甚至更多。(注54)皮尤研究中心对全国范围内1500名成年人的调查表明,62%的人认为政府对中产阶级缺乏足够的重视。(注55)
低收入和贫困人口生活状况恶化。每7个美国人中就有1人生活在贫困线以下,至少4500万贫困人口生活困难。(注56)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49%的民众确认其家庭收入入不敷出,42%的民众认为其家庭刚能维持收支平衡。(注57)2015年年底,无家可归者约为50万人,(注58)大城市无家可归者人数急剧上升。仅威斯康星州就有超过6万人无家可归。(注59)成千上万快餐业、家庭护理和机场工作人员等低收入人群为争取每小时15美元最低工资标准的实现而不断举行罢工。(注60)
预期寿命下降。据美国国家健康统计中心2016年12月8日发布的数据,2015年美国人预期寿命20多年来首次出现总体下降,男性从2014年的76.5岁下降到76.3岁,女性则从81.3岁下降到81.2岁,总体平均寿命从78.9岁下降到78.8岁。(注61)与此同时,自杀率持续升高。据美国疾病控制和预防中心的报告,2013年美国共有41149人自杀,比1999年增加了约41%,自杀成为导致死亡的第十大原因,是凶杀案的两倍以上。(注62)2015年,自杀率再创新高,达到近30年以来的最高值。(注63)
健康状况下降。盖洛普咨询公司发布的报告指出,自1990年以来,25岁至59岁的美国居民在每个年龄段自我报告健康状况都在下降。美国劳动年龄人口中,因患有残疾而无法从事工作的人口比例从1980年的4.4%上升到2015年的6.8%。这种状况与美国医疗系统费用过高却效率过低相关。(注64)《芝加哥论坛报》网站2016年12月6日报道,美国复杂和不透明的处方药支付系统使药品公司的高管能够对普通药品设置高昂的价格,有些甚至利用病人的免费优惠券将药物价格提高了10倍。(注65)
社会保障体系存在严重弊端。《得梅因纪事报》2016年12月25日报道,全美残疾人申请福利排队名单已达1136849名,申请人需要等26个月才仅能得到行政部门的听证通知。(注66)根据单身母亲指南2016年9月17日发布的统计数据,在被解雇或正在找工作的单身母亲中,只有22.4%能够领到失业救济金。(注67)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2016年12月12日报道,美国有16个州的监狱系统没有为释放囚犯提供医疗补助,9个州仅提供非常有限的补助项目,而这25个州每年释放约375000名囚犯。费城监狱每年释放9000名患有慢性病的囚犯,其中66.7%被释放后无法享受医疗救助。(注68)
四、种族歧视愈演愈烈
2016年,美国种族关系日趋恶化,白人警察枪杀非洲裔事件频繁发生,执法司法领域存在明显的种族歧视,少数种族在就业和收入方面与白人存在系统性差距,在学校和社会生活中遭遇各种隐性和显性的种族歧视。《今日美国》网站2016年7月14日报道,调查显示,52%的美国人认为针对非洲裔的种族歧视问题“非常严重”。《纽约时报》和哥伦比亚广播公司的联合调查显示,69%的受访者认为美国的种族关系整体很差。60%的受访者认为美国的种族关系正在趋于恶化,而一年前认同这一观点的比例仅为38%。(注69)
警察枪杀非洲裔事件连续发生。根据“警察暴力地图”网站的统计,2016年美国警察至少杀死了303名非洲裔美国人。(注70)2016年7月5日,37岁的非洲裔男子斯特林在路易斯安那州巴吞鲁日的便利店外与人发生冲突,警察赶到之后将其制伏在地,骑在他身上近距离连开多枪将其射杀。(注71)2016年7月6日,明尼苏达州警察拦检一辆尾灯发生故障的汽车时,在非洲裔男子卡斯提尔拿取驾照过程中将其射杀。卡斯提尔的母亲表示,儿子作为非洲裔“出生在了错误的国家”,控诉“这是对非洲裔美国人民无声的战争”。美国政府也承认这两起致命的枪击案并非孤立事件,而是预示着刑事司法系统面临更广泛的挑战。(注72)连续两天发生警察枪杀非洲裔事件,引发了全国性的强烈抗议。2016年7月7日,在得克萨斯州达拉斯市中心的游行示威活动期间,一名非洲裔退伍军人开枪打死5名警察,打伤9名警察,行凶者自称杀死白人警察就是为了抗议警方枪杀非洲裔美国人的暴行。(注73)《华盛顿邮报》网站对2015年美国警察枪击案的调查显示,非洲裔美国人被警察枪杀的概率是白人的2.5倍。在与警察遭遇的情况下,手无寸铁的非洲裔被警察枪杀的概率是白人的5倍。