女童举吊瓶参观衡水中学:为何“推娃”会做走向病入膏肓?

女童举吊瓶参观衡水中学:为何“推娃”会做走向病入膏肓?

有媒体报道,5月4日,是衡水中学“一年一度的开放日”,一位父亲举着吊瓶,带着正在输液的女儿前来参观。10岁的女儿此前连续四天发高烧到(38-39)度,但父亲认为“开放日”机会难得,想让孩子感受一下“衡水中学”的气氛。据当事父亲称:“我们没文化,但是希望孩子能有文化;所以,(女儿)一定要考上(衡水中学)”。

对于这样的事情,当时父亲的“言行举止”,很快触发社交媒体上的各种“围攻”,女孩父亲“狼爸”的标签也顺势被打上。但是,我们要知道,这些都是“推娃”大潮中,较为常见的事情儿。我们暂且不论“女童举吊瓶参观衡水中学”能不能感受到所谓的学习气氛,但就“带病参观的行为”,就让人感到某种不适。

当然,我们也能理解,一个父亲对女儿的美好期待。只是,这样的行为真的有用吗?起码在一定程度上,女儿的身体应该更为重要才是。很多时候,关于所谓的名校(小学或中学),其实被渲染的过头。所谓的“好成绩”,事实上也并非归于老师的素质,更多是“生源好”的结果。

总之,“升学率”并不是一蹴而就的事情。只可惜,从众多的“学区房”,“补习班”来看,家长们为“推娃”也是费尽心机。“自己没文化,希望孩子有文化”,看起来是一种朴素的教育观。但是,从根本上讲,很多父母根本没有搞清楚教育的本质是什么。

在他(她)们来看,只要“念好书,前途就会很光明”。然而,在教育的范畴内,他(她)们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对于一个人来讲,“知识的教育”固然重要,但是,更重要的是“人性的的教育”。一个人如果为追逐成功,命都不要,这样的认知自然是可怕的。

并且,我们也能知道,即便参观完“衡水中学”,也并不见得孩子就一定能马上蜕变。所以,“狼爸”的期许很好,但是,比起期许本身,治好“女儿的高烧”和“自己的认知膏肓”,可能更为重要。要不然,带着女儿举吊瓶参观“衡水中学”的行为,只会成为一种“刻奇”,被人耻笑。

“推娃”是大多数家庭的核心,那些曾经失意的父母,渴望孩子实现自己曾经没有实现的愿望,在现实生活中,依旧是盲目的大多数。坦白讲,从伦理延续上,这其实有一定的积极意义。但是,当父母把孩子奉为通向美好生活的一种工具时,就显得有些太过功利。

因为,每一个人的人生属于他(她)自己,所有的努力和成长的结果,也会属于他(她)自己。虽然父母在儿女未成年时期,付出很多。但应该是作为一种人生体验在践行,而非把这个过程的付出,捆绑式的强加于自己的孩子。而这也是很多孩子,被家庭使命压垮的主要原因。

过去十年,二十年,一个孩子的命运确实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家庭的命运。但是,这种“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认知方式,对于个体的成长,并不是一件好事儿。我们先不说,那些成功者都活着怎么样,但那些失败者,往往会因家庭使命的溃败,最终走向毁灭。

只是,道理都懂,可“推娃狂潮”从来没有减缓,通过受教育向上攀升,虽然充满积极的意义。但是,如果为达到目的已经变得姿势扭曲,那么就值得警惕。如果,一个人从出生,就已经将一生的台阶算好,这样的人生之路自然是无聊的。

然而,在当下很多家庭中,一个孩子从孕育之初,就开始被父母定性为“未来之子”。但是,多数时候,能如愿以偿的却并不多。教育到底是什么?很多父母根本没有搞清楚。知识很重要,人性也很重要,可是回到个体的骨子里,只有会生活,懂得生活,或许才更重要。

而这也是,当下我们要面对的一个大的课题。很多孩子一路高走,可是回到生活的世界里,却是一个十足的傻子。不会做饭,不会洗衣,甚至不会谈恋爱,着实让人感到可悲。从某种意义上而言,这些可能是作为人最起码的一些技能,但是很多孩子已经在“丧失”。

“狼爸”,“虎妈”这些看起来惊世骇俗的硬核标签,最本质的问题,不在于学习动物世界的育儿方式,而在于,将人不当人的教育模式,终究会酿造悲剧。就拿最近人们讨论的“北大学子弑母案”来讲,可能,“吴谢宇”在主流的教育标准认定上,是一种很完美的“教育成果”。

但是,当悲剧降临的时候,人们却在事无巨细的挖掘背后的“人性教育”,着实值得我们去深思。所以说,父母们在“推娃”的时候,更为重要的一点是,看自己的方式,有没有扭曲。因为,当“推娃”的姿势扭曲时,可能孩子也会跟着“扭曲”。

给孩子好的教育环境,好的生活条件,这些都无可厚非。但是,当自己的孩子还处于身体不适的时候,还继续让孩子去拼命的加持加油,这就不值得提倡了。我们常讲,身体病入膏肓不可怕。最怕的是,从思维层面上,病入膏肓。而“女童举吊瓶参观衡水中学”的行为,似乎已经透着这样的氛围。

原创文章,谢绝转载,首发微信公众号:qingnianxueji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