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作为儒家经典,“四书之首”,它的核心讲了这一个字

大家好,这里是小播读书,今天我们要分享的是《大学》这本书的核心思想。

大家都应该听说过“四书五经”,但你知道它们是什么吗?“四书”包括:《大学》、《中庸》、《论语》、《孟子》。

其中《论语》《孟子》分别是孔子、孟子及其学生的言论集,而《大学》《中庸》则是《礼记》中的两篇。

所谓《五经》,是《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这五部经典的合称。先秦时期的孔门教材本是“六经”,但其中的《乐经》失传,所以只剩下五经。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四书之首”,它的核心讲了这一个字

01

今天我们要跟大家分享的是“四书”之首:《大学》的内容。这本书为什么能作为四书之首,它都讲了哪些内容?对我们又有什么启发?今天我们来聊聊。

儒家思想大家知道,那你知道学习儒家思想的最终目标是什么吗?这本书《大学》在一开篇就回答了这个问题,我们都说要“以始为终”,所以,作为儒家经典,中华文化的经典的《大学》一开篇就告诉我们,“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再止于至善”。

所以,儒家思想的最终目标是“止于至善”,“善”是儒家思想的根本,“至善”是儒者的最终目标。

那为什么“善”是儒家的出发点呢?

《大学》说“知止而后有定,定而后能静,静而后能安,安而后能虑,虑而后能得。物有本末,事有终始。知所先后,则近道矣。”

意思是说“知道应该达到的最终目标,才能够使自己志向坚定;志向坚定才能够镇静不躁;镇静不躁才能够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够思虑周祥;思虑周祥才能够有所收获。”

一个人能有所成就,必然会经历“定、静、安、虑、得”这五个步骤。当然,善的思想,在儒家思想中也随处可见,必然孔子在《论语》中说“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 孟子说“人性之善,犹水之就下也。人无有不善,水无有不下”。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四书之首”,它的核心讲了这一个字


02

“善”不仅是儒家思想的出发点,也是儒者的行为准则,或者处世态度。孔子说

“与善人居,如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即与之化矣;与不善人居,如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亦与之化矣。”

意思是要提醒人们要洁身自爱和日臻完善,与品德高尚的人打交道。孔子的得意门生颜渊就非常赞赏孔子的“循循善诱”以及孔子为人师表的魅力。孟子也说“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善也是有志之士的基本要求。

“与人为善”是良性人际交往的根本,也是儒家思想的出发点。中国人讲究“与人为善,以和为贵”其实很大程度上都是受到了儒家思想的“善”的影响。

03

那你可能会问?为什么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思想如此强调善?我总结有三个原因: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四书之首”,它的核心讲了这一个字


第一:“善”有时代背景。孔子身处春秋战国时代,在礼崩乐坏、诸侯纷争的年代,孔子四处游说,劝导各位诸侯国放弃战争,恢复和平,主张“仁政”,所以,儒家以“善”为思想的出发点其实有其时代背景的。

第二:“善”是道德最高标准。我们都知道儒家思想是一种人文主义思想,强调人生的意义和价值,而要追求人生的价值和意义,就要以道德作为基础,所以,儒家以“善”来作为所有道德的最高标准,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了其他道德,比如“仁义礼智信”。

第三:儒学的对象,我们都知道,孔子出生于没落的贵族家庭,孔子也是很多王公贵族弟子的老师,所以儒学的对象,一般来说都是当时的统治阶级。孔子推行仁政,避免战争,那么就需要给这些王公贵族,未来的统治者传递“善”的理念,《大学》的开始也说“大学之道,在明明德,在亲民,在止于至善”,其中“亲民”其实就是对这些未来的统治者说的,而不是一般人。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四书之首”,它的核心讲了这一个字


04

好了,说了《大学》核心,以及儒家的“善”,其实,在同时的西方世界,“善”同样是被列为“最高道德标准”,比孔子小几十岁的苏格拉底,是古希腊著名的“三贤”之一,也是西方伟大的思想家,苏格拉底也提出了“道德即知识”的理念,认为知识就是最高的善,知识就是美德。有知识的人,必定有美德,必定会做善事。有知识而去作恶这是不可能的。

虽然当时东西方的思想和文化并没有太多交集,但对人性向善的需求,可以说是东西方人共同的追求。

好了,还是回到我们的主题《大学》这本书。讲完了这本书最重要的一个字“善”之后,我们再来看看,这本书也非常重要的“八个字”,那就是被称之为“八条目”: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

很多人都听说过“齐家治国平天下”,但其实这只是《大学》“八条目”的其中三条,这八条目其实就是对“善”的实践,也可以说是一种“修身”的实践。在《大学》的第二章说

古之欲明明德于天下者,先治其国。欲治其国者,先齐其家。欲齐其家者,先修其身。欲修其身者,先正其心。欲正其心者,先诚其意。欲诚其意者,先致其知;致知在格物。

实践善,最终的成就是“平天下”,但要经过“格物、致知、诚意、正心、修身、齐家、治国”这七个步骤,在《大学》的后面内容,就是对这个“修身”过程的具体阐释。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四书之首”,它的核心讲了这一个字


比如《大学》的第四章中说“所谓诚其意者,毋自欺也。如恶恶臭,如好好色,此之谓自谦。故君子必慎其独也。”,就是讲什么是“诚”,以及如何做到“诚”。所谓“诚”,就是说不要自己欺骗自己。这里有两层意思,一方面是不要欺骗自己,一方面是不要欺骗别人。不要骗自己,比如厌恶污秽的气味那样,难闻就是难闻;不要欺骗别人,就像喜爱美丽的女子那样,没有必要隐瞒。做到“诚”就是让自己感到心安理得。所以君子一定要在独处的时候保持谨慎的态度,就是即便在一个人的时候,我们也要保持“真诚”,不要伪装。

曾子说“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 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诚就是要随时保持,像别人一直在看着自己,并且用手指着自己一样。财富可以装饰房屋,品德却可以修养身心,使心胸宽广而身体舒泰安康。所以,品德高尚的人一定要使自己的意念真诚。

《大学》作为儒家经典,“四书之首”,它的核心讲了这一个字


其实就一个“诚”字,现在很多人都无法做到,能做到对自己坦诚、也能做到对别人坦诚并不容易。很多人认为,坦诚面对别人是最难的,但其实我认为,要坦诚面对自己才是最难的。就像苏格拉底说的“我唯一知道的,就是我一无所知”,苏格拉底主张“认识你自己”,其实就是要坦诚面对自己,并认识自己。

好了,今天的内容就是这些,如果喜欢我的文章,请关注“小播读书”或分享给您的朋友,谢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