(注74)2016年2月17日,非洲裔男子加斯顿在经历严重车祸神志恍惚的状态下被辛辛那提三名警察开枪击毙,警方的解释是他试图去取腰带上挂的枪,但事后证明那是一支假枪。而仅在此前一天,一名白人男子甚至用这种假枪对准辛辛那提的警察,警方却没有开枪,毫发无损地将其逮捕后仅以威胁警方的罪名进行起诉。《纽约每日新闻》网站评论称,这两个相似事件的不同结果突出表明了警察对待非洲裔和白人态度完全不同,在美国的确存在着种族上的双重标准。(注75)《华盛顿邮报》网站2016年12月6日报道,28岁的白人韦尔奇携带半自动步枪进入华盛顿西北部一家餐厅,之后放下武器从餐厅走出,背向警察双手举起,警察没有开枪。(注76)与此形成鲜明对照的是,2016年9月16日,在俄克拉何马州塔尔萨市,手无寸铁的非洲裔男子克拉彻在高举双手背向警察的情况下被白人警察开枪击毙,他在被杀之前还遭遇了警方泰瑟枪的电击。(注77)
执法司法领域种族歧视司空见惯。《纽约时报》网站2016年8月10日报道,巴尔的摩市长期以来实施“零容忍”街头执法,鼓励警察仅依据轻微的、高度自由裁量的过错而广泛采取截停、搜查和逮捕行动,这些做法违反了宪法,并侵犯了公民的法定权利。来自全国各地警察部门的数据显示,在实施“零容忍”策略地区,警察逮捕的对象主要为贫困社区中的非洲裔美国人,而对富裕白人社区同样的行为视而不见。(注78)美国公共宗教研究所的调查表明,64%的非洲裔认为社区内存在警察虐待问题,81%的非洲裔则认为警察枪杀非洲裔是广泛存在的一种普遍现象。(注79)《华盛顿邮报》网站2016年8月31日报道,五年前印第安纳州南本德市警察误将18岁的非洲裔高中生富兰克林认作嫌疑人,在没有获得搜查令的情况下闯入其家中,对其殴打电击并错误逮捕。2016年8月初,陪审团认定警方严重侵犯了富兰克林的宪法权利,但法官仅判决每名被告赔偿他及家人1美元,合计18美元。南本德市主任牧师西姆斯说:“这个微不足道的赔偿传递给富兰克林及其家人一个强烈的信号:你的权利只值1美元。”(注80)
少数族裔在就业和收入方面与白人的差距持续扩大。美国劳工统计局数据显示,2016年12月非洲裔的失业率接近白人的两倍,拉美裔的失业率比白人高出35%以上。(注81)《纽约每日新闻》网站2016年9月21日报道,非洲裔和白人的收入差距已经达到近40年来最严重的地步。2015年非洲裔和白人的时薪差距扩大到惊人的26.7%。白人平均时薪为25.22美元,而非洲裔的平均时薪则仅为18.49美元。(注82)非洲裔男性的平均时薪1979年比白人男性低22%,2015年扩大到31%;非洲裔女性时薪差距则从6%扩大到了19%。(注83)全国妇女法律中心的报告显示,白人男性每收入1美元,拉美裔女性只能收入54美分;工作40年后与相对应的白人男性相比,非洲裔和拉美裔女性将分别少收入87.7万美元和100万美元。(注84)
公立学校的纪律处分存在明显种族差异。美国教育部2013年至2014年民权数据显示,遭受离校停课处分的280万学生中,有110万是非洲裔学生。非洲裔学生遭受离校停课处分的可能性是白人学生的3.8倍。(注85)《今日美国》网站2016年10月5日报道,特拉华州印度河学区设立了进行隔离性特殊教育的“卡弗学院”,作为违纪学生的隔离管教场所。在印度河学区就读的白人学生携带手机上学,手机通常会被临时没收一天;而非洲裔学生的背包中如被发现带有手机,就会被直接送到“卡弗学院”。非洲裔学生不成比例地被以各种借口送到“卡弗学院”,以随意的理由对他们进行随意时长的隔离,完全忽视学生的教育需求。一些家长联合向联邦法院提起诉讼,称该学院成了惩罚非洲裔学生的“垃圾倾倒场”。(注86)
穆斯林遭遇日益严重的歧视。《华盛顿邮报》网站2016年12月9日报道,82%的受访者认为美国的穆斯林面临歧视,其中57%的人认为穆斯林面临严重歧视,这一比例比三年前的调查高出7个百分点。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还显示,穆斯林多年来都是美国最受歧视的群体。(注87)
