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庆:浅谈中学文言文教学

浅谈中学文言文教学

隆昌 张庆

张庆:浅谈中学文言文教学

众所周知,语文学科内涵丰富,知识多元,实践性强,深得学生喜欢,但文言文部分教学却成为语文教师的“心病”,学生听不懂,不愿听,更怕上文言文课,甚至不明白学习文言文的意义,致使在进行文言文教学内容时,教师在讲台上费劲口舌大讲特讲时,坐在下面的学生一脸茫然,有的是不知所云,有的如坐针毡,更有甚者昏昏欲睡,但任何一位从事语文教学的教师都清楚,古文在中学语文教学中的重要性,它不仅在中考、高考的考试分值上占有很大的比例,更重要的是它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髓,承载着中华五千年的文明,所以,作为一名语文教师有责任、有义务让学生掌握这些知识。因此,中学文言文教学困难重重。

为何会出现这种情况呢?

1、文言文本身的特点对于学生来讲比较难理解,文言文是被先人使用的特殊的语言体系、特别的语言习惯、特定的语法和语序,以及特定的语言含义,这些知识离我们学生的生活比较远,所以从一开始接触文言文,学生就会产生陌生感,久而久之,使学生望而却步,而且从“五四”以来,我们一直提倡接触白话文,学生也就失去了学习文言文的环境。

2、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脱节,难度过度不当,小学文言文教学过于简单,没有涉及任何语法、含义分析及很多特殊用法,只是要求背诵一些简单的诗歌,但到了中学一下子就直接考察学生的字词的用法、句子的翻译、句子的赏析、文章内涵的分析等。难度过度太大,学生很难适应这种变化,而中学学习科目又多,学习任务重,所以无法完全完成每一次文言文的学习任务,问题积累的越来越多,最后在无法解决时,只能逃避。

3、传统的文言文教学方式影响学生的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由于上面两点的原因,因此我们绝大多数的语文教师在学生一接触到文言文时,首先大讲特讲“规律”,然后注重文辞梳理,在整个过程中,没有想到学生喜欢什么,他们想怎样学文言文,结果可想而知,学生死记硬背之后仍然一知半解,只好听天由命。

如何解决困难?

在不改变生活的前提下,在无法调整教材的情况下,作为中学语文教师,我们能做的是改变调整自己的教法,把培养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摆在第一位,调动学生学习的自主性,最终让学生“学会”文言文,“会学”文言文,知晓学习文言文的重要性,继承和传承中华传统文化。

1、“用”文言文,吸引学生的眼球。前面我们也讲到了,中小学文言文教学脱节,难度过度不当,致使学生逃避学习文言文,那么这就需要我们来调整这种跨度,怎么调整?这个就需要教师在平时将相关的文言文及古诗词收集在一起,在不同的场合将它们呈现在学生面前,例如初一新生刚刚走进中学的大门,对周围的环境都不熟悉,更多的是怀念小学的老师和朋友,这时我们就可以先用王勃的“海内存知己,天涯如比邻”来劝慰他们,然后用孟子的“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然后动心忍性,增益其所不能”来鼓励他们,再用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来教导他们,这样学生不仅会觉得这个老师好厉害,这么会用文言文,而且会觉得文言文这么有意思,自然就产生学习的兴趣。

2、以重点带一般,培养学生的自读能力。任何一本教材,任何一篇课文,都有重难和容易之分,那么我们老师在讲课时,只需要抓住重点、弄清难点就可以了,不要眉毛胡子一把抓,将那些简单的、容易的问题,全部交给学生,让他们自己解决,并且要肯定他们的努力;另外,注意对学生的引导,教师“举一”学生“反三”,例如,在梳理文章的过程中,教师只需要做第一段引导,其他段全部交给学生,让学生学会灵活学习,自读能力自然而然就提高了。

3、以提纲做引导,培养学生的归纳能力。前面我们也提到,文言文离学生的生活太远,没有学习环境,这就需要学生自觉向文言文靠近,积累运用以致熟练掌握。在讲完一课或一个单元后,老师要要求学生把该掌握的知识,有目的、有重点地列成提纲,让学生按提纲要求,把相关的知识分门别类的规整在一起,从中找出规律、特点,使学生对知识有更全面的认识。例如,讲到“之”“而”的用法时,它们有几种用法,在那些篇目中出现过,哪些句子的用法是相同的,将相同的归结在一起,这样久之,不用老师说,学生也会自觉归纳。

4、活跃课堂气氛,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突破传统的教学模式,构建热烈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极大地热情和兴趣,并且重视学生的自主能力、质疑能力,设计巧妙新颖的教学环节,将课堂的主角教给学生。例如:课堂上说话全部采用文言句式;背诵文言文,采用课堂比赛,男女学生相互挑战;留言也用文言句式;尝试古诗文创作。让学生大胆尝试更多的形式,使学生乐学文言文,学好文言文。