种族歧视遭到联合国严厉谴责。联合国人权理事会非洲裔问题专家工作组2016年1月9日至29日在美国进行调查后,对诸如警察枪杀非洲裔美国人、校警粗暴对待非洲裔学生、针对非洲裔群体的暴力被免予刑罚、带有种族偏见的刑事司法系统、非洲裔被不成比例地大规模监禁以及因贫困被刑事定罪等问题表示了严重关切。现任联合国非洲裔问题工作组负责人弗朗斯女士强调:“和其他人口相比,非洲裔美国人几乎在所有人类发展指标如预期寿命、收入和财富、教育水平、住房、劳动就业,甚至食品安全等方面都存在着固化的差距。这些差距所体现的结构性歧视在事实上构成了非洲裔充分实现自己人权的巨大障碍。”(注88)专家工作组的调查报告指出,美国政府未能履行保护非洲裔权利的责任,制度性和结构性种族主义的持续存在,对非洲裔公民权利、政治权利、经济社会文化权利造成了负面的影响。报告重点批评了警察暴力以及刑事司法系统中的种族歧视行为。大量案例证明执法人员存在暴力执法与过度使用致命武力的问题,而这些行为大多被免予刑事处罚。“警察枪杀非洲裔及其带来的心理创伤使人联想起过去私刑处死的种族恐怖主义行为。对国家暴力行为免予刑罚已经造成了当前的人权危机,必须作为紧急事项予以处理。”报告称,警察对手无寸铁的非洲裔的杀戮,只是司法体系中普遍存在的种族偏见的冰山一角。非洲裔男性的被监禁率比白人男性高5.9倍,非洲裔女性的被监禁率比白人女性高2.1倍,非洲裔仅占美国总人口的14%,却占联邦和各州囚犯总数的36%。非洲裔自小就被视作危险的犯罪群体,面临着有罪推定。非洲裔要比白人更可能面临严厉的刑事惩罚,尤其是在死刑上。报告指出,非洲裔还在教育、医疗、住房、就业等方面处于严重不平等状况。26%(超过1000万)的非洲裔处于贫困之中,12%的非洲裔生活在极度贫困之中。2015年美国50多万无家可归者中,非洲裔占了40.4%。(注89)
五、妇女儿童老年人权利缺乏应有保障
2016年,美国妇女儿童老年人权利保障状况堪忧,女性收入大幅低于男性,频繁遭受性骚扰和性侵犯,儿童贫困率居高不下,虐待老年人事件时有发生。
性别收入差距明显。2016年,在工作量同等的情况下,美国女性的平均薪资仍然大幅低于男性。(注90)纽约市公共部门的性别薪资差距达18%;(注91)而在圣迭戈的主管层级人员中,男性薪资超过女性薪资的情况更加明显,女性要比男性平均每年少收入大约3.7万美元。(注92)据全国妇女法律中心对联邦劳动统计数据的分析,加利福尼亚州薪酬等于或低于最低工资的劳工六成是妇女。(注93)
性骚扰、性侵犯事件频繁发生。《今日美国》网站2016年7月7日报道,大约有四分之一的女性曾在工作中受到性骚扰。(注94)由于许多受害者因各种原因不敢提出指控,这种情况的实际数量可能会高得多。《纽约邮报》网站2016年7月14日报道,调查发现田纳西州议会议员达勒姆曾利用职务之便至少对22名女性实施性骚扰,其中包括实习生、游说者、雇员以及党工。(注95)在执法领域,美国警方不仅对性侵犯受害者权利保障不够,而且在处理性侵害案件过程中存在严重性别偏见。《纽约时报》网站2016年10月28日报道,巴尔的摩警方不仅蔑视性侵犯受害者的投诉,而且让试图举报性侵犯的妇女蒙受羞辱,指责或阻止她们辨认犯罪嫌疑人。更有甚者,有些警员以免于逮捕、现金或毒品为交换条件胁迫参与性交易的弱势群体为其提供性服务。(注96)《洛杉矶时报》2016年10月28日报道,在过去12个月里,贫民区居住的妇女有一半遭到过攻击,其中四分之一遭受过性侵犯。(注97)美国教育部民权办公室调查报告显示,截至2016年2月26日,美国有167所高校正在接受涉及性暴力问题的联邦调查。《华盛顿邮报》与凯泽家庭基金会2015年的联合民调显示,近两成的年轻女性在大学四年期间遭到过性侵犯。(注98)据加州大学圣克鲁兹分校针对200名研究生的调查,有32.6%的受访者表示他们曾遭到或知道有人曾遭到过性骚扰。(注99)中小学校园性暴力事件也不断发生,美国教育部在2015财年收到了65起有关基础教育学区处理校园性暴力的民权投诉,是上一年度的三倍。(注100)《迈阿密先驱报》网站2016年9月21日报道,一名16岁的高中女孩被同学性侵之后,反而因申诉被校方多次停课,而且在调查过程中遭到了二次心理伤害。(注101)
儿童权利缺乏充分保护。根据美国城市研究所2016年9月11日发布的研究报告,680万名10—17岁的青少年处于食品匮乏状态。一些青少年通过偷窃、色情活动、贩毒等手段来填饱肚子,有些青少年为了获取食物而故意使成绩下降,以便参加暑期的补习班来获得学校的午餐,甚至还有些儿童将入狱作为获得食物的备选方案。(注102)皮尤研究中心的调查显示,59%的人认为政府对穷人及儿童做得不够。(注103)美联社网站2016年10月14日报道,美国2016年上半年每隔一天就会发生一起未成年人因意外枪击死亡事件。(注104)据《今日美国》网站10月5日发表的研究报告,美国在19个州中有超过16万学生是学校体罚的受害者。(注105)得克萨斯州14000个儿童受虐案未能及时处理,该州儿童保护服务组织未能在预期时间内探视处理儿童家暴事件,造成多名儿童在立案后仍难逃被虐身亡。(注106)
老年人处境艰难。《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2016年6月15日报道,美国全国老人防虐中心估计每年有约500万老年人遭到虐待,其中90%是被家庭成员尤其是他们的子女虐待。虐待的形式有的是口头的,有的是经济上的,还有的是身体或者性虐待。(注107)老年妇女的贫困状况尤其堪忧。国家退休安全研究所的报告显示,在65岁及以上的年龄段,妇女比男性的贫困率高出80%,75岁至79岁的女性贫困人数是男性的3倍。(注108)
六、粗暴侵犯他国人权
2016年,美国依然粗暴侵犯他国人权,空袭造成大量平民伤亡,海外监听项目侵犯他国公民隐私权,在世界多处设立监狱非法关押虐待囚犯。
空袭行动造成大量平民伤亡。空中战争跟踪组织统计,2014年8月8日至2016年12月19日,美国空袭伊拉克7258次,空袭叙利亚5828次,造成733起平民死亡的事件,共导致4568—6127名平民死亡。(注109)《洛杉矶时报》网站2016年12月2日报道,美国在阿富汗楠格哈尔省进行的空袭行动中造成了至少15名平民死亡,遭到联合国谴责。(注110) 2009年以来,美国无人机攻击仅在巴基斯坦、也门和索马里就造成超过800平民伤亡。(注111)
非法关押和虐待他国囚犯问题迟迟未得到解决。美国政府早在2009年就承诺在一年之内关闭关塔那摩监狱,但直到2016年12月4日,仍然有59名囚犯关押其中。(注112)《华盛顿邮报》2016年6月14日报道,美国公民自由联盟以“违反信息自由”将中央情报局告上法庭,迫使其公布50份解密文件。其中一份文件显示,在中央情报局设在阿富汗的“盐坑”监狱中,嫌疑人拉曼被关在冰冷的牢房,身上被不断浇水,最终死于体温过低。(注113)另一份题为《身体压力描述》的报告显示,中央情报局曾使用包括“扇耳光”“戴成人尿片进行羞辱”“害虫噬咬”“假装活埋”等方式虐待囚犯。2016年11月,国际刑事法院首席检察官在一份报告中指出,美国军队和中央情报局在阿富汗境内对被拘留者施加酷刑的做法,很有可能已经犯下了战争罪行。(注114)
继续进行大规模海外监听。美国情报部门长期监听他国国家元首和其他领导人、外交机构和普通民众。自2013年6月斯诺登曝光美国的“棱镜”项目以来,美国监听其他国家和国际组织领导人、普通民众和相关企业的范围仍在不断扩大,技术手段日益翻新,受到强烈批评。2016年,美国中央情报局通过投资有关私人公司,加大了对各国公民在推特、脸谱、Instagram等社交媒体上发表言论的监控力度。(注115)位于纽约市中心的一座无窗大厦是美国国家安全局在曼哈顿的秘密监听中心,不仅监听美国国内通讯,而且针对国际货币基金组织、世界银行和其他至少38个国家采取监听行动。(注116)美国国家安全局在大楼内运营代号为“Titanpointe”的间谍中心,利用大楼内美国国际电话电报公司的设备,监测进出美国的电话、传真及网络信息,截取包含邮件、聊天、Skype电话、密码以及网络浏览历史信息的卫星数据。美国的上述行为遭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批评。
(注1)美国枪支暴力档案室网站(http://年12月31日。
(注2)美国市场研究公司网站(https://年4月。
(注3)《哈佛法律评论》网站(http://harvardlawreview.org),2017年1月5日。
(注4)盖洛普咨询公司网站(http://年9月20日。
(注5)《新闻人》网站(http://年12月8日。
(注6)英国《每日邮报》网站(http://年9月10日。
(注7)英国《每日邮报》网站(http://年9月10日。
(注8)《美国新闻》网站(http://年12月8日。
(注9)联合国网站(http://年8月18日。
(注10)《纽约每日新闻》网站(http://年4月11日。
(注11)《圣迭戈联合论坛报》网站(http://年4月10日。
(注12)《今日美国》网站(http://年7月7日。
(注13)《华盛顿邮报》网站(https://年3月5日。
(注14)美国城市研究所网站(http://年9月11日。
(注15)《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http://年6月15日。
(注16)空中战争跟踪组织网站(http://airwars.org),2016年12月19日。
(注17)英国《卫报》网站(https://年7月1日。
(注18)联合国网站(http://年12月19日。
(注19)美国联邦调查局网站(https://ucr.fbi.gov),2016年9月26日。
(注20)美国枪支暴力档案室网站(http://年12月31日。
(注21)《华盛顿邮报》网站(https://年6月12日。
(注22)《2015年美国犯罪报告》(https://ucr.fbi.gov)。
(注23)美国市场研究公司网站(https://
(注24)英国《每日邮报》网站(http://年7月26日。
(注25)《华盛顿邮报》网站(https://年5月14日。
(注26)英国《每日邮报》网站(http://年7月26日。
(注27)美国联邦调查局网站(https://年11月14日。
(注28)美国联邦调查局网站(https://ucr.fbi.gov)。
(注29)美国司法统计局网站(http://年12月22日。
(注30)《华盛顿邮报》“警察枪杀数据”网站(https://github.com/washingtonpost/data-police-shootings)。
(注31)美国市场研究公司网站(https://年7月8日。
(注32)《华盛顿邮报》网站(https://年10月19日。
(注33)美国市场研究公司网站(https://年4月。
(注34)《哈佛法律评论》网站(http://harvardlawreview.org),2017年1月5日。
(注35)亚拉巴马公共电台网站(http://apr.org),2016年12月16日。
(注36)《华盛顿邮报》网站(https://年11月28日。
(注37)《华盛顿邮报》网站(https://年12月19日。
(注38)《华盛顿邮报》网站(https://年12月2日。
(注39)美国司法统计局网站(http://年12月。
(注40)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http://edition.cnn.com),2016年11月30日。
(注41)《赫芬顿邮报》网站(http://年12月6日。
(注42)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http://年11月8日。
(注43)《华盛顿邮报》网站(https://年12月9日。
(注44)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http://us.cnn.com),2016年11月12日。
(注45)昆尼皮亚克大学网站(http://poll.qu.edu),2016年10月19日。
(注46)盖洛普咨询公司网站(http://年9月20日。
(注47)美联社网站(http://bigstory.ap.org),2016年5月12日。
(注48)英国《卫报》网站(https://年5月17日。
(注49)《商业内幕》网站(http://年8月15日。
(注50)《新闻人》网站(http://年12月8日。
(注51)《新闻人》网站(http://年12月8日。
(注52)盖洛普咨询公司网站(http://年9月20日。
(注53)美联社网站(http://bigstory.ap.org),2016年5月12日。
(注54)皮尤研究中心网站(http://年5月11日。
(注55)皮尤研究中心网站(http://年2月4日。
(注56)英国《每日邮报》网站(http://年9月10日。
(注57)皮尤研究中心网站(http://年2月4日。
(注58) 美国《大西洋》月刊网站(http://年2月11日。
(注59)《今日美国》网站(http://年10月16日。
(注60)英国《卫报》网站(https://年11月21日。
(注61)英国广播公司网站(http://年12月8日。
(注62)美国劳工统计局网站(https://年12月。
(注63)英国广播公司网站(http://年4月22日。
(注64)盖洛普咨询公司网站(http://年12月15日。
(注65)《芝加哥论坛报》网站(http://年12月6日。
(注66)《得梅因纪事报》,2016年12月25日。
(注67)《单身母亲指导》网站(https://singlemotherguide.com),2016年9月17日。
(注68)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http://edition.cnn.com),2016年12月12日。
(注69)《今日美国》网站(http://年7月14日。
(注70)“警察暴力地图”网站(http://mappingpoliceviolence.org),2016年12月。
(注71)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http://edition.cnn.com),2016年7月8日。
(注72)英国广播公司网站(http://年7月7日。
(注73)《今日美国》网站(http://年7月14日。
(注74)《华盛顿邮报》网站(https://年12月6日。
(注75)《纽约每日新闻》网站(http://年2月19日。
(注76)《华盛顿邮报》网站(https://年12月6日。
(注77)哥伦比亚广播公司新闻网(http://年9月19日。
(注78)《纽约时报》网站(http://年8月10日。
(注79)美国公共宗教研究所网站(http://年8月7日。
(注80)《华盛顿邮报》网站(https://年8月31日。
(注81)美国劳工统计局网站(http://年1月6日。
(注82)《纽约每日新闻》网站(http://年9月21日。
(注83)英国《卫报》网站(https://年9月20日。
(注84)英国《卫报》网站(https://年8月16日。
(注85)《国际商业时报》网站(http://年8月25日。
(注86)《今日美国》网站(http://年10月5日。
(注87)《华盛顿邮报》网站(https://年12月9日。
(注88)联合国网站(http://年1月29日。
(注89)联合国网站(http://年8月18日。
(注90)《华盛顿邮报》网站(https://年3月8日。
(注91)《纽约每日新闻》网站(http://年4月11日。
(注92)《圣迭戈联合论坛报》网站(http://年8月14日。
(注93)《圣迭戈联合论坛报》网站(http://年4月10日。
(注94)《今日美国》网站(http://年7月7日。
(注95)《纽约邮报》网站(http://nypost.com),2016年7月14日。
(注96)《纽约时报》网站(http://年10月28日。
(注97)《洛杉矶时报》网站(http://年10月28日。
(注98)《华盛顿邮报》网站(https://年3月5日。
(注99)《洛杉矶时报》网站(http://年3月2日。
(注100)《华盛顿邮报》网站(https://年1月17日。
(注101)《迈阿密先驱报》网站(http://年9月21日。
(注102)美国城市研究所网站(http://年9月11日。
(注103)皮尤研究中心网站(http://年2月4日。
(注104)美联社网站(http://bigstory.ap.org),2016年10月14日。
(注105)《今日美国》网站(http://年10月5日。
(注106)《奥斯汀美国政治家》网站(http://年10月4日。
(注107)《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http://年6月15日。
(注108)《芝加哥论坛报》网站(http://年7月10日。
(注109)空中战争跟踪组织网站(http://airwars.org),2016年12月19日。
(注110)《洛杉矶时报》网站(http://年12月2日。
(注111)英国《卫报》网站(https://年7月1日。
(注112)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 (http://年12月4日。
(注113)《华盛顿邮报》网站(https://年6月14日。
(注114)《基督教科学箴言报》网站(http://年11月15日。
(注115) Intercept网站(https://theintercept.com),2016年4月15日。
(注116)英国《独立报》网站(http://年11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